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中有四个“题”,即主题—问题—选题—标题。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但又紧密关联,共同决定了论文的结构、内容和方向。理清这四个“题”的关系,不仅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组织写作思路,还能提升论文的整体质量与逻辑严密性。接下来,本文就从“行动顺序”和“过程理解”来揭示这四个“题”的关系。
一、行动顺序
从论文写作逻辑先后顺序的角度理解,“主题—问题—选题—标题”这四个“题”其实代表了论文构思与写作的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为下一步提供了基础和方向。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主题”,主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反映了作者对某一广泛领域或现象的研究兴趣,决定了论文的总体方向,是作者关注的大范围学术领域的选择。一般选择主题时,作者通常从自己感兴趣、具备一定学术基础或当前学界关注较高的领域入手。简单理解,主题就是一个研究方向。如果作者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可能会选择“雾霾”作为主题。
在确定主题之后,作者就要在这个大方向下寻找下一个“题”,即研究问题。问题是主题的进一步聚焦,它是针对主题中的某一个方面或现象提出了明确的疑问,也可能是一个富有新意的切入点。换句话说,研究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具体可操作的,因为整篇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最终提供答案。还是以上述的“雾霾”为例,基于这个主题可能提出的问题就是:雾霾治理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接下来就是选题,也是很多作者感到头疼的一个步骤。选题是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具体化,一般从研究问题出发,考虑论文的可操作性、资料获取的可能性以及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等,将研究限定在一个相对较小且明确的范围内。其实选题就是对整篇论文的谋篇布局,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合适的研究方法,甚至具体到每部分写什么。在前述问题的基础上,作者可以将选题具体为“‘两会’期间雾霾治理效果以空气质量指数为标准”。这里已经明确了具体的研究对象(空气质量)、研究问题(雾霾治理的效果)、研究方法(测量空气质量指数)以及研究情境(“两会”期间)。
选题结束之后,就要进行写作和修改,最后形成定稿,第四个“题”——标题就在这个期间形成,它的形成通常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论文的“名片”,应该简洁、明了,反映论文的研究主题、核心研究问题和方法,甚至包含研究发现。同样地,基于以上选题,论文的标题最终拟定为“雾霾治理中的‘政治性蓝天’:基于中国地方‘两会’空气质量指数的证据”,这里包含了主题(雾霾),问题(治理效果),方法(空气质量指数),发现(‘政治性蓝天’)。
二、过程理解
从过程角度进行理解,整个论文从主题到问题到选题再到标题的变化,其实就是论文写作与修改的过程。主题、问题与选题形成于论文初始阶段。标题总结于论文结束,是一个不断更改优化动态变化的过程,甚至整篇论文已经被编辑录用,标题还在修改,一直改到发表的前一刻。可见,从确定主题到选择问题到构建选题再到提炼标题的过程,就是论文写作与修改的完整大过程。换句话说,论文写作与修改的过程就是把选题放大成论文,再把论文缩小成标题的过程。即主题是方向,是几乎已经确定的环节,然后拓展成一句话的问题,再扩展成几句话的选题,然后根据这几句话进行不断扩展成一万多字的论文,最后再进行缩减为十几个字甚至几个字的标题的过程,所以很多作者认为这样的一个写作过程很难。
编辑:科研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