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张家港的张先生(化名)因左侧耳垂下方发现一个肿块,辗转于当地多家医院,外院诊断为“腮腺肿瘤”,建议手术切除。但因为腮腺周围有面神经,所以手术有面瘫的风险。张先生对手术并发症比较担忧,因而迟迟未能手术。经过多方打听和朋友介绍,从张家港来到了奉贤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找到了王佳龙医师和易红良教授。
易红良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专业擅长咽喉及头颈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颌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今年8月,他被正式聘任为奉贤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
易红良教授经过仔细地查体并结合影像学的特征,诊断张先生为腮腺混合瘤。随后,张先生在全麻下进行了“左侧腮腺浅叶+腮腺肿瘤切除术+肌皮瓣转移术”。手术中顺利切除肿瘤,并充分解剖面神经,保留了面神经及腮腺导管的功能,也对缺失部位进行了肌皮瓣的填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考虑到了患者切口的美观。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腺混合瘤。后期,患者伤口恢复良好,无面瘫、涎漏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第6天,患者顺利出院。
术后张先生和家属为表达感激
向医护人员送上了一封感谢信
什么是腮腺混合瘤
腮腺位于耳垂下方,是具有分泌唾液的作用,能够杀灭口腔中的细菌,含有唾液淀粉酶,有助于人体消化。腮腺也是最大的涎腺。
腮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腮腺区域的肿瘤,为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通常腮腺区域缓慢生长的无痛性隆起多为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黏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其中的黏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
腮腺混合瘤的发病多见于中老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可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活动,生长缓慢,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腮腺混合瘤具体病因尚未明确。长期暴露在射线下、口腔卫生不良、病毒感染、暴露在烟雾或灰尘中、接触化学物品等职业者等可能增加腮腺肿瘤的发病风险。
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种肿瘤,约有5%~10%可发生恶变。
腮腺肿瘤的症状
1
肿块或肿胀
表现为耳前区、耳垂下、腮腺后下部及腮腺深方的肿块或肿胀,良性肿瘤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活动良好肿块。恶性肿瘤多病程较长,近期生长迅速的肿块。
2
面瘫
良性肿瘤多数不会出现面瘫症状,极少数体积巨大的良性肿瘤会压迫面神经,导致面瘫。恶性肿瘤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
3
疼痛
良性肿瘤多数为无症状性肿块,少数肿瘤(如沃辛瘤伴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症状。恶性肿瘤容易侵袭感觉神经出现疼痛症状。
腮腺肿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及术中病理诊断等制定手术方案。对于腮腺的类型肿瘤手术切除后,通常能达到根治的效果,预后良好。对于腮腺的部分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是主要选择,恶性程度高的同期需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以避免通过淋巴组织向远处转移。
综合治疗
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腮腺恶性肿瘤,除了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治疗效果。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案及预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来源:上海奉贤
文稿:易红良 王佳龙 摄影:王静 编辑:褚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