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陈宗明

文化   2024-08-14 08:26   四川  



我的第一次

文/陈宗明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但是值得用笔墨去记载的第一次不多,我生平🈶一个第一次,发生在我十七岁那年,而我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上下四十三年,一直没有以没敢忘记。


那时候我在古蔺杨柳上中学,我们的班主任是罗元成老师,罗老师中等身材,总是喜欢留个菊花式的发型,版书写得一手好楷书,说话总是给人一种斩钉切铁的感觉。那时候教学必须有毛笔课,每个周一节毛笔课,所以毛笔字罗老师绝对是我的启蒙老师。


请允许我跑题一会,来一段插曲,我给罗老师有一次与众不同的难忘,初中最后一期上半期,我的腿不小心摔伤了,不能行走去上课,我们家离学校大致两公里山路,而忙于农活的父母无暇顾及到我,我至今都在感动的罗老师居然让我给他吃住在一起十多天,罗老师把午饭都给我端在手里,减轻我行走时的痛苦,为的是不影响我的学习,而且去医院上药是曾老师的夫人邱泽莹老师带我去,为了鼓励我换药的不惧疼痛,邱老师一直在给我讲《红星闪闪》里面的潘冬子,小潘可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英雄与偶像,我以居然逼着没有沉吟,甚至违规操作,付费时开邱老师的发票名字,药钱邱老师垫付,后来我发现我家里肯定拿不出换药的钱来,四十三年来每次回忆这个情节,眼睛总是酸酸的,对两位老师的师恩无以为报,唯有寄托在这字里行间。文笨纸优难解这深深的师恩难酬。如果两位老师能够偶遇这篇绌文,请接受学生给两位老师遥遥一拜,祝愿两位老师福寿安康,吉祥如意!!接下来丢掉插曲且按下不表,让我们书归正传。


   数学科任老师是曾继虞,曾老师瘦高个子,如果没有整错应该是一米七左右,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当然不晓得度数具体多少,只晓得镜片很厚,曾老师没有罗老师健谈,🈶一种不怒自威的仪表,说话几率不高,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类,一旦说话就是决定,很少浪费语言,一个螺旋式伴偏分的发型陪伴我们走过两年中学时光。

 

物理,化学老师是钟汉卿,钟老师是高个子,最低一米八以上,笔直的身板,全校唯一一个懂得最多英语的老师,据我不完全的了解,字母标准发音都是钟老师教的,那时候还停留在四川话教学的年代,特别是李光金老师上课,朗读时完全有点古人摇头晃脑吟唱的味道,这个时代的教学让我们这代人吃了点亏,以至于进入社会后还在一直纠正自己的普通话,以至于今天我的孙子们总是拿我的普通话开刷,钟老师声音特别洪亮,但是声音里面让人感觉很🈶慈性,一个大背头,满头白发,据说钟老师曾经是国民党某某部队的飞行员,不晓得是不是真的,哪位同学有幸看见这篇绌作时,如果🈶不同意见请留言更正。我们上学的时候是政治挂帅,这些话题属于敏感话题,很少有人提起,因为国民党属于反革命份子,这些话题都是私下悄悄谈论,钟老师去过我家家访过几次,那时候很好奇,但是终究还是没有给钟老师问个明白,证实一下是否属于流言蜚语,所以是否真假不得而知,不晓得为啥子每每看见钟老师就有一种父爱般慈祥的浓浓的感觉,钟老师是个非常慈祥的老人,那时候杨柳小学全部老师估计就是钟老师与李光金老师年纪最大。


钟老师是个通晓古今的,名副其实的老学究,难得的是知古而不泥古且不失儒雅。记得有一次“六一”儿童节活动,钟老师自拟几个谜语论是让我绞尽脑汁都没有破解完,因为至今都觉得很有趣,不妨给各位看官分享,其一,宋美龄脱裤子(打一三国人物),其二,无水的二氧化硅(打一我校老师名字,其时我们学校有一位女老师名叫甘世英),其三,死鱼放生打一《水浒》人物。当时我破解了两个,三国人物我的答案是:蒋干,水浒人物我的答案是:吴用。给自己一个自我解嘲的理由是生平第一次涉及文字游戏,虽然没有破解无水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还有一个名字叫石英石,但是钟老师当时高兴得抱着我又是抚摸又是亲的,这一幕至今都还在脑壳里栩栩如生。


我内心一直🈶个愿望,哪天钟老师百年谢世想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以酬受教之恩,但是一直没有老人家的消息,只晓得老人家住在二小后面黄果树旁边的河边上,上高中时出去溜达偶遇钟老师一次,老师邀我去家里坐了一会,满头白发的师母更是一个慈祥的母亲,有点佝偻的身躯,却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浓浓的慈母一般的爱,让人有种生至如归的温暖,今生没有送到钟老师最后一程,作为学生亦是我平生一大遗憾,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会有许许多多的遗憾,让你弥补的机会都没有,尤其是对师长父母一辈的。


