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2025年第1期目录和摘要

学术   2025-01-02 20:55   云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第1期

大国无战争时代美国弱联盟体系与新型地区秩序竞争

[摘 要]在大国有战争时代,稳固的强联盟是霸权国增加实力、获得战争胜利从而以自身偏好塑造国际秩序的有效途径。大国无战争时代和内嵌型的对手特征增加了霸权国对弱联盟的使用偏好,核武器的出现、主权原则深入人心和经济相互依赖使得大国之间爆发战争变得异常困难,同时,作为霸权国的美国面对的竞争对手内嵌于其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与美国的亚太盟友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弱联盟成为美国参与亚太地区规则秩序竞争的有效补充策略。弱联盟基于实用主义取向,可以基于不同议题不断重新选择小集团成员,更具灵活性塑造基于规则的秩序。美国构建的弱联盟是强联盟的有效补充,具备明显的大国竞争倾向,核心目标仍旧是全面遏制中国崛起,中国需要细致剖析美国在不同领域领导的小集团发展路径,从而加强精准施策, 实行“楔子战略”,拉打结合,分化弱化美国反华联盟,为自身发展营造持久有利的周边环境。

[关键词]弱联盟;强联盟;大国无战争时代;地区秩序竞争;霸权国

[作者简介]徐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薄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2400)


美国对华“芯片锁喉”战略叙事:“敌人意象”的传播及其困局

[摘 要]“芯片锁喉”是美国对华高科技竞争的核心战略。该战略以芯片为主要抓手,利用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通过出口管制、“长臂管辖”、组建技术联盟等举措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以实现竞赢中国的战略目标。文章采用战略叙事理论视角,构建了从叙事主体、叙事竞争到叙事重构的分析框架,探究了自 2022 年《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以来美国如何在高科技领域通过污名化手法对中国开展叙事竞争,强化中国 “敌人意象”,对中国进行话语压制并谋求话语霸权。该战略在实践中面临多重困局。战略叙事的逻辑压制了反对与中国为敌的理性声音,强化了美国战略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为通过强势遏制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错误政策助力,挤压了美国调整对华高科技政策的转圜空间。随着“芯片锁喉”战略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冲击日益显现,美国针对其盟伴的战略叙事遭到多国反对,亦加剧了国际体系的内在风险,从长远角度看该战略终将难以为继。

[关键词]中美战略竞争;“芯片锁喉”战略;战略叙事;敌人意象;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高望来,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大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 100037)


百年变局下东北亚地缘政治的新变化

[摘 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投射下,中国和平崛起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作为大国力量的交汇点,东北亚地区始终是中国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的关键。21 世纪以来,美国外部干预对区域的稳定与合作的破坏不断加大、结构矛盾内生性与大国竞争外溢性凸显。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正面临新的变化。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复杂多变,美日韩打造的“二元范式”进一步凸显了区域内竞争 性国家关系。东北亚地区内的国家关系互动经历了从经济驱动到政治驱动的变化。“自助+互助”模式中地 区冷战趋势持续强化。总体而言,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未来走向呈现三个主要特征:“后单极化”背景下权力的持续去集中化,“弱全球化”时代技术变革对地区力量平衡的深刻影响,国际体系约束的僵化性与竞争合作的并存。这对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构建东北亚新安全发展格局,成为推动地区秩序良性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东北亚;地缘政治;后单极化;弱全球化;总体国家安全观

[作者简介]巴殿君,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王振彬,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 130012)


算法的“武器化”:计算政治时代被嵌入的安全风险

[摘 要]当前,由于算法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正在迎来全面智能化转型。作为数智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算法重构了权力的物质基础,形成了规定权力运行的权力,创造了新的权力主体,引发了权力结构的动态调整,因而成为了一种“元权力”。在此情形下,作为更高级别的权力形式,算法日渐频繁地被大国用作权力竞争武器。简单来说,“算法武器化”指的是行为体有目的、有组织和有意识地运用算法获取权力,以此影响他者行为、打击竞争对手、获取利益或保障安全,最终实现政治目标。在伊朗“推特革命”和美国涉 TikTok 法案事例中,美国政府展现出将算法“武器化”运用的强烈意愿,试图以算法为抓手、以计算思维为指导遏制竞争对手,塑造霸权优势。在美国决策者看来,算法不仅具有操纵公众认知、干预政治进程和煽动军事对抗的强大功能,而且具有改变经济格局,塑造社会发展形态的巨大潜力。在此背景下,算法逐渐被用作综合国力竞争武器、社会规则竞争武器、前沿阵地争夺武器和权力博弈武器,催生出以算法全域渗透为特征的复杂安全风险。

