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滔滔对谈三联《少年新知》主编陈赛:利用愤怒欺负弱小,极端主义的解毒剂是什么?

文摘   2024-11-01 09:03   黑龙江  

我们如何做,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理想的未来?




这两天中关村三小校园门前伤人的案件牵动了人心,妈妈群里惊魂未定,特别是身边有亲历这一刻的家长和身处中关村腹地的家长:

——今天朋友们都来问我,你孩子在中关村几小?有没有受伤?
——老人去接送孩子,要是遇到这种事根本没办法。
——这帮人怎么老是对孩子下手?都是偏执的懦夫!
……

更可怕的是,这种针对无辜儿童的恐怖伤人事件,一年内不止第一起了,已经不能说这是偶然事件,

这几年,对于校园伤人事件,童书妈妈写过不少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

1. 建设大于发泄;
2. 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3. 为中国当下解决问题预防问题提出了明朗的建议。

今天分享的,是10月29日,三小校园门前伤害儿童事件的第二天,白滔滔老师和三联《少年新知》的主编陈赛老师的一场直播对谈,对谈的主旨是分享三联的《少年新知》如何用儿童杂志来培养中国的下一代。在直播间,两位资深媒体人谈到了这起校园伤人事件,探讨了一个大问题——极端主义的解毒剂是什么?
今天,我们率先把这部分内容分享出来,作为家长,你或许可以从更长远、更有格局的层面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应当培养怎样的人?我们如何做,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理想的未来?

01. 偏执从何而来?
白滔昨天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那则(三小门口伤害儿童的)新闻,我们也在讨论,为什么有些人会利用自己的愤怒欺负更弱小的人群?
当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不满意,没有任何可以让他寻求多样性延续人生的方式,他对于社会感到仇视和愤怒,陷入狭隘和偏执的境地,就会报复和伤害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他的思维狭窄、偏执和反社会是如何产生的?如果每个人的生命状态的多样性更被宽容和接纳,被允许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做不同的尝试,走向极端、狭隘的反社会危险人群就会减少一些。
《少年新知》第十期

发生这种事情,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
第一、少刷短视频。如果一个人看到了一条仇恨社会的视频,机制会推送给他更仇恨的内容,这样他就会被引导过去,会越来越极端。
我认为沉迷于短视频会变成傻瓜和弱智——如果你想购买一双鞋子,他就会推荐给你另一双鞋子,然后他会给你更贵的鞋子。
第二,在教育观念上,成绩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最大的评判孩子的标准
我是一个杂志人,也是文化行业从业几十年的人。我特别想对家长说,一个孩子要先有文化、再有出息。
很多家长在不在乎孩子是否有文化,但是在社会学的运行规则里,一个人要先有文化。然后,无论出息多大,这个人不会变成狭隘、极端、仇恨的人。

《少年新知》2024年第9期


02. 极端主义的解药是什么?
陈赛:极端主义有一个重要的解毒剂,就是好奇心
如果你对他人好奇,你会考虑别人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对别人的想法和观点有好奇心,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我认为,只要有这么一点好奇,一个人就不会狭隘。
你追随好奇心,不断沿着好奇心追寻答案,修正答案,最后得到一个小小的结论。你对这个结论是开放的态度,知道还有其他的结论和其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敞开的,而不是封闭的。

以苏东坡这个话题为例。我们在学校的课本里有苏东坡,但是学校的学习更多的是死记硬背,有很多外延无法展开。我们在《少年新知》上,可以让孩子的阅读和思考更加广泛深入。

面对争议,你不要立即否定他人的观点,而应该倾听他人的观点,并根据他人的观点修正自己的看法。这种思考方式是中国媒体黄金时代给予我的非常可贵的成果。

我们为读者提供文章,要求深度思考问题,具备深度和厚度。
深度是指不断靠近核心问题,追问问题的本质,如同一刀切开或者刺穿一个事物一样。
《少年新知》2024年第9期‍‍
这是我们作为记者和编辑的追求。我们要求一种有厚度的报道,即尊重事物的复杂度,而非单一的解释和评价。
在做《三联少年》时,我认为更多地是要将这种思考过程融入其中。我会给孩子思考工具,让孩子有脚手架可以用,看到我们是如何思考的。我认为这是思维启蒙的一部分,在教育里是非常重要。


