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桶舀起来,里面就有五六只小虾苗,证明这个池里的虾苗密度很大。”1月22日,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官塘村湖北长乐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池旁,56岁的舒思地数着手中的虾苗开心地说,预计年后每亩虾苗能产500公斤,仅出售虾苗这一项,收入在30余万元。
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的父母,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所以给他取名叫舒思地。1987年,舒思地从阳新县应征入伍,成了一名消防战士。6年后,他退役被安置在湖北随州工作。由于单位改制,2003年舒思地下岗了。
凭着自己在部队练就的娴熟消防专业知识,他选择了下海经营消防器材,10多年打拼下来,舒思在消防器材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成了身家数千万元的老板。2018年,舒思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将公司交付给朋友经营,自己回阳新老家流转了1100多亩土地,当起了新农人。几年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摸索,竟在“虾稻鳜”种植养殖领域干得热火朝天。
“一台消防车卖到国外,随便能挣几万元钱,一年轻松能挣几百万的外汇。”提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舒思感慨万千。在部队退役后上了10年班就下岗了,为了养家糊口,他选择了经营一家消防器材的门店,凭着自己在消防专业的知识,很快便在消防器材这个领域干得风生水起。
舒思地农业基地鸟瞰图
2018年,一个偶尔的机会,舒思地在一个会议中认识了一名来自阳新老家的一名乡镇干部,对方热情地介绍了阳新县这些年来的发展情况,并邀请他回乡投资创业。
“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土地的感情融进了骨子里。”舒思地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这名乡镇干部的邀请下,他回到了阳新县,并在老家白沙镇毗邻的陶港镇官塘村流转了1100亩土地,计划进行虾稻种养。
“刚开始全家人没一个同意的。”舒思地回忆,他这一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因为自己虽然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但对农业这个领域是个门外汉。在舒思地的努力下,最终说服了家里人。就这样,舒思地在阳新成立了湖北长乐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虾稻种植养殖。第一年他投资了350万元,委托一名朋友帮忙打理,自己则在继续经营着消防器材生意。
“投资300多万打了水漂,朋友也卷起铺盖悄悄跑路了。”舒思地说,由于自己对养殖小龙虾技术一窍不通,当时聘请的那名朋友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有养殖小龙虾的经验和技术,保证养殖的小龙虾亩产可达到500公斤以上。在朋友的保证下,舒思地放心地将整个基地交付给朋友打理。
舒思地新建的高密度养殖大棚
购买虾苗和饲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快300多万元被花光了。可是到了第二年5月份,准备出虾子的时候,却遇到了小龙虾大面积死亡。
“每天死亡的虾子在2500多公斤左右,整个基地臭气熏天。”舒思地说,眼见就要出虾子了,但却遇上了小龙虾成批死亡的现象。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赶回了阳新,却发现朋友一声不吭早已跑路了。无奈之下,他只得将自己手头上的生意交给朋友打理,自己则回到阳新摸索着养殖小龙虾。
“什么都不懂,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舒思地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从2019年开始,他就一直留在阳新,并四处拜师学艺。很快他弄明白了,原来养殖的密度过大,才导致小龙虾缺氧死亡。
“咱当过兵的人,遇到困难不会投降。”舒思地说,很快他便掌握了在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技术。每年3月份投放虾苗后,仅3个月时间,就开始陆续出虾子了。
舒思地捕捞养殖的鳜鱼
但是到了收获的季节,舒思地发现,下的地笼收获小龙虾时,发现每个地笼有大量的泥鳅和杂鱼,导致小龙虾的产量一直上不去。
“杂鱼太多,不仅消耗大量的饲料,还会在小龙虾脱壳时吃掉虾子。”舒思地说,有时候收地笼时,一个笼子里的泥鳅和杂鱼就有10多斤。为了消灭这些杂鱼,舒思地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在他不断的摸索下,2021年,舒思地想到了用鳜鱼消灭泥鳅和杂鱼的办法。即在小龙虾捕捞完后,在稻田里养殖鳜鱼,而泥鳅和小杂鱼就成了鳜鱼的口粮,这项试验很快有了效果,稻田里的泥鳅和杂鱼很快被鳜鱼吃光,而吃了这些活饵料的鳜鱼个个养得膘肥体壮。
舒思地在虾苗池上观察养殖的虾苗
“现在全是自动化的养殖了,当监测到水中的溶氧不足时,会自动打开增氧机。”舒思地指着一套设备告诉记者,从2022年开始,他们基地已走向了良性循环,冬季,他腾出几个池子专门培育虾苗和鳜鱼的口粮鱼——鲮鱼水花,春季出售完虾苗和鲮鱼苗后,他就在稻田套养小龙虾,到夏季收获完小龙虾后,再养殖鳜鱼。
“这些青苔就像一床被子,能保证小虾苗越冬不受到冻害。”在一处虾苗培育池,舒思地指着水面上漂浮着的一层绿藻介绍,目前他养殖的鳜鱼亩产能达到750公斤左右,小龙虾亩产也能达到150公斤,水稻亩产500多公斤。目前,舒思地的农业基地不仅建有1000平方米现代化制种及繁育车间,20亩现代化大棚繁殖土池,400亩标准化的养殖繁育一体化稻田,300亩亲本培育及苗种分级培养池塘。还建起了一座单体连栋薄膜钢架温室智慧循环水养殖大棚,办起了良荐河智慧渔业培训工作站。
“去年发放工资68万元,每年可为脱贫家庭和周边村民提供了15个联农带农的固定就业岗位。”阳新县陶港镇副镇长黄玲玲介绍,近几年来,舒思地在农业专家的悉心指导,摸索出了“一水多用”种养结合、育养分离的生态科技养殖新模式,建设“虾稻鳜”生态综合种养基地和育种基地,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年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成了阳新县重点农业企业之一。
舒思地培育的小龙虾苗
2022年,阳新县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不少村户家中饮水出现困难,舒思地主动向官塘村捐赠了一台价值9万多元的洒水车,用于村庄的街道冲洗、洒水降尘、绿化带浇灌和村民应急用水。
黄玲玲告诉记者,已跻身阳新农业养殖大户的舒思地,在做大做强自己产业的基础上,利用陶港镇农业养殖微信群,义务为周边养殖散户交流养殖经验外,还定期对这些散户进行培训,无偿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周边的村民,义务为10多家农业养殖散户提供销售信息,搭建销售平台。
2023年,舒思地在湖北省第三届“军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中,舒思地荣获现代农业雄鹰组“三等奖”,是黄石市唯一一个进入现代农业雄鹰组决赛的选手。
精彩回顾
春节不打烊!最高涨1元/斤!流通商表示初二叉尾还要接着涨 | 华扬动保联合播报㊼
涨了!春节到、大鲈爽市,价格上涨0.5元/斤!|高端水产·看上上报价④
节前涨涨涨!新鱼再涨0.3元/斤,业者称后市还会涨 | 生鱼周报㊾
评论留言,直抒己见,为水产品,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