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一试新的
分享键
吧
红色白水
文/鹏 鸣
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对于秦国人而言,是个喜忧参半的日子。秦都咸阳寒风吹彻,雪花漫舞。21岁的秦孝公正式即位,他望着大殿下的满朝文武,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深夜,宫灯摇曳,暗影重重,秦孝公心潮起伏,他在思索强秦之路。
翌日,秦孝公派使臣前往诸侯各国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消息传到魏国,一个叫商鞅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咸阳。商鞅胸怀大志,心思缜密,他通过结交秦孝公近臣景监,得以拜见秦孝公,与之展开了三次长谈。商鞅口若悬河,以帝道、王道、霸道之术游说秦孝公,听得他哈欠连天、生出倦意,竟然坐着睡着了。
求贤若渴的秦孝公感觉被忽悠,让景监斥责了商鞅。商鞅脸不红心不跳,一揖到地,再次求见秦孝公。秦孝公睨视着商鞅一脸不屑,商鞅毫不为意,以一套富国强兵之术让秦孝公正襟危坐,以至于通宵达旦“语数日不厌”。
这次亘古未有的长谈改变了秦国的国运,也改变了商鞅的命运。被人鄙夷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孝公在秦国确立了 封建制度,设立县制。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的“彭衙邑”,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置县。因临近白水,得名白水县。秦人吟咏:“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诗圣杜甫途经白水,写下“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清代白水知县梁善长为白水河提笔赋诗“天地常潴水,地气回如秋。最爱禽飞处,山云淡欲收。”历经两千三百多年风雨,王权像走马灯般更迭轮替,白水县无次数更名;1961年,白水县恢复建制,隶属渭南市。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崇尚武力、骁勇善战的大秦勇士湮没在黄尘古道,藏身于秦始皇兵马俑,魂魄激荡于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唯有静静流淌的白水河呀,能安抚那一颗颗躁动的心……
深秋,我漫步白水河畔,河水潺潺而清澈,像一位睿智的老者,低吟浅唱着千年的古韵。今人不见古时悠悠白水河,眼前这白水河却养育过无数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古人。历史长河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白水县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块石头都铭记着金戈铁马的过往,一砖一瓦无声地讲述着跌宕起伏的故事。
走进白水,走进历史,走进仓颉灵感迸发的“圣地”,触摸华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脉,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2012年,五月天演唱的流行歌曲《仓颉》获得了劲歌王金曲金榜第20周冠军。歌中唱道:
仓颉造字成功时,白水一带发生了咄咄怪事,天上突然下起粟米雨,夜里到处都能听到鬼的哭泣声。
为何会出现这种奇异的现象呢?上苍认为仓颉造字使天下人开智明理,不再蒙昧愚钝,下粟雨以示庆贺;民众开化后不再迷信,鬼怪伤心得哭起来。“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嚎哭。”文字彰显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力量,社会逐步进入教化与文明,故此仓颉被后世尊称为“造字圣人”。
《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这段话阐述了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说明他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仓颉的影响延续至今,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可以找到纪念仓颉的遗迹,最有名的是当数白水县的仓颉庙。据《仓颉庙碑》记载,汉延熹五年(162年)白水的仓颉庙已颇具规模,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白水仓颉庙是中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唯一兼有红色文化的单位,因为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就位于仓颉庙内。
1947年3月,天气乍暖还寒,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尚未脱去厚厚的冬装。蒋介石的门生“西北王”胡宗南亲率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气势汹汹地进攻陕甘宁解放区。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中央军委组建西北野战兵团反击,后定名为西北野战军,统归彭德怀和习仲勋指挥。
西北野战军是由人民子弟兵组成的铁马雄师,彭德怀有勇有谋,他凭借不足3万人的部队,依靠群众和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死死拖住敌人30多个旅的兵力,还歼敌2.6万人。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的三战三捷,粉碎了国民党妄图摧毁我军的“心脏”、消灭我军于西北的计划,西北战局趋于稳定。
气势正盛的西北野战军先后进行了陇东战役、围攻榆林、沙家店激战,使我军由内线防御转入了内线反攻。毛泽东对沙家店战役给予高度评价:“沙家店这一仗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1948年初,西北野战军为配合中原战场和收复延安,彭德怀与习仲勋发起宜川战役,以围城打援战法,诱歼刘戡所部。接着,意气风发的彭德怀又挥师西进,于4月22日收复延安,从根本上扭转了西北战局。
其后,西北野战军总部移至白水县武庄村,将这里作为西野的“中枢神经”,指挥了瓦子街战役、洛白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永丰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永丰战役是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战斗,有500多名官兵血染战场,为革命英勇捐躯。白水县政府动员数百群众组成担架队、大车队和驮骡队支援前线作战,他们冒着敌机的扫射和炮弹的轰炸,毫不畏惧地翻沟越岭,跋山涉水,来到炮火密集、枪林弹雨的战场,不知疲倦地抬云梯、送弹药、运物资,一次又一次把流血负伤的战士抢救下来,演绎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
一部分伤员被送到白水县西固镇四河村王长武家抢救。王长武老人回忆说,他家有门房、厅房,中间有厢房。伤员抬来,先要在厅房紧急处理,处理好后,将伤员抬到与东面相连的其他两个院子里,那儿有临时设置的病房。东厢房南边住着王震政委,北厢房住的是彭德怀司令员。西厢房南边是临时作战指挥部,墙上、桌面上都摆有地图,北边是电台发报室,电线一股一股地架在房上,指挥部门口有岗哨,哨兵警惕性很高。
武庄村村民高成俊声情并茂地讲起一段往事。他母亲生前时常说,那伙人确实好,住在家里帮着干活儿。一到开饭的时候,就把饭端进来,让家人赶紧吃。一个长官还和蔼可亲地安慰说:“不要害怕,我们住在这院子里,你们很安全。”
军爱民,民拥军。一场场战役打下来,西北野战军因受人民群众拥戴,队伍人数不减反增,从原先不足3万扩张到7.6万人,战斗力大幅上升。
