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采 | 解码新和成的创新“基因”

科技   2024-12-06 15:29   北京  





近日,《中国化工报》刊登了专题报道: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20年砥砺奋斗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成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的“榜样力量”。






如何选择创新方向?

需求导向!






离终端市场太远曾长期是中国化工行业最深切的痛楚。如何靠近终端、拥抱终端?以需求为导向,从以维生素为主向多领域协同发展转型,从浙江走向全国、走向全球,是新和成的发展实践,更是创新实践。

凭借前瞻性的布局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蛋氨酸、聚苯硫醚(PPS)、辅酶Q10等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让新和成构建了“化工+”“生物+”发展平台,更打开了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新和成上虞厂区全景图

维生素,妇孺皆知的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营养素,最为普罗大众熟悉的化工产品,就是新和成围绕需求搞创新的最佳例证。

时间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维生素国际巨头结成“维生素卡特尔联盟”,垄断国际市场。中国人能不能吃上自己生产的优质维生素?带着对创新的执着和让中国人吃上高质量国产产品的信念,新和成向这一高技术产业昂首挺进,并在1994年打破了我国维生素E所需主要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1995年延伸至成品药;1996年研制成功维生素E另一关键中间体——异植物醇并投产,实现了我国维生素E从基础原料到工业化一条龙生产的梦想;1998年,自主研发成功维生素A,结束了我国维生素A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跻身全球领先维生素供应商。

千禧年后,全民运动风潮兴起,运动营养产品需求开始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而说起运动饮料就不得不提及其“丰富的内在”——B族维生素。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深耕维生素领域的新和成,由此从本世纪初开始涉足维生素B6,历经数年自主研发,创制出了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维生素B6合成工艺路线,并在2021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022年,新和成维生素B族大家庭再添新成员——绿色高效规模化生产的维生素B12产品正式投入市场。

近些年,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牛磺酸,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人体健康的润滑剂。能不能为国人生活更好地“润滑”?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2023年新和成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工艺生产的牛磺酸产品投放市场,为美好生活“加油”又多了一个自主选择。

近些年,年轻消费群体崛起,“悦己”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时尚新追求,香料香精也从单纯传递味道,变成了情感的表达与生活方式的象征。

薄荷醇,目前全球应用量最大的单体香料之一。能不能用中国人自己的薄荷醇技术,为生活“添香增味”?从2012年小试起,新和成十年磨一剑,突破不对称合成薄荷醇创新工艺,终于在2022年打通整条工艺路线,拥有了从柠檬醛到薄荷醇的核心产业链,补齐了国内香料产业链的短板。

蛋氨酸,动物体内必需的24种氨基酸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不能自身生成,必须由外部获得。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需之间的严重不平衡,让很多企业跃跃欲试。但因生产技术门槛高、产品销路集中度高等特点,全球蛋氨酸产品长期把持在赢创、安迪苏、诺伟司及住友等传统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手中,其关键性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封锁。

这样的关键产品,中国能不能拥有自主技术?国产化进程中“臭气”这个环保死结能不能打开?一定要做别人想做却做不了的东西!2005年,新和成迎难而上,开始布局蛋氨酸项目,进行集中攻关。2014年7月,新和成蛋氨酸小试取得突破。2016年3月,采用新和成自主研发的“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专利技术的中试装置开车成功,困扰蛋氨酸国产化进程数十年之久的“臭气”问题,终于得解。2017年7月,国内第一套真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绿色化、一体化蛋氨酸生产装置——山东新和成一期年产5万吨蛋氨酸装置实现稳运,蛋氨酸国产化的梦想终成真。2023年4月,宁波镇海炼化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液体蛋氨酸项目全面开工。

蛋氨酸自主技术不仅让新和成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蛋氨酸企业,更因产品市场容量的效益高而“再造了一个新和成”。

如果把塑料比喻成一个金字塔,那么特种工程塑料PPS就在金字塔塔尖上。因为在汽车、航空以及电子电气等多个高技术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开始开发PPS产品,而后菲利普斯、DIC、东丽等国际巨头垄断了技术和市场。技术门槛高但市场前景广,要不要打破垄断、努力填补国内空白?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2008年,新和成联合浙江大学开始研发高端PPS制造关键技术,2013年建成第一套生产装置,2017年新建第二套生产装置,2023年第三套生产装置投产。2.2万吨的总年产能仅次于东丽,新和成也成为了PPS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引领未来,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卡脖子”技术,实施进口替代,在产品选择方面从不故步自封的新和成,已经成功突破维生素E、维生素A、蛋氨酸、PPS、生物素、虾青素、柠檬醛、叶醇、牛磺酸等多项关键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及以上荣誉9项、省部级专利奖金奖或一等奖5项,让20多种产品处在了全球技术领先地位;依托于“一体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思路,以维生素及相关中间体生产为核心,延伸香精香料、新材料业务板块,新和成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精细化工龙头企业。

生产车间



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搭建开放创新生态!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摸着“反馈”才能过河;创新不是“各自为政”,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融合才能迎来开放创新的新时代。从创立之初一路走来,“开门”搞创新,一直是新和成的利器。

维生素A,新和成的拳头产品,就是“开门”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留校任教的浙江大学教师李浩然和陈志荣从“县里的化工厂”接到了第一个合作项目。两个青年人回到学校后,很快解决了连续化工艺流程问题,把设计好的图纸发了过去。4个月后,陈志荣突然接到电话,企业改进了图纸,完成了试车,并提出了新要求。这家“县里的化工厂”正是新和成。这样的互动让学校实验室与新和成车间实现了无缝切换,让基础理论前沿与科技变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维生素A技术实现了自主,让新和成打赢了发展壮大的关键战役,更让开放式创新融入了新和成的骨血。

