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天气越来越冷、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骤变会让不少幼儿不适应,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等也成为这个季节幼儿的多发疾病。面对骤变的天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于秋冬季,发病后1-7天均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它几乎每年都会引起全球范围的流行,因此它又被称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起病突然,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C,伴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婴幼儿常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人传人、经食物和水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感染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有咳嗽、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引发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细胞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2周。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潜伏期3~5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C,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患者,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注意观察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5.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幼儿园:
一、“检”:开展晨检,发现幼儿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二、“追”:追查因病缺勤幼儿的病因。
三、“报”: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立即报告。
四、“拒”: 患病幼儿在传染期不得带病上课。
五、“查”:入学接种证查验。
六、“洁”:日常清洁和消毒。
七、“宣”: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家庭:
一、“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二、“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三、“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让我们家园携手科学认知,共同做好冬季各项传染病防护工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幼儿健康快乐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