《彭德怀自述》一书中说:“为了筹粮和休整,来到白水地区。一九四八年冬也就是在这个地区过年的”。
1948年冬,一场寒潮席卷白水,小雨夹雪使天气异常寒冷。时值解放战争,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在白水县整训干部,部队驻扎在史官镇,指挥部设在仓颉庙内。
仓颉庙北屏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呈南北长方形状,高墙厚垣环绕四周,建筑布局完整精美,古柏森森,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百忙之中,彭德怀游览了仓颉庙。院里48棵千年古柏,冠盖如云,郁郁葱葱。其中一棵形状独特的古柏引起彭德怀的兴趣,住庙的刘道士介绍说,这棵树叫“二龙戏珠柏”。古柏树上左右有两个干枝,像两条飞龙,在中间看似“珠子”的圆树头上盘旋。让人称奇的是,古柏树皮干裂,远看好像一片片“龙鳞”。
寒冬腊月,气温骤降。通讯班的一个炊事员想生炉取暖,便在仓颉庙里寻找干柴,他来到“二龙戏珠柏”旁,解下绑腿,抛缚其枝,用力一拉,枯枝落地。这一幕恰好被刘道士瞅见,他气得浑身哆嗦,责怪炊事员毁坏龙柏。炊事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服气地顶撞了几句。刘道士怒火中烧,气呼呼跑到指挥部找彭德怀告状。
彭德怀深知,仓颉作为中华文字的创造者备受民众崇敬,仓颉庙内的财物,民间视若珍宝,那棵龙柏被视为“神树”,岂能随意毁坏?彭德怀放下手头的工作,将炊事员找来批评教育了一番,并在庙内举行的军民联欢会上做了通报。彭德怀深感普通干部战士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他让刘道士取来笔墨,在麻纸上写道:
仓颉庙是国家文物。凡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的全体指战员,均须切实保护文物古迹,严格禁止攀折树木,不得随意破坏。切切此令。
如今,仓颉庙门口,彭德怀元帅手书的保护文物古迹的手令字碑巍然耸立,苍劲有力的字体,掷地有声的口吻,让人肃然起敬,感慨万端。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是一段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岁月。
1947年9月到1949年5月,西北野战军挺进白水,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战斗驻扎。白水作为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驻地,见证了西北野战军发展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彭德怀等将领运筹帷幄,从白水发出解放关中的一系列决定和命令,召开了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完成了向第一野战军的改编。
历史见证着人民的力量,人民目睹了西北野战军从白水大地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大西北,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白水人民为了铭记这段红色岁月,在仓颉庙里完整保留了西北野战军警卫室、西北野战军电讯室、西北野战军指挥部等旧址,还专门辟出一间房子作为中国共产党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的纪念展馆,用大量照片、实物让游客重温那段光辉历史。
七十多年光阴一晃而过,西北野战军绝大多数将士已离开人世。他们在白水的战斗和经历像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让白水人民不断去挖掘、学习并发扬光大。
每年的9月30日,白水县的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都会来到烈士陵园举行公祭活动。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
陵园由革命烈士纪念塔碑、主题浮雕、纪念广场、白水革命历史浮雕景观墙、烈士安息地等景观建筑构成。园内移灵安葬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国防建设时期先后英勇牺牲与不幸殉职遇难的革命烈士211人。
陵园里,青松苍劲、翠柏参天,我肃立于巍然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先烈英勇牺牲的敬仰,也有对硝烟岁月的沉思。我眼中满含泪水,那是对英雄最真挚的感激,对生命最深刻的敬畏。我的心房,仿佛被无数双手紧紧握住,那是英烈传递给我的力量和勇气。
在肃穆的白水县烈士陵园,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缓缓流淌,每一滴波光都映照着英烈不朽的足迹。我在静谧的墓碑间,细数历史的细节,让它们为我的记忆添上一抹浓重的色彩。
我仿佛看见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他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选择了艰难而光荣的道路,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笑容,如春天里的花朵,温暖而灿烂;他们的眼神,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坚定而明亮。我在心中与这些英雄对话,告诉他们,你们的梦想,我们正在实现;你们的信仰,我们正在传承。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感受到了时间的残酷与温柔。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段青春的定格;每一行碑文,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响。我在故事里穿梭,情感如同潮水般起伏,时而澎湃激昂,时而低沉哀婉。
我轻轻放下手中的鲜花,那是我对英烈最深沉的哀思和无尽的怀念。花香在空气中弥漫,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也在慰藉着英灵的在天之灵。我闭上眼睛,让心灵与这片土地对话,感受着那份超越时空的情感连接。
白水县烈士陵园,不仅是英烈的安息之地,更是人们心灵的港湾。在这里,大家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如何去勇敢。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愿化作一只白鸽,将和平的愿望传递给每一个角落;我愿化作一缕清风,将英烈的气息吹拂到每一个心灵。英雄们,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你们的英勇事迹,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着我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革命遗址是白水县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们像是火炬,像是号角,像是灯塔,在红色基因传承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白水县对境内的北塬盘查哨起义旧址、尧禾战斗旧址、普渡庙阻击战旧址、石谦故居、荔北及永丰战役指挥部旧址、抗战粮仓等红色革命遗址进行摸底排查,做好保护利用工作。
白水县作家协会为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编撰《白水英烈》一书,挖掘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弘扬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进一步讲好白水故事,激励白水儿女继承先烈遗志,投身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美丽白水。
