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的4段对话,读懂一段,受用终生

文摘   2024-10-02 07:02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青创Youth Startup


作者:每晚MK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闻一多曾说:


“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孔子曾经三访老子,虚心问道。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孔子推崇仁义礼智信,注重世俗规矩;老子讲究道法自然,强调无为。


当两种伟大的思想相遇,究竟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今天,晚君带大家深度解析两位哲人的4段对话。


读懂了之后,相信你也能获得指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处世之道。




1

第一次对话



孔子生活的年代,礼乐制度基本崩塌。


他对此非常痛心,但也无法改变现状。


后来听说国都城内的史官老子博学,孔子便起身前往洛阳向老子问礼。


一见到老子,孔子便开始诉说他对当今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不满。


老子只是耐心地聆听,笑而不语。


到了黄河边时,他指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对孔子说了一番话。


老子问:“你为什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


孔子反问:“水有何德?”


接着,老子就提出了著名的“上善若水”的观点。


老子说,最上乘的善行应该像水一样。


水看起来很柔弱,但它的韧性极强,上能入天,下能渗地,还能穿透坚石。


这叫做“强大”。


水看起来没有固定的走向,实则依托地势而流走,遇障碍它能迂回,有决口它就奔流。


这叫做“变通”。


如果没有水,万物将无法存活,但它却不争不抢,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不显露自己的锋芒。


这叫做“谦卑”。


正因为这些特质,水才能在自然界不断循环,成为永远的大地之源。


老子的这段话,是在提醒年轻的孔子,要像水一样,收敛自己的张扬与浮躁。


孔子听后顿悟,连连称赞。


《论语》里讲:“君子不器。”


意思是说,君子不应当局限于一种特定的视角,而应当具备广泛的能力和胸襟。


很多人在初入社会时,难免年轻气盛。


看到某些不良的风气,就想“整顿”一番。


但如果你能力不足,却又冲动莽撞,只会让自己处处碰壁,陷入拧巴内耗之中。


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习水的品德。


耐住性子,默默沉淀,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当你的视野开阔了,实力强大了,自然能用切实的行动,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


2

第二次对话



孔子与老子论礼数日后,收获良多。


离开之际,他向老子郑重辞行,此时,老子又对他进行了一番劝诫。


老子说:


“在当今社会上,聪明善辩的人最容易丢了性命,因为他总是指出别人的过错。


所以,为人还是要谦卑一点。


作为晚辈,就不要把自己姿态放太高;作为下属,就不要在上级面前显摆自己的高明。”


老子这几句话,说透了为人处世之道。


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在任何时代都是必不可缺的能力。


司马懿少有谋略,学识过人,蛰伏七年,才被曹操征召为谋士。


但即便入了相府,他也并不急于表现自己。


他从不主动出谋献策,抢在人前出风头,而是躲在暗处观望局势。


在得知自己被曹操提防后,他表现得更加乖顺。


整天老老实实地做自己本分内的事情,从不妄评妄议,这才取得了曹操的信任。


后来,曹丕即位后,司马懿依旧谨言慎行。


正是这份先隐后等的藏巧之能,让司马懿的仕途越来越顺,从一介儒生一步步走到位极人臣。


而身为同僚的杨修,则没这么好运。


他虽然也有些真本事,却恃才傲物,不懂得收敛自己。


在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的关键一战中,他大胆揣测主公会撤退,就提前收拾好了行李。


这一举,引起了整个军队的骚动。


曹操大怒,得知此事后便杀了杨修。


司马懿和杨修,同为谋士,却有着完全相反的结局,究其原因就在于两人心性不同。


《鬼谷子》有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一个人不管有多么出众,一旦在人前卖弄了,就一文不值了。


因为张扬狂妄,只会暴露自己的底牌,招来祸端。


真正强大的人,其实都如成熟的稻穗,弯得下腰低得下头。


为人处事,要时时警惕。


谦虚低调,不张扬,不炫耀,人生才能平稳顺遂。


3

第三次对话



两人第三次对话,发生在老子辞官回到故乡后。


这次会见,孔子已经步入中年,但他的仁政理想还未实现,不禁对人生产生了迷茫。


于是,他又来请教老子。


孔子感叹道:“所有的东西就像河水一样啊,不知不觉就流逝了。我的人生,又该走向何处呢?”


