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士千”教师阅读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活动,主题为“‘书’述青春,‘育’望未来”,重点围绕《养育男孩》《养育女孩》两本书展开,旨在深入探讨家庭教育与青春期成长的智慧。 本次活动由教师发展指导与管理中心主任王丽主持。
分享活动从两个角度开展,一个是从家庭教育如何养育女孩和男孩,由杨守峰和贺晓阳老师进行分享;另外一个角度是从学校教育出发,如何引导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谢金峰和王雅惠老师和大家一起进行了分享。
读了《养育女孩儿》之后触动很大。这本书的可信度很好,因为作者史蒂夫•比达尔夫,根据自身养育女儿的经历,又根据他本人做家庭治疗师多年的从业经验,还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写出了这本养育女孩儿的必读指南。作者在写这本书时,满怀着真诚和善意,他真正希望,全世界的女孩儿都能健康幸福地长大。因此,他的这本书可读性很好:书中既有理论又有实操,既有大方向也有小细节,就像一幅详细的女孩儿成长地图。让困惑的父母仿佛得到了一份育儿说明书;让准爸爸、准妈妈们仿佛看到一座灯塔,在他们迎接新生命的初期,就知道大方向在哪里;也让我们这些做教育工作的人明白:女孩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事儿”,其实背后都有“根儿”,从而能主动地去理解,有效地去帮助。
她从男孩与女孩生理基础的不同谈起,进而介绍男孩基于生理特点划分的三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及养育建议。0—6岁,温柔岁月。安全感的形成期,需要温柔以待。6—13岁,学着成为男人。开始对男性产生兴趣,父亲是他学习成为男人的榜样。14岁,向男人转变。进入青春期,男孩要寻求发展的目标,需要好的引导者。
最后,谈了自己作为母亲和老师对养育男孩的一点体验:管男孩不如懂男孩。
《养育女孩》一书中,将女孩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五个关键阶段,其中14-18岁的高中阶段尤为关键,是她们为成年生活做准备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女孩们如同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中航行,她们可能展现出温柔善良、充满关爱的一面,也可能表现出轻率自私、缺乏责任感的另一面。她们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承诺,变得迷茫无措,对同伴的压力异常敏感,情绪也变得起伏不定。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倾听能力,及时发现女孩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她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当她们迷茫时,我们要耐心引导,帮助她们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营造一个友善、有爱的班级环境,让女孩们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成长为内心强大、自信独立的女性。
《养育男孩》强调男孩成长具有阶段性特点。14 岁后向男人转变,需引导建立价值观与责任感,高中生正是处于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向成年男人转变的时期。要引导男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目标,这就需要榜样的力量,尤其父亲的角色至关重要,这能使男生学习到榜样的优秀品质,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也强调要培养男孩的责任感,同时考虑到男孩的叛逆心理,可让他们参与到纪律规则的制定中来,管理过程中给予男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书中还提到男生大脑的胼胝体发育相对较晚,男孩在情感表达方面往往比较内敛,因此我们要主动搭建沟通的桥梁,建立信任关系。《养育男孩》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班级男生管理需要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让每个男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方向,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位老师分享了自身的阅读感悟与实践经验。他们将书中的理论观点紧密结合实际,深入研讨如何于家庭教育里切实有效地养育男孩与女孩,以及在高中学校教育中怎样更优地引导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
在共读环节,王新宇和毕晓月老师和大家一起阅读了书中对自己有启发的一段文字, 使大家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我们无法改变男孩和女孩生理差异,无法改变男孩和女孩成长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处理方式,和他们建立连接,以同理心倾听,读懂,真心地去爱他们。
教师们一致称,通过共读《养育男孩》《养育女孩》这两本书,他们更为深切地领会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质和成长需要,同时收获了诸多实用的教育手段和策略。这些成果不但有益于他们更出色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也必将为他们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经由这次活动,教师们深刻体悟到教育乃是一项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摸索的事业。唯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方可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变迁和学生的需求。未来,我校将继续倾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奉献更多的才智与力量。
撰稿:王丽 杨守峰 贺晓阳 王雅惠 谢金峰
编辑:齐伟含
审核: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