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张小军:【立春与打春】(散文)

百科   2025-02-05 21:37   陕西  

试一试新的

分享键

本期编辑:秦岭人家

立春与打春


 文/张小军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在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立春这个承载着希望与生机的节气总会如期而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宣告着干支历里新的干支纪年以及寅月的开启,是一个全新轮回的开端,寓意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立春还有诸多别名,如立春节、正月节、岁节等,“立”代表着“开始”,“春”象征着温暖与生长,这个节气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大自然焕发生机的大门。

2025年2月3日立春这天,我坐在窗边,看着外面渐渐苏醒的世界,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春节的热闹氛围还未散去,空气中依然弥漫着鞭炮的烟火气息。父母便带着我们弟兄四个,踏上了去舅家拜年的路程。一行六人穿梭在乡野之间,一路上,我们时而爬坡,时而下坡,步伐轻快又充满活力。道路两旁的田野还残留着冬日的痕迹,枯黄的草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一年的故事。最后,我们沿着三水河岸前行,阳光温柔地洒在身上,微风轻拂面庞,带着丝丝缕缕的暖意。小河潺潺流淌,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偶尔还会有几只鸭子在水面嬉戏,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们行走在田垄之上,脚下的泥土散发着质朴的气息,满心都是惬意。

父亲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述着各种有趣的故事和知识,突然,他停下脚步,认真地对我们说:“今天‘打春’,打春就是立春,意味着春天要来了。”我瞪大了眼睛,满心疑惑地问:“立春为啥要叫‘打春’呢?”父亲笑了笑,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说:“等你长大了,自己去弄明白。”从那以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此后的岁月里,每逢立春,总能听到农村的老人们称这天为“打春”。我满怀好奇地向他们询问缘由,他们只是笑着说:“这是从上一辈传下来的,祖上都这么叫,具体有啥讲究也不清楚。”即便后来我高中毕业,知识储备不断增加,这个问题依旧像一团迷雾,没有答案。

昨晚,我和老婆坐在沙发上,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老婆突然转过头,看着我问道:“明天是不是立春?‘打春’是立春吗?”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再次涌上心头,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一次,我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决心,一定要弄个明白。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求助于网络,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寻找着答案。

原来,“打春”的说法源自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在那个时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立春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预示着新的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子会率领群臣前往东郊迎春,举行盛大而庄重的仪式。在宫廷大门外,人们会精心塑造泥牛,并用鞭抽打。这一行为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祈愿。在那个农耕时代,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农事几乎等同于牛事。没有牛耕地,土地就无法变得松软肥沃,也就难以收获丰收的喜悦。经过一冬的歇息,农人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近土地,他们与土地朝夕相伴,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哪里经得起一冬的闲置,身体里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涌动,渴望着在春天的土地上挥洒汗水。而牛在牛屋里养尊处优了一整个冬天,吃着充足的草料,长了膘,身子也变得慵懒起来。此时,用“打”泥牛的方式,既是对牛的提醒,也是对春天劳作的呼唤,仿佛在说:“伙计,是时候活动活动筋骨,下田春耕了。”随着这一“打”,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劳作,便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打春”中的“打”字,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动作,更蕴含着深厚的寓意,充满了欢腾与喜庆的氛围。它承载着先辈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们通过这样的仪式,将自己的情感和希望寄托在天地之间,祈求大自然的恩赐。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虽然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牛耕,但立春和“打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从未改变。每到这个时节,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对春天的期待,对新一年的憧憬。在城市里,虽然少了农村的那份质朴和热闹,但人们依然会以各种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公园里,人们会欣赏盛开的花朵,感受春天的气息;学校里,老师们会给孩子们讲述立春的故事,传承这份古老的文化;家庭中,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对春天的美好祝愿。这古老的节气和习俗,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先辈们紧密相连,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依然能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立春和“打春”,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汗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它的魅力。因为,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张小军:陕西咸阳彬州市龙高镇五星村人。咸阳诗歌学会会员,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平生爱好文学,躬耕之余、闲暇之时,喜好阅读写作。用一双笨拙的手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抒发对生活的感悟。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张小军:【岁末赴城,年味新程】(散文)

【三秦文学】张小军:【我终于圆了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之《诗会彬州》的梦】(随笔)

【三秦文学】张小军:【我终究是错过了与诗词盛会的邂逅】(随笔)

【三秦文学】张小军:【诗歌十首】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稿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阅读量低于50的,稿件不再采纳。

6、因作者原因要求删除已发作品的,需向平台支付费用,每删一篇200元。

7、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问: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史  波       杨  强

策划:李书忠

宣传推广:鼎    文    豳    草   王宝群  
                 孙传志      袁胜民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晓锋

总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编:谢亚红   初 阳    谭文群
编委:刘旭平    唐桂英   吴远红    
           张晓强   刘马陵   梦而诗
          喝   茶    南友锋    马永清    
          张兴军    吴风平    张巧莉
          秦岭人家   秋日私语   
          徵   蔚       党月琴


三秦文学
本公众号致力于打造一个文学爱好者平台,爱好文学的朋友可以尽情在这里展示你的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