老子回他道:


“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都遵循兴衰变化的规律,人也不会例外。


这有什么可伤感的呢?


或生或死,或荣或枯,都是自然的结果,当你接纳了这个事实,内心就不会恐惧慌乱。


但如果你追逐功名,就会为功名所累,那这一生对你来说,不过是束缚自我的囚笼罢了。”


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在意什么,就会被什么困住。你越想控制什么,就越会被什么给控制。


我不禁想到秦相李斯的故事。


为了爬上高位,李斯不择手段,做了很多违背良心的事情。


先是构陷同学韩非,杀了潜在对手;


后又篡改诏书,骗杀太子扶苏;


为了保住官位,他还曲意奉承胡亥,加速了秦国灭亡。


李斯这一生为权为财,费尽心力,整日惶惶。


直到被当街腰斩前,他脑子里忽然闪回了年轻时和儿子一同捕猎的场景。


到了这时,他才终于明白:


财富名位都是过眼云烟,那些藏在平凡里的琐碎幸福,才是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人这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


有舍必然有得,有得必然有失。


很多人一路走来,选择的都是欲望,权力,或者财位,以为这些是无上荣耀。


可是到头来才发现,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远胜于所得。


反而丢掉了自己的尊严和良心,让自己变得自私而偏执。


人生短暂,且行且珍惜。


认真过好每个朝朝暮暮,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和在乎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便不枉此生。


4

第四次对话



孔子与老子两人最后一次会面,发生在很多年后。


此时孔子已闻名于世,而老子已经隐居。


孔子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古代经典,还是没能领悟“道”的真谛。


于是便求教老子,何谓天道。


老子告诉他:“想要窥伺大道,就一定要把心放在物的本源上,舍弃万物的不同,而看到万物共通之处。”


孔子问:“观察到相同之处又怎么样呢?”


老子回:“从同质的一面去看,物我、是非、生死、昼夜、福祸……都没什么区别。


所有东西分不出一个高低贵贱,你就不会因为得到什么而高兴,也不会因为失去什么而沮丧。


这时候,人的心中就会如同古井一般,不起波澜,自得其乐。”


孔子依旧不解,万事万物各有其质,怎么能看作是一样的东西呢?


老子回复道,用眼看当然完全不同,但如果你试着用心去看呢?


关于老子的观点,《庄子·达生》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书中记载:“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惛。”


人在赌博时,如果用砖瓦等便宜的东西作为赌注,心里很轻松,因此常能巧中。


而以腰上的佩饰为赌,就会患得患失,生怕自己输掉。


当以黄金为赌注的时候,因金价昂贵,得失心已经被抬到了最高处。


心中便慌乱无主,屡屡出现昏招,甚至有可能输得一败涂地。


可见,所谓的荣辱输赢,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态。


你把东西分出三六九等,就会因为得不到最好的而懊恼;


你把境遇归为或福或祸,就会因为不如愿,而陷入怨恨。


有一句话说得好:“心在平处,生命的质量才在高处。”


或成或败,皆是人生常态。


别奢求完满,别惧怕失去。


以平常心对无常事,哪怕外界风浪再大,你也能在岁月的长河里,闲庭信步,慢看生活的云卷云舒。



《旧唐书》有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两颗璀璨明星,老子、孔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灯塔。


跨越千年,我们仍能从中获得启迪和指引。


只有像他们那样,时时反省,常常沉思。


在困境中寻找机会,在挫折中增进智慧。


我们才能不断地破局成长,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点个在看,与朋友共勉。


- End -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文末福利

2024年新的开始,从现在起每天坚持读书、早起、运动,给自己一个实现自我的蜕变的机会。


一个人坚持很难,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为此我们建立了“读书”和“早起”的陪伴社群,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你也可以学习陪伴营的运营方式,建立自己的自律社群,说不定这将是你实现副业变现的开始~


快来扫码添加小助手,我们会安排专属成长教练,邀您进早起和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和千万小伙伴一起进步
👇

青创Youth Startup
用知识连接世界,做自己人生的CE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