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江北区以改革激活教育事业“一池春水”

文摘   2024-12-12 18:43   重庆  

摘自重庆日报《我市完善五大主体评价机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用好教育评价尺 量出教育新发展》


我市完善五大主体评价机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用好教育评价尺 量出教育新发展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教育评价改革的分量举足轻重,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

  我市始终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摆在突出位置、优先部署,不断完善五大主体评价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在改革力度上加码,建立工作机制一体推进;在改革执行上落细,健全政策体系以立促改;在改革广度上扩面,强化宣传研究入脑入心;在改革强度上加压,坚持严督常查以破促立;在改革成果上树旗帜,强化试点引领示范推动。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市教委在全国率先印发《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以42个市级配套文件让教育评价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将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区县年度狠抓落实事项清单首要事项……我市通过“一把评价尺”,量出政府科学履职的水平,量出学校立德树人的成效,量出教师潜心育人的热忱,量出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量出社会选人用人的公正。



江北区

以改革激活教育事业“一池春水”

2024年,江北区举行“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启动仪式


  近年来,江北区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朝着“教育强区”大步迈进。

  在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征程中,江北区创新实施“1238”战略,即聚焦深化区域教学改革与高质量转化落地国家课程的“一个”核心要务;践行“教委发动—学院推动—基地校带动—协同校行动”的行政推动、“项目生成—研究跟进—成果提炼—示范引领”的专业驱动“两条”变革路径;强化教学管理转型、学科中心组建设和数字化赋能“三个”支撑力量;推进课程规划与管理、区域教学改革、“教—学—研—评”一致性研究、教研支撑体系建设、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科学教育改革、书香育人体系、实验区特色项目“八大”专项行动。

  一项项“硬核”措施的落实落地,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江北区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坚持党委政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五位一体”,形成了一系列学校高品质办学综合督导评估办法、教师高水平发展激励办法、学生高素质发展评价办法,相关经验做法获得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激励通报。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江北区教委引入全国一流教育专家团队、其他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以及政府督学团队等,构建起多主体、多维度、综合性、立体化的“基础+导向+特色”的学校评价体系。基础性指标遵循“数据来源—算法支撑—结果呈现”路径,精准进行教学观测、环境观察、调查访问、资料查阅及数据采集;导向性指标体系围绕办学方向、课程教学等5个维度,通过“监测—反馈—整改—提升”工作闭环,提升办学水平;以各中小学校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进情况作为办学特色评价指标,以项目式推动区域学校建设多样化评价体系,驱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动能,引领学校多样态发展。

  透过学校评价的“窗口”,直击评价痛点,江北区教委启动“专家入校诊断”发展性评价新模式。2022年起,邀请刘力、马骉、赵群筠等14位国内基础教育名家深入校园把诊问脉,为学校发展靶向献策。通过“问题—研修—反思—计划”工作路径,实现学校发展“一校一案”。

  步入新时代,分数至上等陈旧评价观念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对此,江北区全面推进“读一点名著”“做一点运动”“学一点艺术”“搞一点科创”“会一点家务”的“五个一点”特色教育,推动艺术、体育、劳动等评价方式变革,驱动学校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彩画卷。

  教育改革的“江北样板”,激活了区域教育事业的“一池春水”:江北区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部级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数量连续3年全市领先;在全市首创江北区“榜样力量”大思政教育,近年荣获国家特等奖、一等奖40余人次;师生在各领域赛事获国家级荣誉230余项,市级荣誉660余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进入冲刺阶段,顺利通过市级督导评估,即将迎接2025年国家督评。


来源:重庆教育、重庆日报


推荐阅读

■ 区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区委教育工委工作动员会召开
■ 江北区首届“复兴杯”中学生辩论赛半决赛丨思辨之战,一触即发!
■ 强师德 守初心 担使命 | 给全区中小学德育干部及新班主任的一堂公开课
■ 降坡度 增效度 升温度 | 江北区“科学幼小衔接”家长课堂开讲啦!

重庆江北教育
重庆市江北区教育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