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我骑车往返郑州开封,也被官方阻止,但是……

文摘   2024-11-11 11:54   黑龙江  
假期过后,我们这群骑行的17岁少年,仿佛,都成熟了很多。

 


最近,郑州大学生,骑车前往开封;
从几个人的冒险行为,形成了一股热潮;
最后,数万人集体夜行,甚至造成了交通堵塞;
于是,郑州和开封的交通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了“交通管制通告”,对郑开大道开封段的非机动车道实行禁行措施;
同时,共享单车的经营者,也发布了倡议书,呼吁大学生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要将单车骑出服务区域;
至此,这场“青春没有售价,夜骑开封拿下”的热潮,从苗头到火爆,经历了一个多月后,终告熄灭。
很多人,从大学生心理,从当下的经济环境,从开封的吸引力,等等角度,来看待这场青春风潮——
但是,我想作为一位开封人,一位在32年前就骑行郑州开封的先行者,从一位17岁的少年的冒险举动,从遇到的官方、家庭的阻力,来聊聊“青春与成长”。
时光要拉回到1992年,对于当时的很多人,尤其是成年人来说,这是一个淡淡无奇的年份。
大家感受最深的,有两个事儿,一个是“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道路;第二个,就是开始出现“下岗”这个词儿;不过,对于当时的开封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波澜不惊的平淡的一年。
但是,对于当时17岁的我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跌宕起伏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学校90年大庆——是的,我们学校的前身,是“河南省大学堂”,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全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种筹备。
我呢,17岁,高中二年级,成绩一般——从入校的时候,全班第三名,落到20多名——我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和踢球。
踢球吧,学校挺鼓励的。因为我们学校的成绩,在当地一骑绝尘,遥遥领先,所以,反而有很多教育创新的空间。
比如,我们学校就组织了年级中的班级联赛,每个班有一个正式的足球队,有队名队歌,这个球队,高中三年期间,体育课只上一个内容,就是足球。所以,三年下来,足球队的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赛能力。
当然,每个班也都有篮球队和排球队,每位同学,一入学就必须在足球、篮球、排球之间选一个队加入。然后,三年就一直学习这个专业。
看书吧,是我的个人爱好,爱好到了痴迷的状态。而那个年代,没有任何的课外班和培训班,我有大量的时间,去看各种闲书。
到了高二,我们学校搞校庆,大张旗鼓。其中一项,就是“团体操”。搞过的都知道,一个学校要搞“团体操”,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排演起来非常累,几乎每个课余的时间,都在排演——踢球和看书的时间,被挤压的很少了。
就这样,到了国庆节,距离正式的校庆,时间不远了。
就是在这种氛围里,我和班上的七八位同学,按捺不住了,我们开始策划一次“远行”。
开封这个城市,距离黄河不远,平时,我们中学生,经常骑车去黄湖边玩儿——十几二十个同学,男男女女,带上一些吃的喝的,到黄河边野餐。
那个时候的家长,压根儿不管孩子们平时的活动,我们都是自己商量下,跟家长说一声,骑车就走。从来没有听哪位同学说家长不同意过。
哦,还要说一下,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骑车上学的——除非更近的,步行回家——家长开车来接送的,一个都没有。
不过,我们这次,准备搞个大的——不知谁提出的,说是骑车去郑州,大概是70公里,可以当天往返,于是,我们几个男生,就组成了这样一个骑行筹备小队。
然后,我们就列出了很详尽的各种规划,有查地图的(当年,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有算钱的,路上要花多少,去到郑州有哪些费用;有协调设备的,车需要几辆,车的状况如何,到哪儿借车;有设计路线的,在哪儿集合,路上怎样修整;有联合做家长工作的,因为是远途,我们觉得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同意,就约定说一半,藏一半,说去骑车远行,但不说去郑州,说去开封郊区;还有准备音乐随身听的,筹备路上小吃的……
总之,每天,我们都在一边规划,一边兴奋地期待中。
第一个噩耗,来自校方。学校因为要筹备校庆,决定取消放假,继续排练团体操——消息一经广播通知,全校一片哀嚎,包括老师。
最悲愤的,莫过于我们这个筹备了很久的骑行队。
我记得很清楚,其中一位队员,直接把一个汽水瓶,在走廊里给摔了。可是,生气不是办法,我们紧急召开会议,想辙。
经过多轮的商议,我们决定马上起草一份“对学校假期调整的意见书”。然后,让全校的同学签名,表示支持,最后,把这份意见书,当面呈交给校长。我们想着,趁着通知刚刚发布,或许,可以让校方改变主意。
于是,我们又马上成立了四人写作小组。因为我写作好,就担任了起草的人。我们主要表达了真实的想法和诉求,也站在校方的角度考虑了问题。核心就是,我们全校师生,都以学校为骄傲(的确如此),也很自豪于我们的90年校庆,很兴奋地期待很热情地参与;基于我们已经长期地排练,身心如果得到修整,效果会更好;所以,我们建议,此时给全校师生一个休息和调整,校庆的情绪和氛围会很好,云云。
写好后,我们迅速地征集到全班大多数同学,以及其他班的一些同学的签名。
最后,我们四人小组,班长,全校学霸,足球队长,我,负责前往校长室,进行交涉。说实话,我们四个人,真正来到校长室外的时候,还是非常非常紧张的,足足站在门口好几分钟,一动也没动,脑门儿冒汗,腿有些抖。
我忘记最后是谁敲门的了,好像是足球队长,也好像是学霸。
一走进校长室,反而轻松了,我们用几句话,说我们有个建议,想交给校长;校长有些意外,也没有太意外,说,我一会儿看看。
然后,我们如释重负地走出了校长室。
回到教室之后,我们开始后怕。我们想,校长会不会震怒,然后,让我们请家长,处分……我们既盼望着听到恢复放假的通知,也害怕听到让我们四个去校长室一趟的通知。
结果,全校的广播响了,“经过研究,决定采纳学生的建议,恢复假期……”于是全校师生一片欢腾。
这次经历,意义非凡——我觉得,一下子,自己长大了十岁——后来,学霸保送到了清华(现在是著名的科学家),班长自己考上了清华(现在从事航天工作),足球队长做了政府官员,我去南方做了记者——我不知道他们三个人的感受,我觉得这对我后来的职业选择、性格塑造、人生道路,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好了,第一个最大的障碍扫除了,下面的就很好办了。
我自己回到家,先检查了车子,我的车子很小,24的,估计一天骑行150公里,不太行。就去家属院里,找一位大哥哥,借了一辆山地车。
然后,告诉家长,我们国庆放假,同学一起约了去骑车。家长问了下,还有谁一起去,就同意了。
再然后,就是准备了一些吃的喝的,好好休息。
其实,骑行的过程,没有那么难,虽然,那个时候的路况,跟现在没有办法相比。
我们天不亮就出发了,靠着兴奋劲儿,一下子就骑了30多公里。然后,就在路边,一起吃面包、包子。
中午的时候,骑到了郑州,直接骑到了一个公园里休息。
一边把路上有问题的车子,找一个修车的地方修理,一边在饭店里吃面。
修车的师傅,听说我们是从开封骑行来的,就说起他年轻的时候,经常骑到开封,吃点儿小吃,就骑回郑州——我们这才知道,郑州和开封之间的骑行之旅,那可真是历史悠久。
老实说,回去的路上,就没有那么兴奋了——只想回去后,好好躺倒大睡一觉。
偏偏这个时候,开始下雨。这反而激起了我们少年的轻狂——我们开始唱歌,当时流行的是郑智化,我们就一首一首地唱,释放着我们的青春荷尔蒙: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

