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方案》提出多条重点任务,着力聚焦科技能力社会服务现代化
《方案》围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 会服务现代化,提出了六方面 22 项重点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加强低空气象理论和标准研究、建立低空气象立体监测感知和预报预警共性技术体系、发展通航气象支撑保障技术、强化 G/W 空域气象支撑保障技术研发、推进低空经济气象支撑保障技术应用示范、构建低空经济气象创新体系等。中国气象局将通过多渠道争取和安排项目及经费支持低空经济气象科技研发,建立完善项目-团队-平台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集中力量开展低空经济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以业务应用为导向的科技评估机制,强化低空经济气象科技合作交流。我们认为,《方案》的发布为中国低空经济气象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预示着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气象部门协同多系统力保低空航线安全
气象部门协同多系统力保低空航线安全
现阶段,气象部门在航空气象服务领域已初步建立了覆盖民航和通航全航线、多时效、三维立体的航空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体系。在内蒙古,气象部门依托自治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多单位和跨学科创新团队,搭建航空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和产品研发平台。在江西,省气象局建立了“六有”通航气象服务业务体系,与多部门联合共建全国首个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台。我们认为,这些实践的成功证明了我国在低空经济气象服务领域的技术实力,可以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专家谏言建立合作机制,发挥“气象×低空经济”乘数效应
在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过程中,气象部门主动谋划并开展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为此专家们提出:
在体制机制建设层面要建立设施互通、数据共享、产品互适、平台共建、技术共研、协作共赢的合作机制。业务能力建设层面加强部门合作,整合相关设备、数据等资源,以统一标准构建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气象立体观测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层面大力培育低空气象领域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加强边界层气象、中尺度气象、航空气象等相关学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这些建议对于推动我国低空经济气象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点推荐:【纳睿雷达】(军工组联合覆盖)- 珠海低空联盟理事长单位,公司产品 扩张(从 X 波段拓展到 C/S/Ku 波段)+下游拓展(从气象拓展到水利/低空/民航空 管/军工)。公司公告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 Ku 波段双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 为实现“低小慢目标”+“低空微气象”的多功能一体化雷达。在复杂城市环境下, 该雷达可全天候对飞鸟和无人机等“低小慢目标”在 5 公里范围内进行主动探测识 别和跟踪定位,而且能提供 30 公里以内的超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低空微气象信息。可广泛应用于立体交通、边界防护、空域管理等多个领域,并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 岸海监视、机场驱鸟等场景,是面向低空经济发展应用场景的新产品。逻辑持续演绎!
证券研究报告
《中国气象局发布《低空经济气象科技创新工作方案(2024—2030 年)》,重视低空气象核心标的纳睿雷达!》
对外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吴 立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10002
周新宇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40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