在白水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一座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精神家园——白水红色记忆馆。
这家红色记忆馆是尧禾镇农民皇甫世军2016年所创建,面积 300平方米,是以“红色文物”为主题的红色收藏馆。馆内藏品数量有三千多件,主要包括书信、书画、照片、像章、绣品、石刻、书刊、文献、票证、徽章等等,都是近代以来发生在白水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珍贵藏品。仅不同内容、不同材质、不同时期的毛主席像章就有2000多枚,各种文史资料一千多册。这些藏品承载着中国特殊的精神文化,成为一代人独特的红色记忆。
皇甫世军的父亲皇甫百胜曾参加过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等著名战役。受父亲的革命思想影响,皇甫世军热衷于收藏红色革命所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历经30多年的积淀才有了如今馆内盛况。
漫步其中,我心中涌起一股敬意和感慨,为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英雄儿女谱写一曲深情的赞歌。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青砖铺就的小路上。馆内陈列着一件件革命文物,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我轻轻触摸着这些历史的痕迹,仿佛感受到了先烈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
在这里,我听到了白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向前的脚步声。他们勤劳、智慧,将一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富饶的家园。那一张张奖状、一面面锦旗,见证了白水人民的奋斗历程。我为这片土地上的变化感到自豪,为勤劳智慧的白水人民点赞。
漫步在记忆馆内,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红色的岁月。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体会到了团结一心的精神。白水红色记忆馆,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传承着不朽的革命精神。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续发扬红色传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白水红色记忆馆,是一部永恒的史诗,诉说着革命的历程;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红色记忆馆自成立以来,已经接待省内外参访者十万余人次,被白水县关工委授予爱国教育基地和邮电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
皇甫世军说,开这个展馆,就是为了缅怀革命先辈,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每个藏品背后,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回忆。这些红色藏品中承载着很多不能忘却的革命史,是激励大家面向未来的动力源泉,激起后辈对伟人的缅怀和纪念。
红色白水,不仅是一部革命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在这片土地上,无数英勇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如今,硝烟已散,但红色精神永存。
站在白水河畔,我仿佛看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西北野战军将士英勇奋战,人民群众无私支援,胜利的旗帜在空中猎猎作响。红色白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奔向光明。
时光荏苒,白水河依旧奔腾不息。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白水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今,红色白水所在的革命老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红色白水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让我们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携手共进。
红色白水,涌动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同一条镶嵌在绿野之间的红丝带,它蜿蜒曲折,穿越在群山之间,诉说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传奇。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岸边的红色土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春日里,白水河两岸绿意盎然,野花在微风中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河水在此时显得格外温柔,它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卵石,发出潺潺的声响,仿佛在低语着历史的秘密。远处,一群水鸟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
夏日炎炎,水量充沛,河水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活泼,它跳跃着,翻滚着,带着一股清凉的气息。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叶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蝉鸣声此起彼伏,与河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夏日交响乐。
秋风起,两岸变得五彩斑斓,树叶由绿转黄,最终飘落,铺满了河岸。河水在此时显得沉稳而深邃,它静静地流淌,仿佛在沉思着岁月的变迁。天空中,一群南飞的候鸟掠过,它们的鸣叫声在山谷间回荡,让人感受到了季节的更迭。
冬日来临,两岸银装素裹,河水在寒冷的空气中蒸腾着白色的雾气,宛如一条飘动的纱巾。岸边的树木挂满了晶莹的冰凌,阳光照射下来,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河面上的冰层开始逐渐形成,孩子们在上面嬉戏打闹,留下了清脆的笑声。
红色白水,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大自然恩赐的瑰宝。它随着四季的更迭,变换着不同的面貌,但它那红色的灵魂,那涌动在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却始终如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自然与历史交织,共同谱写了一部壮丽的史诗。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往期回顾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投
稿
须
知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因作者原因要求删除已发作品的,需向平台支付费用,每删一篇200元。
7、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