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曾供职于乡镇县直,退休后以习作消磨时光,敲盘码字,自娱自乐。
闲暇之余,翻阅收藏多年的陈旧老照片,其中有好多都是因公外出或专程外出游玩时拍摄的,有山清水秀的名山大川,有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更有隐晦其间的美丽传说和人文故事,一时间让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回味无穷。翻着翻着,我突发奇想,我何不依“照”追忆,记下那难忘的时刻,寻“迹”追踪,录下那祖国的大美河山?于是便试图选择其中部分整理成文字,以留住记忆,拟名“大美河山”。苏州除了四大园林和众多知名景点外,还有周庄、同里、甪直、震泽等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的周庄、同里、甪直,则是来苏州的必游之地。今天先说说周庄。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的瑰宝。周庄历史悠久,旧称贞丰里。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故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渐稠。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都曾寓居周庄。如今,水乡古镇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古风犹存。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周庄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朝各具特色的古石桥,桥街相连,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其中尤以两桥垂直相连的双桥和桥与楼联袂的富安桥更是别具一格。游客或信步漫游桥上,或乘船穿桥而过,观水赏景,赏心悦目。双桥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故又称“钥匙桥”。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这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建造,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出资建造。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两桥皆重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又由里人捐资重建。世德桥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永安桥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1984年春,一艘小船载来了向往江南水镇的旅美画家陈逸飞。他把周庄的双桥搬上了画布,这正是油画《故乡的回忆》的由来。同年十一月,美国石油大亨哈默访华,将《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赠予了邓小平,成就了一段中美友谊佳话。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陈逸飞用他绵长的故土情怀,将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进行了浪漫化的创作,让中国的水乡之美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富安桥,位于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传桥旁有总管庙,原名总管桥。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里人杨钟建,初系青石面无级。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元年(1522年)两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成丰五年(1855年)重修,易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复辙,而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桥,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贵又平安。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以作为行人坐歇的栏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足以证明该桥历史悠久。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1988年以来,有关部门拨款修复四个桥楼,黛瓦粉墙,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宛如阁中飞桥,又像桥上建屋,桥、楼合璧,相映成趣,为江南桥、楼之冠,是古镇周庄的象征。提及周庄,人们常把沈万三与周庄联系在一起。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万三,原籍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周庄东垞)。我们慕名来到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修建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予以展示。展厅由“致富之道,众说纷纭”、“研究万三文化,弘扬富民精神”和“一代豪富,传奇人生”三部分组成。观后,对沈万三的传奇人生有了基本的了解。