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胃病患者在中国,你是其中一个吗?

文摘   2024-11-21 20:19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心智家园教育”关注生命智慧

你知道吗?在中国14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有1.2亿;而这些肠胃疾病中,消化道溃疡发病率为10%,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

中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60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总数的近一半,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

胃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我们的“出气袋”,我们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肠胃功能或产生肠胃症状。

既然胃与情绪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又该如何养胃呢?11月7日,山西太原和玥坊举办的“用心呵护你的胃”主题茶话会给出了答案。

01

为什么说胃是“情绪器官”?

你有没有出现过这些症状?

压力一大,就什么都吃不下或者暴饮暴食;

工作忙加班频繁的时候,胃会感到一阵阵疼痛;


不接纳、生闷气的时候,胃会胀气或者有胃酸,感觉难受;


……

事实上,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一点是:肠胃出现问题的原因,除了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外,最主要的是情绪问题。

中医讲,脾主思。焦虑等负面情绪过多,就会伤脾。这里所说的脾是一个系统,就包括胃肠。

在“用心呵护你的胃”主题茶话会上,王女士回忆,以前有一段时间老是胃疼,喝了胃药有缓解,半年后检查出胃出血,做手术喝药坚持了一段时间。直到来到茶话会,她才知道胃的问题与情绪有关系。

生活中,当她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事情时就会生闷气,比如她与儿媳妇在育儿观念上有冲突,孙子不好好吃饭,一直要哄着喂,但儿媳妇却认为“孩子不想吃,就不要吃”,听到这句话,王女士很不开心。

高女士表示,自己有点焦虑,不想吃饭,原因是最近孩子不想上学的问题,自己接纳不了,不知道怎么办。

为什么肠胃是情绪的“晴雨表”?

郭卫红学长从胃病的发病现状、胃病发生的原因(工作因素、家庭因素)、胃病对健康的影响、中医治疗现状等方面徐徐展开,结合生活中的事件引出情绪与胃病之间的对应关系。

我们发现,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孩子,在家里经常被家长要求多吃点,反而是越养越瘦。这是什么原因呢?

胃代表受纳。我们身体有一种智慧,当我们不能接受时,就会产生反作用力。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反复让孩子吃多点,或者追着孩子喂饭,反而会让孩子形成胃部不能接纳食物的“文件包”。

孩子只要到吃饭时间就不愿意进食,不想吃,最终形成无法消化的情况。更底层的思考是,家长会在不知不觉中为孩子种下了不接纳的“文件包”。

还有一种情况,早年的时候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也会造成孩子胃的不接纳。看似是生活习惯造成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往经历,尤其在12岁以前遇到的事件形成的情绪,导致我们的胃部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

杜女士感慨,自己的胃部经常感觉胀,总有饱腹感。她回看了自己的育儿方式发现,原来是自己不接纳孩子在学习中的“小聪明”,而这其实是自己给孩子贴的标签。从孩子身上,她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到,胃不仅是情绪器官,更是提醒我们反观自己的“工具”。

02

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胃病问题?

高女士分享到,自己以往不舒服的时候会喝药,但只起到缓解作用,治标不治本。只有把情绪卡点(文件包)疏通了,疾病才能彻底好转。

在心智家园的学员案例中,有许多学员通过处理情绪最终让胃病消失。

宜昌的陈女士表示,自己26岁时因为生活没有规律、工作超负荷,胃部经常反酸,吃不下东西,三个月体重下降了十几斤。那时候,她刚参加工作不久,对单位的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有不能接受又不敢反对的情绪。

原来,这种情绪很早就出现过,她在小时候就对妈妈有不能接受又不敢反对的情绪。

通过转变思想,清理情绪,陈女士的发病次数越来越少。

北京的林女士分享了自己9年的胃病经历,她曾经尝试找中医调理,但总是时好时坏,多年来一直不敢吃水果和寒凉的东西。直到进入心智家园课堂,她才发现,形成胃病的原因是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情绪没有得到处理。

以前,她对母亲抱有怨恨情绪,一直不愿意与母亲说话。学习后,她看见了自己的问题,并向母亲道歉,与之和解。当她处理了与父母的关系状况,做完情绪释放后,仅仅用了30多分钟,患了9年的胃病就好了。

