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保护用户隐私、防止网络攻击、维护设备生态系统的可信任性,成为确保物联网设备安全性的重要挑战。本期将从强化设备安全设计、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等5个方面为您介绍物联网设备安全防范措施。
对于物联网设备的制造商而言,必须对设备进行安全认证和授权。通过严格的安全认证流程,确保设备满足一定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同时,为每个设备配置独特的标识符和访问权限,限制设备间的通信,并控制用户对设备的控制权限,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访问和控制。设备制造商应实施安全启动和固件验证机制。安全启动可以确保设备在启动过程中验证固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固件的恶意篡改和加载。固件验证则可以在设备运行时验证固件的合法性,防止恶意固件的执行。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网络入侵防御系统(IPS)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及时识别和阻止异常流量和恶意攻击。IDS可以监测设备通信中的异常行为,而IPS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异常行为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御,如阻断异常流量或阻止设备被黑客控制。虚拟专用网络(VPN)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加密的通信通道,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VPN可以隐藏设备真实的IP地址,增加攻击者获取设备信息的难度,并确保设备之间的通信是私密和安全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是一种网络架构和技术,通过分离网络元素(如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和转发过程来防范网络攻击。它将网络控制层与数据转发层进行分离,通过集中式控制器来管理和配置网络设备,从而提供更灵活、可编程和可管理的网络环境。SDN技术在防范网络攻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在传输和存储敏感数据时,采用数据加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可以确保在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整个过程中,数据始终是加密的,只有发送和接收方可以解密和读取数据,中间的任何其他节点都无法解密或访问数据。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算法也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此外,可以采用脱敏技术对不必要的个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采用匿名化技术可以隐藏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保护用户的隐私。匿名化技术可以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数据无法直接与特定用户相关联,从而降低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制造商应及时更新设备固件,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同时,制定定期的固件更新计划,确保设备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和功能改进。用户应了解设备的安全设置,选择可信赖的设备和供应商,避免使用弱口令,不随意分享个人信息,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摘编自《保密科学技术》2024年3月刊《物联网设备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安全挑战与策略》一文,作者:彭振、刘佳、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