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开始,56岁的梁宗义办公地点从局机关搬到了社区居委会。更准确点说,虽然办公地点搬到了社区居委会,其实他每天在这里的时间不长,更多时间在社区里“转悠”。有人要找他,只能电话联系。
梁宗义是大姚县公安局金碧派出所的一名专职社区民警,负责的辖区叫李湾社区——一个地处城郊接合部、人员流动性大的城区社区。
去年9月之前的14年间,梁宗义在大姚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工作,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儿,就是盯着电脑屏幕,审核各类案件。去年9月之后,他调到了县城所在地的派出所——金碧派出所工作。
彼时,大姚县公安局落实公安部党委提出的“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思路,推动更多警力“沉”到社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在此背景下,包括梁宗义在内的5名民警成为金碧派出所的专职社区民警,办公地点从局机关搬到城区5个社区。大姚县公安局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通过长时间在社区工作,力争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做所在社区的“活地图”。
“下”社区
5名专职社区民警所在的社区此前也有社区民警,只不过不是专职,除了走访入户,他们还承担着接处警、值班等工作,真正与社区民警有关的工作只占到全部工作量的百分之三四十。
而且,此前的社区民警不在社区办公,办公地点在派出所。有些社区离派出所有些距离,走访一次不容易,群众要找他们也不容易。
把办公地点搬到社区,加上又是专职,只干社区民警该干的事,效果就不一样了:每天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入户走访,不用担心所里安排其他活儿;社区群众之间有矛盾纠纷,社区干部喊着他们就走,不用再回复对方“还在出警,暂时赶不过去”。
还有,以前社区干部调解群众间的矛盾纠纷,虽然确实公正,可纠纷双方总有意见,“你们(社区干部和纠纷其中一方)关系好,肯定偏袒了”“你们(社区干部和纠纷其中一方)是亲戚,这样处理我怎么满意”,总之,纠纷双方总觉得社区干部处理得不够公平。这时,专职社区民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们不是本社区居民,处理起矛盾纠纷群众更信服。
当然,要处理好群众间的矛盾纠纷,需要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金碧派出所5名专职社区民警有个共同的特点:年龄均在50岁以上、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和群众打交道。“我们正是看到这5人的优势,扬长避短,让他们在最基层发挥优势和特长。”金碧派出所教导员杨剑涛说。
为保证工作效率,也为分担专职社区民警的工作量,金碧派出所给每名专职社区民警配备了3名专职社区辅警,他们分工协作,有事没事在社区“转悠”。“就算不知道这个人姓啥,起码先混个脸熟,下次去采集信息、了解情况,人家也会更配合些。”梁宗义说得很坦诚。
“融”社区
讲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专职社区民警固然好,可他们以前既要接处警、值班,还要在派出所办公,现在每天只用待在社区,工作量是不是相比之前减少了?就算没减少,他们人又不在派出所,又怎么监督他们的工作?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社区民警专职后,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只是更“专一”了,更有时间与群众接触了。再回答第二个问题:为确保专职社区民警工作有力,大姚县公安局出台了严格的考核评价办法,从具体职责、工作奖惩、工作纪律等都有明确规定,且派出所会不定时督查,内容涉及民警在不在岗、职责履行情况等。
金碧派出所每年还会对5名专职社区民警进行考核排名,排名靠前的在职级晋升、评优选先方面优先考虑,排名靠后的可能会优化调整。“大家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民警,都不希望自己排名靠后。”梁宗义认真地说。
在5名专职社区民警及金碧派出所其他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截至目前,金碧派出所辖区治安越来越好,各类警情同比下降60%。“很多以前可能引发警情的事件,这一年来,作为专职社区民警,我们和社区干部提早介入,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梁宗义分析警情下降的原因时说,今年截至目前,仅他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就有上百起。
当然,要让社区更和谐安定,仅靠专职社区民辅警的力量远远不够,更要团结群众力量。梁宗义深信这一点,网格员也好、志愿者也好,他和社区干部常发动起来联合入户走访,并想方设法让这股平安建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最终让“一团火”变成“满天星”。
结合在城市社区的实施效果,目前,大姚县公安局正适时在其他社区开展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
审 核:陈 颖
编 辑:杨祯玮
来 源:人民日报、大姚县公安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楚雄政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