沈厅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所建。七进五门楼,大小100多间房屋,分布在100米长的中轴线两侧,占地2000多平方米。沈厅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所。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后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所连接。形成庞大的走马楼。正厅堂是“松茂堂”,占地170平方米。朝正堂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雄伟的一个,高达6米,正中匾额“积厚流光”,四周为“红梅迎春”浮雕,所雕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戏文故事等,栩栩如生,可与苏州网狮园中的砖雕门楼媲美。后有大小堂楼,建筑风格与正厅迥异。说到沈万三,自然会联想到周庄美食“万三蹄”。周庄万三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有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因“蹄”音同“提”字,为讨吉祥,宴请宾朋时必定作为大菜隆重上桌,这道用猪蹄为原料的大菜,酱色红亮,肥而不腻,为各路美食者交口称赞。后来,因为沈万三的传奇经历,这道红烧蹄髈的菜肴,更得了个“万三蹄”的美名。提及万三蹄,这里还有一个传奇故事。据传,一次沈万三宴请朱元璋,席间大家推杯换盏,沈万三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大明皇帝,而朱元璋却心怀叵测,想随时找沈万三的茬,治他死罪。这时仆人上了一道香味扑鼻、色泽明亮的菜,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江南特色菜红烧猪蹄,大家都在等朱元璋动筷,皇帝尝了一口后,大家也都开始品尝这美味的菜肴,突然朱元璋对沈万三说:“万三老弟这个菜叫什么名字?”沈万三正准备回答“红烧猪蹄”,这时他隐约发觉皇帝的眼中充满了杀气,马上改口说了:启奏陛下,此菜名为:万三蹄。朱元璋听后马上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哦,看来爱卿在苏州城还是很有名气了嘛!言罢便开始继续吃饭了。沈万三这时不禁出了身冷汗,只感到脊背发麻,明白刚才自己是逃过一劫啊!原来,明朝皇帝朱元璋姓朱,当然皇帝的名讳是不可以随便叫的,尤其朱和猪同音,如果刚才沈万三说那个菜为“猪蹄”,则犯了欺君之罪,而且还有侮辱皇帝的大罪!从那以后,在周庄的人们都把这个美味的红烧猪蹄称为“万三蹄”!现在在周庄老街随处可见万三蹄专卖店,色彩艳丽,醇香扑鼻。既然来了,就不要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于是我等一众周庄同行者,每人都卖了两只,回家回锅一尝,味道果然不错。游罢沈厅,续游张厅。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陪弄。旧时,没有大事轻易不开正门,每逢婚丧喜庆或有贵宾来访,才打开大门,抬进轿子。平时家人进出都走陪弄。如今,陪弄却成了别有风味的旅游通道,在幽暗的光线中不知深浅地向前走,沉寂中不知逝去了多少时间,只看到斑驳的墙上,壁龛被烟火熏得黝黑,阴冷的潮气在脚下氤氲,惶惑间,一片含有绿意的光亮投来,眼睛顿时一亮:后院花木扶疏,春色如画,一条晶莹的小河奇妙地闪现在弄底,贴着墙根流来,又穿越水阁而去,仿佛文章高潮处的神来之笔,出乎人的意料。小河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箸泾”。由于它与南湖相通,河水清洌。箸泾中段拓一丈见方水池,即是船儿交会和调头的地方。四周由花岗石驳岸护卫。驳岸上是临河人家的后窗,设有—排敞窗,窗前有吴王靠,也叫美人靠,一种木棱式拉杆。窗下驳岸间如意形状的缆船石上,拴着—条树叶般的小船,一副“船自家中过”的情景。张厅的后院,是—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高高的风火墙下,翠竹摇曳,月季吐艳,书带草点缀着曲径。引人注目的是一柱太湖石,玲珑剔透,洁白如雪,高峰处有一峦状如飞燕,于是人们将它称之为玉燕峰。它为这个小巧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周庄舫也是周庄之游的一大看点。周庄镇北的白蚬湖,湖水清澈,微波荡漾,湖畔垂柳依依,曲廊亭台一派典雅。沿着鹅卵石小径穿过门洞,便踏上了一条13米长的木质栈桥。栈桥那一头便连着“周庄舫”。从栈桥踏上“周庄舫”便是它的船头。抬眼望,“周庄舫”的匾额出自昆山书法家陆家衡之手,隽永飘逸。视线下移,但见一组书法木刻作品精巧典雅,书卷气扑面。推开中间的落地长窗,便是“周庄舫”的主体,一个240多平方米的会议厅,一张180平方米的手工编织地毯居中,四周一圈摆放着26张高档藤椅,椅座和靠背均有柔软的海绵靠垫。藤椅之间有仿明式茶几,茶几上各有进口话筒。会议厅的顶部是木梁和网砖结构,从中间向两侧由高而低,构成优美的弧线。会议厅的两侧是通体的落地长窗,窗外各是一米宽的船舷走廊。2001年,出席亚太国家财长会议的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新西兰、日本、俄罗斯等21个亚太地区国家的贸易部长、高官及代表走进周庄舫,凭栏眺望,水天一色,无不心旷神怡,无不为雅致的会议环境所陶醉,都说太美了,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穿过会议厅,便来到船的后半部分。这里的男女洗手间一如五星级宾馆的设施,让人惊讶外部的古典与内部的现代怎能结合得如此完美。沿着朱红色木质楼梯的栏杆,便来到了“周庄舫”的上层。这里有一个50平方米的咖啡厅,现代气息浓郁。厅外还有一个露天酒吧,铸铁椅子散落其间,两侧是木质栏杆。凭栏远眺,湖面如梦似幻,有点点渔船若隐若现。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近百座古典宅院和明清风格的民居,古风犹存,它们与各具特色的古桥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