03.别让短视频摧毁下一代
白滔有人提到,我们的孩子拥有新媒体平台,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可以通过视频学习——不用看书。
我看过英国的一个学术报告,显示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的整体智商标准每隔几十年就会上调一次,因为人类的智商一直在增加,换句话说,现在的人比过去的人更聪明。
但是,自从有了手机后,首次发现人类整体智商出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这令人震惊。
其中一个原因,是信息过于纷杂和碎片化的冲击,导致我们没有专注度,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从而导致整体智商开始下降。
我认为抵御它的方式并非停留在新的碎片中,而是去发现值得我们专注思考的内容。
例如纸质媒体阅读,它会呈现出完整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几十秒、几分钟的小视频,将激烈场面剪辑出来放到你眼前,我们根本不知道前因后果,就都会被一段一段的碎片冲击。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并非在说,要让孩子只看纸质读本,而是倡导培养孩子这种深度思考的思维,这对下一代孩子更重要。
陈赛:令我震惊的是前段时间李诞带我们的货,群里有很多人在群里说这本杂志很好,有人询问“杂志是什么?”——杂志这种媒介形式已经变成陌生的媒介。
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每天都被短视频所轰炸,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杂志了。
白滔滔杂志不像书,不是放在书架上——而是散落在家庭里的任何角落,比如沙发旁边,我建议,大家放置一个杂志篓,一个小架子,在茶几上放置杂志。

我曾经去国外采访过一些家庭,印象特别深刻。英国的一个家里有几张大桌子,它像一个小展厅一样,都是老夫妻把他们喜欢的画册杂志摆在他们家的茶几和一些空白桌子上。我认为这非常好,随时可以翻阅。


04. 理想的教育是什么?

《少年新知》创刊的愿望是什么?三联作为新闻周刊,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办一本杂志?‍‍‍‍

陈赛:我们在创刊初期提出了三个口号:

第一个是思维启蒙,即希望教会孩子独立思考;

第二个是情感教育,即希望孩子能够辨别内心的情感,拥有丰富的情感,了解爱与被爱的含义;

第三个是意义追寻,希望孩子们能够遵循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白滔滔:我认为《少年新知》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解决真问题,根据孩子们关心的真问题,来做选题;
第二是多维度,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带着你一起进行思辨方式的思考和深入探究;
第三个是新生活,把正在社会上形成力量的生活方式带给孩子们思考;
第四是国际化,我们的视野和思考方式是国际上最先进、最深刻的思维方式。

《少年新知》2024年第9期


编辑后记:

当我们为孩子选择一本杂志时,也是在为孩子选择一个导师,一个朋友,当我们了解到这本杂志的主编、创始人对于创办一本杂志的初衷、价值观和追求时,就是更好地了解,我们给孩子选择了怎样的导师和朋友相伴,我们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这也是童书妈妈主编对谈的栏目初衷。‍‍‍‍

在这个时代,每个普通人的声音都很重要,个体的声音汇聚起来,或许就足以影响一个时代的走向,影响我们孩子赖以为生的未来。

*本文根据白滔滔&陈赛直播整理而来,涉川编辑成文。


杂志主编对谈系列:‍‍‍‍‍‍‍‍‍‍

👉11岁开始“沉迷上网”,19岁在哈佛被好莱坞追捧,他的家庭教育,猛料太多了……

👉我,两娃妈,想用一套杂志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有可能吗?


点击下方小程序
进入童书妈妈2024年秋季杂志专场


下单后欢迎进入
童书妈妈杂志服务资讯群

欢迎加入童书妈妈全支持社群
我们抱团取暖,共同成长!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妈妈使命:教育使人类更幸福。 愿景:让幸福教育成为时代主流。 擅长:以读写入道,用阅读写作做幸福的教育。目前已经带领6万名孩子幸福读写,培养5000名读写导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