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周】上网像“裸奔”?我们该如何认识和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文摘   2024-09-10 08:15   北京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从身份盗窃到数据泄露,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哪些情况下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呢?作为个人,又该如何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的威胁呢?




个人信息泄露常见情境




从现实情况来看,个人信息泄露的常见情境主要有以下4种。
1.不安全的网络连接。公共Wi-Fi虽然方便,但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公共Wi-Fi网络通常缺乏加密保护,黑客可以轻松截取用户在网络上的数据传输,从而获取敏感信息。尤其是在进行网购、网上银行等操作时,使用不安全的网络连接风险更大,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中间人攻击,截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口令。
2.移动应用程序的权限滥用。许多移动应用程序在安装时要求获取大量权限,如访问通讯录、地理位置、相机等。通过访问通讯录和图片库,应用可以提供更流畅和更具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例如,社交媒体应用可以建议添加用户的联系人为好友,而照片编辑应用可以让用户直接编辑和分享存储在手机上的照片。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应用改进服务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如果用户随意授予这些权限,也可能会有应用程序收集并滥用用户个人信息的风险,进而带来隐私和安全方面的威胁。即便是正规应用程序,也可能因为漏洞或恶意代码而导致信息泄露。
3.社交媒体的不当使用。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更容易无意中泄露个人信息。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照片、位置、日常动态等,都会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公开信息,获取用户的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从而进行精准的诈骗活动。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家庭度假照片,可能会暴露家庭成员的具体行踪。
4.网络钓鱼和欺诈。网络钓鱼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之一。攻击者通常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如银行、政府部门或知名企业,发送看似正常的电子邮件或消息,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从而获取其敏感信息。钓鱼网站和虚假页面也是常见的手段,用户一旦输入信息,便会被不法分子窃取。例如,假冒银行的网站页面,要求用户输入账号和口令,用户一旦上当,这些敏感信息就会被盗用。




个人信息泄露防范要点




针对上述个人信息泄露常见情境,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防范。
1.保护网络连接。日常应避免使用公共Wi-Fi进行敏感操作,如网购等。如果必须使用公共Wi-Fi,则尽量不传输敏感信息,特别是涉及个人账户、口令及隐私方面的信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小心应用程序权限。在安装移动应用程序时,要仔细阅读权限请求,对于那些不必要的权限应拒绝授予。定期检查已安装应用的权限设置,撤销不必要的权限,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例如,只授予应用程序执行其主要功能所需的最低权限,而不是授予所有请求的权限。
3.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信息时要保持谨慎,不要公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定期检查隐私设置,确保只有信任的人可以看到你的个人资料和动态。例如,在分享旅行计划时,让亲密的朋友和家人知道即可,而不是向所有人公开。
4.提高安全意识。我们需要学会识别网络钓鱼和欺诈行为,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邮件中的链接或下载附件,尤其是那些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邮件。访问网站时,要仔细核对网址,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例如,银行和政府机构通常不会通过电子邮件要求提供敏感信息,因此对于电子邮件中的这类要求要特别警惕。
5.定期检测个人信息。定期阅看银行账单、信用报告等,看是否有异常交易或未经授权的活动。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与相关机构联系,采取必要措施。例如,通过定期查看信用报告,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身份被盗的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艰巨。对个人来说,在面对信息泄露威胁时,不仅需要依靠技术手段,更需要培养安全习惯,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分享个人信息,使用强口令并定期更换,避免在公共网络中传输敏感数据

(摘编自《学习时报》。原文标题《公众如何认识和防范个人信息泄露》,作者王永建,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研究员)

END

「往  •  期  •  精  •  选」

筑牢“防火墙” 织密“保护网”
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宣传片
网络安全知识手册正式发布!
网络安全主题海报来啦!

欢迎关注

公众号:保密科学技术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保密科学技术
宣传保密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推动保密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普及保密科学技术知识,为保密工作提供技术交流、信息服务、常识教育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