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会上获悉,在2024年我国成功开展“太空养鱼”的基础上,2025年,斑马鱼有望再次“出征”中国空间站,科研人员将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据了解,第二批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斑马鱼预计有6条,同时还将有6克金鱼藻一同进入中国空间站。通过斑马鱼,科研人员将重点研究微重力对脊椎动物肌肉和骨骼的蛋白质造成的影响。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的热带淡水鱼,它的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有高达70%以上的相似度,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
2024年4月25日,空间水生生保系统携带4条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进入中国空间站,并安装在问天舱的生命生态实验柜开展在轨实验。该生态系统在中国空间站稳定运行了43天,是国际上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的最长时间纪录,实现了我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解析了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高鸿: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一个综合系统,除了分析系统里物质循环,就是看系统里气体的循环。我们用金鱼藻为斑马鱼提供氧气,利用金鱼藻把斑马鱼分泌的一些废物循环利用起来。通过这个系统的循环,能够实现斑马鱼在轨的培养,还是比较成功的。
专家称,在对首批太空养鱼实验回收的样品进行分析后发现,斑马鱼在中国空间站不仅生活得很好,还实现了在轨产卵,这表明我国在轨建立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可以成为斑马鱼协助科学家进行航天员空间健康研究的实验平台。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高鸿:后续我们把生物样品,包括水样的样品也按照计划回收了。目前一些样品正在分析。其实这个实验装置还是比较小的,1.2升。在很小的范围内能够让鱼存活这么长时间,本来就是个难题,后续我们会把实验装置,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行优化,使得鱼在里面活得更好一些,后续的功能就能更好地去开展。
据了解,太空微重力会引发人体多种病理生理现象,如心血管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骨丢失、肌肉萎缩等,其作用机制一直是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重要的科学课题之一。通过研究太空中的斑马鱼,将帮助人类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太空环境对基因、细胞和生命整体的影响。
精彩回顾
料比降至0.9、产量翻番……养虾成本再突破,360°风送投料机成最大功臣
春节倒计时5天!虾市全面飘红,白虾、斑节虾、花虾齐齐上涨|粤海联合播报④
市场缺鱼!最高20.5元/斤!这条鱼要变成“暴富鱼”?| 高端水产·看上上报价①
大规模设备更新潮来了!恒润机械以局部模块切入,助企业解决“以旧换新”难题
评论留言,直抒己见,为水产品,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