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案例研究的两种策略

学术   2024-11-26 21:02   山东  

 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426 篇原创文章  

关于科研写作研究所

“科研写作研究所”公众号由国高集团科研写作研究院主办,是国内人文社科领域专业和有影响力的科研写作研究与教育平台。公司现为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单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单位、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论文写作指导”师资职业课程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COSE项目“论文写作能力”学生技能课程招生服务机构。自2012年成立以来,我们已经为国内10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500多万中青年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硕博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服务。



研究者面对一堆多个案的质性资料,要怎样进行分析?本节我们先概览几种方法,后面还会做完整的说明,并列出更多参考资料。Matthew B.Miles(迈尔斯)与A.Michael Huberman(休伯曼)在《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中给出了两种分析策略。

一、个案取向分析策略

Yin(1984)提倡一种复制策略,也就是先用一个理论架构深入研究一个个案,然后再探究一系列个案,看看所找到的模式是否与前面的模式相吻合。研究者也可用此方法,探究该模式依据的理论在某些个案身上是否较不明显,甚至不出现。例如:Gilgu(1992)专门探究孩提时代曾经受虐的成人,他先研究这类成人中被指控是儿童性虐待的凶手的已婚男子,然后再研究未婚男凶手,最后研究非凶手的男性。

Denzin(1989b)以多个范例来处理此问题。他认为处理这一问题要用的方法,应该是诠释性的综合,而不是诠释性的分析。你先要对某特定现象的概念(如:“酒鬼的自我”),予以“解构”,然后搜集多个实例,再将他们“放入括号”,接着仔细从这些个案中找到基本元素或成分。接着用这些元素重建出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最后再把元素放回自然的社会脉络中。

有很多研究者进行多个案比较时,是建立类型或组群。你细究某组个案,看看他们是否会形成几个丛集或小组,亦即共同拥有某种模式或构造。例如:Gouldner(1958)将大学老师分为两类:一是世界派(cosmopolitans),一是本土派(locals)。世界派又分为两种:一是境外人士,一是“帝国建立者(empire- builder)”;本土派则分为4种:一是文人雅士,二是真官僚(truebureaucrat),三是看家警卫,四是元老。

有时你可以依寻某些方面,将该丛集做一排列或分类。如:Morse与Bottorff(1992)将61名喂乳的母亲分为四类:可以挤乳组与不能挤乳组,态度轻松组与困扰组。对每类母亲而言,喂乳的意义基本上是不一样的。

研究者也可以依据极为复杂的构造,建立出组群或类型,其中我们根据每个个案的因果网络,分出几个组群。通常研究者会假定:手边的几个个案都具有可比较性,都是以某些类似的方式组织起来 的。Noblit与Hare(1988)提出一种策略,称为“后设民族志”,这种方法并不先做这样的预设。它是对多个案进行综合诠释,即使这些个案当初是由不同研究者带着不同预设进行探究。这种“后设民族志”又包括三种次策略,一是“相互解说”(甲研究的发现可否用来预测乙研究的发现,反之是否亦可);二是“否证综合”(寻找各个案之间明显矛盾的研究发现);三是“论辩线综合”(由各自独立的研究发现中,建立起一个普遍的诠释)。

二、变量取向分析策略

这类研究者通常会寻找跨个案的主旨或主题,因此便不注重个案本身的动态发展。例如:Pearsol(1985)访问25名教师有关两性平等教育的问题,他仔细地作归纳式的编号(包括描述性代码与诠释性代码),然后找出重复出现的主旨,如:“关切学生”“改革的主动观”以及“改革的阻力”。(然后他也将老师依据这些主旨的结构,区分为六类。)

如果你未作跨个案分析,通常无法很清楚地辨识出主要的变量。此处需要的策略可以称为模式澄清。Eisenhardt(1989a)细看了10家电脑公司执行官行为的资料,想从中找到“权力集中化”这一观念的证据:她的表格中填人的资料食括:用来描述作决定风格的形容词、量的测量及一些特定的引述,如:“没有总裁的许可,你不会雇用他”。总之,她仔细检验每一个案中的证据,而不是简单地把资料汇总。

作者:亓钊(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一室学术编辑)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科研写作研究所
CSSCI设计者、长江学者苏新宁教授领衔的百万博士青椒科研写作实训基地,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基地“论文写作指导”、教育部COSE平台“论文写作能力”两门课程招生培训机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