今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从秋招来看,大多数毕业生都没有找到工作。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体现出来了考公考编的稀缺性。
大学生已经清醒了,与其35岁被裁员,不如早早上岸。
高考之后,上岸可能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后方式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我们领导说:上岸要趁早。
现在很多清北的高材生一毕业就扎堆考公考编了,完全是降维打击。
早早进入体制内,就可以享受稳定的铁饭碗了。
但是,也有例外。
我的一个同学,今年已经34岁了,刚刚上岸一个乡镇公务员。
上班第一天,就被办公室的领导嘲笑了。
当着他的面说:30多岁才进来,太晚了,没有前途了!
按照正常的体制内生存晋升法则来说,领导说的话也没毛病。
在体制内的年龄是很关键的,什么年龄就要在什么职业上,晚一步就前途到头了。
一般来说,25岁之前就要上岸,进入公务员的队伍;
30岁之前,就要努力解决副科的职务。
很多公务员一辈子都混不到一个副科,最多退休前给一个主任科员。
37岁之前,就要达到正科级别了。
43岁左右,要花大力气搞定副处长,这是一个大坎儿。
50岁之前必须成为正处,否则就没有竞争优势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祖坟冒青烟也就到达处级干部了。
按照这个晋升年龄要求,34岁刚刚考上公务员,那基本就告别晋升了,
退休能够熬一个副科长就不错了,的确没有什么前途了。
但是,虽然当不上大官了,但是进入体制内的时间可能刚刚好。
34岁,是进入体制内的黄金年龄,也是最佳年龄。
过了35岁,很多岗位就已经限制不能报考了,34岁正好是末班车。
从现在的就业环境来看,基本有两条主流路线。
一条是大学毕业直接考公上岸,事业编或者公务员都行,一直稳定熬退休。
虽然铁饭碗很香,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缺乏一些挑战性。
很多岗位都是能够一眼望到头的,而且工资待遇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相比第二条路线的同学,可能就差很多了。
第二天路线就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职场,大厂也好,创业公司也好,
在私营商业环境中历练,工作压力会很大,但是收入可观,年薪起码也几十万了。
这条路的尽头是35岁,在中年危机的时候,真的会出现人生的危机。
现在裁员潮之下的中年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两条路都各有好坏,而且大部分人都是一条路走到黑。
如果能够切换一些就好了。
35岁之前,最好在私企中打拼,趁着年轻多经历一些挑战和磨砺,不是坏事。
我的那个34岁的同学,之前就是在深圳的某大厂。
天天熬夜加班,周末几乎都很少休息,大学时很帅气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意料之中的秃顶了。
但是,也是值得的,他的年薪很高,现在至少已经攒了300多万了。
他从32岁那一年,就决定考公了,工作就是随便应付一下,全力准备自己后半生的铺路了。
能够进入大厂的都是学霸,考公上岸也是实力+运气的组合。
反正钱也赚够了,上岸就是图一个稳定了。
34岁也是有了一定人生阅历的时候,进入体制内也会更懂人情世故了。
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情。
简直就是人间清醒。
面对领导的当面质疑,他也只是笑而不语。
因为他名利双收了,也就不需要高调炫耀了,自己偷着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