在新和成,这种“开放”首先体现在公司内部。前瞻性化学技术研究中心、总部研究院、各子公司或事业部的研究分院三层次研发平台,支撑着科学、“科学+技术”“技术+应用”的多层次创新,搭建着从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工艺流程优化到产品应用研发的创新型研发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支撑下,不论是公司内部的固定项目还是开放式项目,都给了研究人员很高的自由度和体系的保障。如今,在共性和个性技术相结合的研发平台保障下,新和成研究院负责人正带领着80多名博士进行多项攻关,并收获了众多产业化成果,拿到了中国专利奖。

在新和成,这种“开放”还体现在外部合作中。基于对化工产业化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新和成坚持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丹麦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并成立前瞻性化学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面向前沿的化学和发酵研究,持续探索营养品、香料、新材料在健康、日化、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全力打通产学研创新链,共建价值链。

新和成研究院

比如,在蛋氨酸技术攻关中,新和成联合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塑造了蛋氨酸国产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让蛋氨酸价格从国外垄断时最高的130元/千克降至20元/千克左右,每年可为国家节省约300亿元的外汇支出。

再比如,新和成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从微纳尺度进行精准设计、制备,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加氢催化剂,成功实现了“负载型催化剂微纳结构调控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该项目不仅荣获2020年度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还“裂变”出了维生素E的新路线,使反应步骤从原来的14步减少到11步,原子经济性从36%提升到100%,“三废”排放基本为零。

在新和成,这种“开放”更体现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中。对PPS这样的合成材料来说,应用好才是真的好。新和成在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成功PPS合成工艺后,又与闰土、东洋纺、恩骅力合作,打造从基础原料到高分子聚合物、再到改性加工、特种纤维的全产业链,培育了一大批国内PPS下游用户,让国内PPS产业链不再有空白,并正在加速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抢占国际市场主动权。

近年来,新和成的这种“开放”为平台式研发大大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如今,来到新和成的展厅,与近二十位院士的合作,格外引人注目。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在新和成已经蔚然成风。

作为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新和成充分利用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首批外国专家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高端智力,共同进行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同时,利用省级外国专家工作站,结合自身的海外渠道,充分借助各方优势,引进比利时、德国、瑞士等国的专家,进行深度合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截至目前,获得授权专利756项,国外授权专利125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主持、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32项,就是新和成开放创新生态最好的体现。


如何建立全面创新的人才制度体系?

着眼长效,以贡献者为本!






曾几何时,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却引发了大家对行业用人、留人的大思考。一位博士与新和成相互欣赏、彼此中意,但却因为博士入职前早来了一天,发现“一天就可以逛完新昌”,而最终另谋高就。

时隔多年再到新和成,见到中国专利奖获奖者和她的团队,发现他们在新昌这个小地方,一待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留住了他们?

在这里,机会和梦想是最直接的动力。

在新和成,你总能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课题。在这里,你可能是突破不对称合成薄荷醇创新工艺的一员,让中国从此拥有了从柠檬醛到薄荷醇的核心产业链,补齐国内香料产业链短板;你可能参与了全球首创的生物发酵法L-丝氨酸/D-泛酸钙技术攻关,为促进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创新性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你还可能和十几个外部团队一起,应用大模型进行酶制剂等核心产品的高通量筛选,为生物化工领域储备“未来技术”……在这里,一项项技术突破,不仅能带来市场的认可、品牌的提升,更能推动所在领域和行业的跃升,谁会不被“梦想”所唤醒呢?!

在这里,“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助推器,独具特色的“老师文化”让大家在“阶梯”上行稳致远。

建设高层次人才、技术带头人、技术工匠三支队伍,打造研发人才高地是新和成搭建的“成长阶梯”。导师制、伙伴制实行课题传帮带和项目化驱动;启程班、后备班,让有潜力的研发人员接受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培养,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并定期邀请国内外院士专家、高校教授来公司专题授课、专业指导,赋能研发人员持续成长;实行轮岗制、倒逼式培养,把员工选派到关键岗位、基地建设岗位,在岗位上形成“德才兼备、人岗匹配”的人才观。

导师带徒

这样的自我提升之路,谁不愿意走呢?!

在这里,过硬的“硬件”让科研人员不必因“为五斗米折腰”而折损了攻关效果。

5.39%——2023年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排名第二的研发投入强度,9亿元——近年来设备研发的累计投入,让科研人员可以没有顾忌地使用600M带超低温探头的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仪、Q-TOF气质联用仪、均相催化反应-连续实验装置、40MPa高压加氢固定床反应器等世界领先的科研仪器和装置设备,随心所欲地开发分离、催化、分析、安环等共性技术,开展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在这里,你能体会到成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发动机”的成就感。课题奖、特殊贡献奖、增量激励、课题长效激励、股权激励等一系列“成果导向”的考评机制与“以贡献者为本”的激励机制,不仅打通了职业晋升渠道,拓宽了上升空间,更让每一位员工与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现在,新和成不仅有专职从事科研开发人员2800多人,博士85人,研究生1000多人,长期合作院士、教授30多名,每年还有200多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加盟,成为公司创新源源不绝的“生力军”,并逐步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在新生力量不断加入下,在创新力逐渐提升中,在连续3年捧得代表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硬核实力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的新昌,新和成正聚焦大健康、新材料领域,在营养健康、日化护理、交通、能源、智慧城市等方面持续整合全球资源,不断探索化学前瞻性和应用领域研究,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拥抱全球、深耕全球、引领全球。


来源:中国化工报、天津南港工业区
下载app观看直播回放




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左方二维码

选择“Android版”或“iOS版”

通过页面引导下载并安装“国际石化在线”App



好书推荐,预购从速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联盟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戳这里,让化小盟知道你“在看”~👇

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
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