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外涉密人员安全审查动态(上)
文摘
科学
2024-05-23 14:07
北京
本期从制度建设、机构设置、技术手段3个方面为大家总结了当前国外在涉密人员安全审查领域的动态。在制度建设方面,世界多国制定了专门的安全审查制度规则。以美国为例,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第13587号行政命令,要求所有涉密机构从防范内部人员威胁的角度,以国家层面的内部威胁防范标准为指导,制定并实施本机构的内部威胁检测和防范计划,并于2012年签署《国家内部威胁政策和行政部门实施内部威胁的最低标准》。在这一国家层面的指令与标准下,美国所有涉密机构纷纷建立本部门的内部威胁防范制度。例如,美国国防部通过第5205.16号国防部指令 “国防部内部威胁计划”,建立了国防部系统的“内部威胁的监测、分析、报告和响应”制度,并建立了专门的分析中心负责内部威胁的自动化检测与分析。再以英国为例,英国内阁办公室专门制定了《英国人员安全控制》(HMG Personnel Security Controls),具体介绍了英国政府的人事安全计划及安全审查的标准、流程等内容。在机构设置方面,世界多国设置了专门的安全审查职能机构。例如,美国国防反情报和安全局是美国主要的背景调查机构,英国安全审查局、新西兰安全情报服务局、澳大利亚政府安全审查局、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加拿大安全情报服务局、南非国家安全局等分别是各国负责安全审查的职能机构。以上机构作为行使安全审查职能的独立部门,既有效避免了多部门协调导致的信息传递延滞、协调不畅等问题,又提高了安全审查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在技术手段方面,算法研究与人工智能已被世界多国应用到安全审查的各个流程。以美国陆军对新兵的安全审查为例,由于新兵的生活履历较少,导致对其进行裁决时所能参考的历史信息不足。在该情况下,美国国防部通过对93577名正规军新兵开展追踪研究,统计出陆军新兵的个人素质因素(如军衔、入伍年龄、服役时长、教育程度、婚姻情况等)与安全审查之间的关系。为此,美国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对审查对象进行自动化面试,通过自动化面试与生理数据(如心血管、皮肤电反应)采集系统同步运行,一方面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主考官在面试中的主观性影响。【本文摘编自《保密科学技术》2024年2月刊《浅析国外涉密人员安全审查动态》一文,作者:刘崇瑞、陈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