我要给大家说的第一次就发生在中学时代上述三位老师出现在我生命的时间段,话说当时古蔺广播电视中心在骄子顶修建了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那时候电视机是很稀罕的物件,古蔺的第一台电视机就安放在骄子顶,中学时代我们的代数,函数,平面几何学习起来不晓得为啥子弄吃力,简直就是云里雾里。


有一天曾老师很高兴的告诉我们,电视台有一场数学讲座很难得的,消息来自四川日报预报的,这是发生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视机是啥子模样都停留在想象之中,寻奇,猎怪的心理的年纪很想去实地看看,机会来了,当然老师们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学习,而不是在我这个层面,然后我们班就组织了我记得有七人,需要说明的是没有一个女同学同行,因为一是晚上上去骄子顶,全是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二是夜间,距离估计是八公里左右而且步行上去,所以老师们担忧女同学肯定吃不消。


那时候我们刚好是初中毕业班,所以下午都要上课,老师们可是住校的,下午都在四点左右放学,讲座时间是晚上八点半,所以时间足够,放学以后就出发,同行的有,钟老师,曾老师,罗老师,刘明生,刘顶尧,陈付雄,周清文(兼职向导),应该还有一个同学,就是想不起来是谁。


我们一行八人从杨柳小学出发,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快入伏天的时候,由周清文(入伍后叫周阳文)带路,过杨柳河从高坎子爬坡,能够给老师们零距离一起,大家都很高兴,高兴的成分里面多半是自豪,亦或是有几分腼腆,毕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始终是高不可攀的,当然亦或有点沾沾自喜,因为又有在其他同学面前显摆的资本。


一个半小时左右我们到达青宝山,那里有个小卖部,说是小卖部,所有的货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全部买走所有。老板是刘显文老师的父亲,老人家怕是早以作古了,直呼名讳有点不雅,所以换个说法。在小卖部记不得是那个老师破费给我们几个一人买了一个饼子,那时候的饼子虽然现在说是干课饼,不值一提,其时可是奢侈品,可望而遥不可及的,那年头一年能够吃上三次饼子的可谓富豪,不是人人都吃得到,在小卖部放了一个排小栖一会,继续上路。


   路上罗老师一直曲不离口哼哼呀呀个不停,刘顶尧可是聪明得紧一直跟在曾老师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的问个不停,我喜欢钟老师讲《三国》或是《水浒》,时不时为了显摆插一下,我便插嘴说喜欢关二爷义薄云天,忠字当头,或者是喜欢武二郎的快意恩仇,或是调笑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插诨打科完全是刷一下存在感罢了,但是钟老师却没有半点韫色一味由我信口开河,此修养非常人所及。


从青宝山一直往上走几公里便到了马桑岭,这一段路都是曾经杨柳地主大户自费修建的的杨柳去古蔺的赶场石板路,到以宽畅平坦。那时候正值盛夏,海拔六百米左右的马桑岭可是凉风习习,一身大汗的我们一行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赏赐,在炎热的夏可谓是大自然的馈赠,那是一个爽字了得,其时去暑解热最奢侈的应该是有把纸质的折扇,估计所有的同学都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以要去县城才有,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大底都是使用竹篾片编织而成的扇子,或是用棕树叶加工而成的扇子,这类自制的扇子,可是一扇多用,亦可驱蚊,亦可挠痒痒,就是这么简单的驱热工具都不是人人都有的,我们师生一行在马桑岭姜瘸子家场坝里享受一会自然风,就准备继续爬山,在这里应该说成是爬山实际上是登山了,上山的路坡度应该在七十度以上,又壁又陡,而且我们还得换向导,由姜㗑子带路(请允许我这样称呼,因为不晓得真实姓名),向上进入一条林间小道,笔直的往上爬行数百米来到山腰,这时候走出林间,一片小灌木遍布在小路两边,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回首向来萧瑟处”整个古蔺都在脚下,把个古蔺城俯瞰到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钟老师一边走一边给我们回忆起骄子顶的往事,说文革期间骄子顶是古蔺保皇派与红旗派的争夺要地,曾经诞生过一次战争,战斗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给杨柳人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沉睡了上亿年的骄子顶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被一场无谓之争而遭受炮火洗礼,这是人们不愿意提起的一场浩劫,老师讲的时候的语气包含许多无奈的惆怅。


