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了解蓝信封月捐计划
👣欢迎来到蓝信封【三百六十行,行行在写信】故事专栏
本期故事来自就读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通信大使黄杨。
黄杨:
通信大使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在听到黄杨说自己在通信过程中会感到失落时,我内心咯噔一下。但黄杨又说这并不重要,她很享受帮助别人这个过程。和各种各样的孩子沟通,可以让她看到更多不同的人,看到更多不同的世界。
让我们走进黄杨和孩子的故事——
文|王忆倩
编辑|王忆倩
图|黄杨
当我更爱这个世界,世界也会更爱我
我生活在一个平凡但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的开明与支持给予了我成长中的每一份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逐渐养成了积极乐观、外向开朗的性格。每当朋友们遇到烦恼时,我总会积极地安慰、鼓励他们。对这个世界我永远保持着赤忱,我相信当我更爱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也会更爱我。
对我来说,帮助他人的过程能让我发挥价值、拓宽视野、结识朋友,从而收获快乐。看见来自不同环境的人们,也是我打破信息茧房的一种途径。在成长过程中,我和乡村孩子接触较少,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既羡慕他们的纯真自然,又为他们面临的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而遗憾,因此一直有走近他们的想法。
虽有失落,但仍感庆幸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蓝信封,一个通过书信去陪伴乡村孩子的公益项目。这个项目瞬间吸引了我,它不同于其他公益项目的直接给予式服务,而是通过书信这种更加灵活、更加浪漫的方式与孩子们交流,陪伴他们成长。
然而开始通信后,我发现自己过于理想化了,因为尽管我们在物理距离上并不算遥远,精神世界却有着较大的距离。城乡之间的差异不仅仅在于居住环境、硬件设施,更在于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以及对外界认知的差异,这有时让我感到无力。
不过,我还是会尽己所能引导他,试图为他打开通向外界的、成熟一点的窗口,给他分享我的经验,向他介绍大学是什么样的,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和他交流家乡过年的习俗等等。当我分享我的世界时,他总是颇有兴趣,还常常追问。看到他回信中流露出的好奇与向往,我会觉得很欣慰很满足。我期待着这些分享能在他的心中播下追寻美好的种子,为他未来的成长提供一丝丝光亮。
我也发现他和我有些相似之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遇到过一些麻烦。于是,我在信里和他分享了我曾经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希望能给他一些启发。我真诚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我的真诚。所以虽有失落,但我仍然很庆幸能和孩子通信。
让更多的柳絮飘向远方
在参与这个项目之前,我了解过社会上对于乡村儿童、留守儿童的看法,不少人认为这些孩子多是“问题儿童”,但在通信过程中,我和其他很多通信大使都觉得孩子们很好,他们懂得表达心意,对于我们的建议也会认真听取,而且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加以改进。这让我十分惊喜,我想,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引导,他们都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只是,虽然通信大使们都怀揣着十分的真心和热情,但由于差异太大、距离太远,效果其实很有限。如果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我可能只能做一棵柳树,让风把我的柳絮远远地带过去,至于能带动多少、路上会损失多少、最终又有多少种子能生根发芽,这都不是我能控制的。我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多地提供“种子”,至于这些种子的归宿,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我们每一个个体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在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一开始的期待,到遇到困难时的挫败,再到思考后的坚持,在这个通信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做公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付出和努力。我也更加成熟,学会了在面对落差和挫败时如何放平心态,秉持初心继续前行。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
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蓝信封行动
服务号 : 蓝信封邮筒
新浪微博:@蓝信封行动
邮箱:contact@bluelettercn.org
官网:www.lanxinfe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