“我的兜里,有三十三块,这些钱,不够明天买菜”

……


终于,在还不算太晚的时候,大概9点的时候,一身泥点(我们都没有带雨衣)地回到了家。


假期过后,我们这群骑行的少年,仿佛,都成熟了很多。
其实,现在回想,我们骑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和故事,无非就是腿酸了,车坏了,躲着货车,吃点儿土,迷路了一会儿,跟同学的笑骂和争吵,一碗拉面的午餐,去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公园……
但是,又好像,我们得到了很多很多。
你看,32年过去了,我曾经三年的高中生活中,上了那么多的课,考了那么多的卷子,很多细节都不记得了,但是,修车老师傅的聊天,他的神态和动作,反而历历在目。
看到现在的大学生,骑行50公里,去开封,我就想起了我曾经的骑行。
青春,到底什么更珍贵,更有价值,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但是,敢于给自己的青春,多一些冒险,多一些经历,多一些感受,肯定是有价值的。
说来,这次的大学生集体骑行,虽然因为安全等的原因,被阻止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我会这么想,其一,这个骑行的难度,本来也不大,挑战性一般;其二,几个人的骑行,还算冒险,数以千计万计的骑行,只能算是凑热闹了;其三,青春的酷,是特立独行,是个性张扬,是叛逆是创造是无畏,所以,还有很多好玩儿的,很酷的人生冒险,等着少年们去挑战。
最后,上个价值:
我们作为曾经的少年,一定要鼓励现在的少年,一定要宽容地看待少年的冒险;这个社会,终究是他们的,我们的社会要变得更美好,也只能依靠他们;少年,就是这个世界的希望;每次,我对现实失望的时候,就会看看这些孩子,他们,其实,比我们更优秀。
备注:本文图片,来自于母校网站、《怒放之青春再见》电影剧照,以及网络的相关报道。如有版权侵犯,请告知。


作者:白滔滔

值班编辑:晓理



欢迎加入童书妈妈全支持社群
我们抱团取暖,共同成长!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妈妈使命:教育使人类更幸福。 愿景:让幸福教育成为时代主流。 擅长:以读写入道,用阅读写作做幸福的教育。目前已经带领6万名孩子幸福读写,培养5000名读写导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