高高耸立的骄子顶不晓得属于横断山还是乌蒙山脉,我不晓得为啥子最讨厌学地理,学习这东西兴趣第一,不想去学的课程比登山还难。


高高的骄子顶矗立在整个杨柳人的西面,若个晴天能够看见的美丽的日落风景,就终止于骄子顶山上,上亿年来大底如此,它挡住了许多智者远眺的视线,骄子顶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遇到愚公。


   一路气喘吁吁在向上数百米视线更加开阔起来,这时候会看见的不仅仅是古蔺的面貌,还有大大超越古蔺的远景,这一刹那间你会看见地球真的是圆柱体的,这是我的眼球第一次走出古蔺 看见古蔺以外的山与水,大有“更上一层楼”的感慨,黄昏的天边泛起一轮轮的晚霞,淡红得好像杏色一般,遗憾的是此情此景没有让李白赶上,不然肯定会留下一曲千古绝唱来,人说泰山归来不看山,我说骄子顶归来依然无意去看山。


山上的路因为地气凉爽让你有无穷的动力,根本没有倦意。终于到了转播台的工作室,这时候再放眼望去,方能领悟出“一览众山小”的真谛所在,在个炎热的夏天,骄子顶上面那丝丝入骨凉意直要让人生出“高处不胜寒”的感慨。


一个让人深感遗憾的结尾,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张梅非常无奈的告诉我们,机站出现故障电视机没有任何信号不能播放,无论把那个天线转到那个方位,都没有任何信号,我们几个后生在张梅大哥的指导下,抱着那个天线720度旋转,还是无功而返,一脸颓废,那时候一行人的心情完全掉进冰窟窿里去了。于是毫无章法的忙碌半天以很难弥补那份失落感,幸好幽默风趣的罗老师一则笑话立即让大家的那份心情烟消云散重归说说笑笑。


此行虽然没有看见讲座,我们几个都无怨无悔,再说就是看见了我们未必听得懂多少,只是找不出适当的理由安慰老师,老师给我们此行的获益收获不晓得要胜出讲座多少倍来。


曾老师这时候说:赶快的要喝水的喝水,上厕所的上厕所,还要没有吃完的东西尽快处理,趁天色未晚准备下山,我们在小卖部准备好了新的电磁,一共三只电筒,都是三位老师的,农村学生根本就卖不起电筒,那时候晚上走路的取光工具都是马灯,或者是火把。


这时钟老师给我们抛出一个问题,曾老师有一只眼睛视力是零,另外一只以好不到哪里去,好像是得了视网膜视素变性,大底给夜盲差不多,那么陡峭的山路晚上下山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几个决定背曾老师下山,别看我们是中学生个子可不矮,我给刘明生绝对一米七以上,陈福雄以低不过一米六去,刘顶尧,周清文属于小个子,背老师的责任由我们三个高个子负责,另外两个负责照亮,这个差事看起来虽然有点恼火,其实不然,那时候的生活水平,曾老师没啥子嘎嘎体重不过百斤,然而毕竟负重下山,且是夜间,钟老师始终一直在旁边提醒着,一直重复着小心足下四个字,就这样一人背着曾老师步行不过百米又换人,轮流着来,一个小时的心惊胆战后,终于回到马桑岭,下面的路要平坦得多不用背了,罗老师爱好体育,知道很多体育方面的常识,让我们在姜家坝子里怎么放松一下肌肉,怎么注意拉伤之类的,在姜家小息半个小时继续踏上归途。


还别说那个年纪的我们几个臭小子居然晓得要把老师送到学校才各自回家,到家已经凌晨一点左右了,实话实说到家以后感觉很困,然而困意却没办法驱赶我的兴奋劲,浪费各位看官半天时间,卖了那么多关子,结果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看电视,请不妨告诉我你的第一次值得回忆的故事是什么,我却是觉得值得我去回忆珍藏铭记这段记忆。



作者简介:陈宗明,四川省古蔺县古蔺镇青阳村五组人,农民出生,没有进过大学校门,有两个大学本科学历,一个中医,一个书法,自学而成,有两个头衔,中国名医堂心脑血管导师,会长强求的,中国鹤艺堂书画院导师张海龙之入室弟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会长收录的,工作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倡导七分养,三分治,未病先防,业余时间喜欢写写画画爬格子码文字。


投稿须知:

        需要了解的朋友请点击阅读《“落月摘星楼” 敬告文友




寻根之旅/落月
关于老屋/万皖秋
医者仁心天使笑/王学良

三儿学画/穆秀平

优雅浪漫的旅居游记/赖永强

川西行/樵夫

问/万皖秋

人间清凉地,川南大黄荆

家在石屏/ 静久

心雾中的明月/胡航伽

陪女追星记/童丽梅

落月摘星楼
安放灵魂,回归自然,理性思考,热爱生活,在文学中领悟,在艺术中熏陶,在教育中行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