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了“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或者涉密军事设施建设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经过审查批准,取得保密资质。”国务院2022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这为做好保密资质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保密资质作为保密领域的行政许可,其许可程序与其他行政许可类似,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监督管理等环节,申请受理后进行书面审查,书面审查合格后开展现场审查,即依据资质审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对申请单位保密制度、保密工作机构、保密监督管理、涉密人员管理、保密技术防护以及从事涉密业务的专业能力等情况进行审查。目前,各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市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均已开展保密资质审查工作,各审查机构如能规范统一执行保密资质管理办法及审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将推动全国资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保密资质单位直接服务于涉密机关单位,资质审查对于申请单位尤其是申请资质延续的单位来说,既是一次保密资质领域的入门“安检”,也是一次定期的安全保密“体检”,能够帮助申请单位全面了解自身存在的失泄密风险和漏洞,防范失泄密事件发生。审查工作规范开展,不但可以准确发现、及时纠正申请单位不符合保密要求的问题,还可以对申请单位正确指导,及时消除失泄密隐患,更好保护国家秘密安全。就行政许可程序来看,行政许可过程的质量及其结果应经得起考验,审查机构要对作出的审查结论的真实性、合理性负责,审查结果合理准确是审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梳理审查工作程序、规范审查人员行为、使用高效的审查工具,实现对申请单位保密管理状况的准确评估,确保审查内容不漏项、审查尺度相统一、审查工作得出准确结论,才能筛选出合格的保密资质单位为涉密机关单位服务。保密资质审查的流程根据保密资质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在各地区审查机构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但各审查项的把握尺度各有不同,审查信息记录和统计管理的电子化程度有待提高,且保密资质审查涉及到书面、现场等多个环节,要对申请单位的保密制度、保密工作机构、涉密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保密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审查,而保密资质审查受行政许可审查时限的要求,审查时间紧、任务重,通过梳理审查流程优化审查程序,通过统一、先进的审查工具进一步规范审查内容和评分标准,能够更有效提高审查工作效率,并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展高效的统计分析,确保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摘编自《保密科学技术》2024年2月刊《保密资质审查规范化探究》一文,作者:柳琰、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