现在,林女胃部恢复正常,以前需要忌口的桔子、凉拌菜,如今可以放心地吃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实际上,这些转变的背后都有科学有效的实践理论与方法支撑。

在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研究的“心转病移”理论中,就提到了部分情绪与胃部疾病的对应关系:


第一,对世界、人生、社会、现实、同事、朋友、某些人、某些事、某些行为的不能接受、不容纳、不服气、不需要、接受不了、不敢反对等情绪;
第二,小时候在家庭关系或者学校关系中受到惊吓、冤枉、恐惧、委屈、被指责、不被理解而产生的不能容纳、无奈、压抑等情绪;
第三,在人、事、物处理的过程中,有不能接纳与听不进去不同观点、意见、建议等形成的自卑、怨恨、烦躁、委屈、害怕等情绪。
这些情绪会造成能量淤堵,最终导致经络不畅,使细胞失去活力。通过“情志疗法”的调理,能够唤醒感到淤堵或阵痛或麻木的部位,追溯产生情绪的经历,然后将其释放和化解。

并且通过进一步改变认知状态,让患者学会主动接纳,或以平和心看待那些原来难以接受的人、事、物,从而帮助患者在源头上卸下心理负担,让身体重新感受那些过往经历中的正能量。

有的人有13年的胃痛史,包丰源老师通过找到病因,引导这位男士大声喊出当时想对父亲说的话。

当释放完对父亲委屈、无法接纳的情绪后,他吐出了很多黄色黏稠的痰状液体,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说话声音变得洪亮,多年来的胃痛通过呼吸疗法的调理得到了修复。

可以说,这是区别中西医治疗的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理论+技术”的综合处理,让人从底层逻辑思考病因,进而处理情绪,达到“治本”的效果。

03

我们该如何用心养护“胃”?

孟女士表示,自己的亲戚是胃癌去世的,在其得病6年的期间,一直在寻医的路上,而且去世不久,亲戚的另一半也检查出胃癌。孟女士感慨:“要是能早一点接触到包丰源老师的课程体系就好啦!”

数据显示,19岁~35岁的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这一数据令人震惊!

其实,从胃炎恶化到胃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演变,而异型增生之前的每一个“转折点”都给了我们一次选择的机会,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所了解到的胃部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会让患者轻则恶心呕吐,重则消化道出血。

除了定期的检查,最重要的是患者能够通过情绪照见内心深处的自己,从而修复关系,提升思想维度,让生命能量正常运行。

通过“心转病移”理论与“情志疗法”技术的调理,心智家园的学员们不仅收获了健康,也收获了成长:

有的人放下了对父母的不接受,改善了自己的不接纳情绪,学会了重新和家庭建立温暖的链接关系;

有的人看到疾病的成因是自己把抵触、不接纳的情绪带到了工作中,学会接纳和宽容后,肠胃疾病明显好转;


有的人通过胃部状况的分析看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懂得了不要强迫孩子吃过多的食物,做不喜欢的事;


……

如何用心养护自己的胃?茶话会上,李瑞萍学长给出了答案。

“疾病不可怕,它是一种好的提醒。通过疾病的反应,我们可以反观自己的内心和生活,从中找到情绪的原因,化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也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将小疾小病遏制于源头,疏通身体的能量,让气血正常运行,让我们拥有身心健康!”

祝福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幸福胃。

最后,也欢迎大家关注心智家园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身心健康活动,踊跃扫码报名参加,收获身心健康!

(注:以上陈女士、林女士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
鼻炎、哮喘频频发作,为什么一到换季就咳嗽不停?
从情绪里看见自己,在利他中收获成长
感恩情志疗法,让我身心恢复健康,与家人和整个世界和解
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健康幸福人生!
“心转病移”课程让我找到真实的自己,学会柔软和爱——“心转病移”二阶第17期课后分享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可以了解更多“情志疗法”的内容

心智家园教育
心智家园教育平台,由心智教育专家、情志疗法创始人包丰源所创立。 19年致力于帮助更多人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生智慧,让生命更有价值! 全面介绍生命智慧、心转病移、明心见性、永续发展、为人父母等心智教育系列课程,分享学员感悟,传播善意和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