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西塘
李荣
有诗曰:“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我说,三月的西塘,美在一片片宁静的水面。
一树树樱花绽放, 一盆盆茉莉飘香。踏着乌黑锃亮的青石板,缓缓而行,一步步走近我心心念念的的西塘,眼前便是如诗如画的烟雨长廊。廊棚之下,鳞次栉比的店铺紧紧相挨,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沿街的炒货、水果、馄饨、粉丝摊品种繁多,花样万千;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香气扑鼻的臭豆腐摊前,最是人多;轻轻叮咛,声声呼唤,吴越软语,婉约清绵。
廊棚拐角处,一面面许愿墙上,挂满了红红火火的的许愿卡,是谁留下的心愿?是谁写下的期盼?一字字,一句句,笔迹迥异出自千人,写满了游人的心声,写满了各自诚挚的祝福。
别过许愿墙,沿着廊棚继续前行。胥塘河静静流淌着,似碧绿的玉带,从南至北穿镇而过。延伸的廊棚约有两公里长,每隔一段路都有石阶,可以走下去到河埠观景。清澈的河水,将古宅檐角上、每根廊柱之间、红彤彤的灯笼,桥孔及旗幡,全部清晰地倒映其中,微风徐徐,波纹轻漾,美轮美奂。
廊棚中段,与一座宽大的石拱桥相连。桥边、一树苹果木花洁白如雪,正优雅盛开。高高的石阶上,站立着一个身穿汉服的女子,她的额前留着一抹刘海,脑后梳着发髻,一缕青丝垂于肩上,粉色的短褂,粉色的长裙,上面绣着大朵的牡丹,云鬓上插戴着粉色的绒花及步摇;手持团扇,眼眸久久注视着水面,娇美可人。
据说“每年11月四日至七日,古镇都会举办汉服文化节”。这里钟爱汉服、崇尚汉服、理解汉服,更能准确地表现汉服。当地人骄傲的说:“那几天,若走在西塘的街道上,每一秒都如梦似幻;街边的餐馆,客栈的大食堂,全是身着汉服的人”……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建筑”之美誉。我们一路前行,来到了明清木雕馆、瓦当陈列馆、纽扣博物馆……这些都是西塘人精神特质的具体表现,他们特别注重往自己内心走、往历史的深处走。
陶醉于西园的江南竹丝,倪宅的古色书香、醉园的版画世界里;陶醉于西塘木质的长廊,古朴的亭榭、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在小桥流水中环绕,那一份古雅,符号般凝固着西塘的斑驳与古旧。陶醉于五香豆,六月红、芡实糕、一口香粽子、八珍糕的芬芳里,还有那一粒粒红宝石般的小樱桃,点缀在软糯香甜翠绿的青团上,让人垂涎欲滴;尝一口香味浓郁的梅干菜饼,西塘不止在眼里,更在心里了……
濛濛细雨中,迎面走来一位身穿淡红色旗袍的姑娘,手中撑着一把油纸伞,翩若惊鸿般消失在深幽的弄堂里。那飘逸的长发,轻盈的步履,娴静秀丽的身影,让我迷醉,竟不知不觉追随而去;待清醒过来时,赶忙回头寻找团队,慌不择路地又进入一紫藤花环绕的庭院;情不自禁,驻足仰望,紫藤花架宛如一片紫色的云霞,轻盈地漂浮在空中;层层叠叠地簇拥在一起,形成一串串沉甸甸的花穗,随风摇曳着婀娜的身姿,似串串紫色的风铃;淡淡的花香萦绕鼻端,沁人心脾。真真是“春有约,花不误,我与西塘亲如故”。
风趣幽默的导游让我们猜“美人靠,媒人靠、没人靠”指的是什么?
导游让我们猜“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是西塘的什么节日?这一天,整个古镇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船上放烟花,观看荷花灯、品尝传统小吃,感受西塘独特的魅力,该有多热闹?
导游让我们猜猜猜,猜……猜……猜……
神秘的西塘啊,你是一本本厚重的古籍,吸引着我、指引着我、去翻阅,去了解,去探寻更多的人文历史。
夜幕降临,古色古香的古宅被夜色笼罩,河岸两侧的红灯笼,似一条蜿蜒漫游的红色巨龙,倒映在水中,风吹水动,烟晃灯摇,五彩斑斓,古镇风韵扑面而来。杨柳婆娑,香樟溢彩,一艘艘乌篷船,缓缓驶过,留下一河银铃般的笑声,随风飘扬。静立河岸,侧耳倾听,流水低吟,浆橹浅唱……如果说廊,桥、弄,是西塘的名片,那么,水和船便是西塘的灵魂。
塘东酒吧一条街上,一曲曲动听的民谣,在古镇上空回响。唐装、汉服,倩影双双,缱绻一份回忆,氤氲了一抹柔情。此情此景,悠闲、惬意、最宜谈古论今,品味人生;啜一口特制的车前草清茶,更乐不思蜀了。美丽西塘,在微风细雨中,春意阑珊,春意深浓;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与安宁。
挥手告别,依依难舍,西塘美景,时时萦绕于脑海;刻在心间的西塘,醉我千年。
李荣,巢湖市作协理事,合肥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安徽民风民俗报》《新安晚报》《合肥晚报》《巢湖晨刊》《皖江晚报》《合肥文艺》《中华血脉》《中国诗歌精选》等报刊书籍。多次获征文比赛奖项。
《巢时代》总第2400期
本期编辑:马骏斐 审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