[关键词]算法武器化;元权力;算法黑箱;算法规则;新质生产力

[作者简介]董青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关意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科研助理。(北京 100029)


中俄数字经济合作:现状、挑战与推进战略

[摘 要]中俄数字经济合作拥有良好的基础和巨大潜力,双方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等领域展现出互补优势并取得了显著合作成果。然而,当前全球大环境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给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及国际合作环境带来了深刻影响。中俄数字经济合作面临数字制裁、二级制裁、IT人才流失、支付系统干扰及舆论环境恶化等多重挑战,两国如何在数字经济领域探索共赢发展路径,是应对外部挑战、加强政治互信、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保障技术安全与防范风险、共同应对数字鸿沟的迫切需求。为携手应对挑战,中俄两国应通过强化政策沟通、深化技术创新合作、推动软硬“双联通”、深化金融合作、加强网络安全、深化人文交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等,共同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及完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俄;数字经济;制裁;电子商务;金融合作;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简介]胡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北京 100029)


大国博弈下的亚太绿色产业竞合:主要特征、演化原因与未来趋势

[摘 要]《巴黎协定》下 21 世纪中叶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导向,促使各国加速推进国内绿色转型进程,因而绿色产业实力跃升为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亚太地区既是全球绿色转型的重点区域,也是大国战略博弈的焦点区域,域内绿色产业的竞争张力与合作聚力并存。美国及其盟伴将中国的绿色优势产业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产业,以高补贴、高关税为手段实施边追赶、边遏制的策略,力求以“脱钩断链”方式打压中国的既有绿色竞争优势。亚太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绿色产业合作,需要来自中国的优质绿 色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帮助。一方面,广泛部署绿色技术有助于这些国家以低成本实现碳中和;另一方面,在产业梯度转移规律驱动下,中国绿色产业链的发展将为周边国家创造嵌入先进产业链的历史机遇。亚太绿色产业合作符合域内发展中国家既追求减排又兼顾增长的根本诉求,而亚太绿色产业竞争由政治诉求驱动违背市场规律将大幅折损区域绿色转型效率。

[关键词]碳中和;大国博弈;亚太;绿色产业链;竞合

[作者简介]周亚敏,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007)


“中间地带”的消亡:北极安全空间的演进轨迹和变量探析

[摘 要]乌克兰危机导致大国竞争新常态加速向北极投射,竞争与对抗、遏制与反制成为多国战略的优先考量。北约完成“北扩”后,瑞典和芬兰无法作为“中间地带”维系北极国家共同的地理身份认同,也难以同步发挥“战略威慑”和“安全保证”功能。随着美俄竞争成为北极安全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重塑北约的“北极身份”,强化从黑海、波罗的海到北极海域的跨区域安全联动,以及建构“没有俄罗斯的北极”叙事构成主导国的行为逻辑和架构愿景。同时,北极“军备竞赛”的非对称结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议程博弈态势和域外力量的对冲效应,依然扮演安全空间演变的调节变量。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地缘上的“近北极国家”和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需要与欧洲、亚洲域外利益攸关方一道,积极引领和推进北极气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动态调整北极科研、商业项目的预期进度和风险预案,避免北极活动因政治安全因素脱离既定轨道。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北极安全空间;中间地带;美俄关系;利益攸关方

[作者简介]赵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 200233);李帆,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230)


日本政治生态的变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摘要]自 2012 年安倍晋三带领自民党重新执政后,日本的国内政治生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集中体现为右倾化、保守化和民粹化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中,政治右倾化最为突出,且政治右倾化塑造社会右倾化,导致民众在涉及修宪以及历史认知等问题上逐渐认同自民党的主张。总体保守化催生日本民众的生活保守主义,导致日本民众客观上安于现状并被动支持自民党政权。而日益凸显的民粹化倾向则进一步裹挟政府政策的制定,导致政府单方面迎合民意做出非理性决策。这三种政治生态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但是其生成都得益于政治家塑造、国力水平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内生性因素,以及地区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外部性因素的综合影响。日本政治生态的变化虽然形态各异,但在涉华相关议题上均较为消极,对此应该看到其长期性以及对中日关系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还要寻求日本国内抵抗力量,抑制这一势头的发展。

[关键词]右倾化;保守化;民粹化;日本政治;中日关系

[作者简介]王广涛,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上海 200433)


END


国政学人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最大的学术编译平台,专注国内外权威杂志前沿学术动态。受众定位高水平研究者,目前已覆盖国内本领域所有科研院校。联系:guozhengxueren@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