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维多利亚
又是一年毕业季
孩子们即将迈向新的旅程
每年 我们都会邀请
毕业生代表家庭
和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维园故事
本期“2024年维园毕业生专访”
我们走进维家
上海徐汇园——哈雷Harley的家庭
毕业季
Harley是一个可爱“中希”混血萌娃,他的爸爸来自希腊,从2003年来中国学习,已经在中国20余年,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的妈妈Juliet来自上海,是资深的国际教育行业工作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父母对于Harley的教育是如何展开的?作为混血家庭,Harley的语言学习有哪些值得参考的地方呢?父母当初择园时,为何坚定地选择了维多利亚?
01
维多利亚
中西融合教育的典范
Harley的妈妈Juliet在从事国际教育之前,曾是外企市场部的高管。机缘巧合下,她加入了包玉刚学校的市场部,并担任市场总监。Juliet是带着崇敬的眼光进入教育行业的,在她看来,相对于其他行业追本逐利的竞争气质,教育行业更加充满人文关怀,那种对于生命的关爱和呵护,让每个教育的从业者都倍感温暖。
在包校工作的几年,有两件小事让她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记得她去包校报道的第一天,下着瓢泼大雨,当她抵达学校时,看到一个五年级的小女生在门口,默默拉住门把手,微笑地迎接每一位师生的到来。“没有人要求她这么做,但是她就用自己的善意默默温暖着雨里的每一个人” ,Juliet回忆道。
另一件小事的主角是一个“爱拆抽水马桶”的小男孩。这个孩子很喜欢在学校卫生间里“破坏”马桶。老师得知这件事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进一步了解他的动机。在轻松交流的氛围中,孩子坦诚道:他就是喜欢研究马桶里的构造,想知道它的工作原理。老师听后,肯定了他的探索精神,并且也在后续的学习中,提供了很多资源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老师也联系了孩子的家长,告诉他们孩子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兴趣和潜力,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多给予支持和鼓励。
这两件让Juliet触动很深,也让她进一步坚信:教育的目标是呵护孩子原本的天性和闪光点,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成为一个悦纳自己,善待他人,贡献社会的幸福的人。而一所好的学校,老师们应该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而非工具来培养,尽全力给与孩子足够的回应、支持与关爱。所以当Juliet为Harley选择幼儿园时,她认为:
比起优越的环境
丰富的课程
优秀的毕业生学术成绩
学校所展现出的教育理念、
目标和文化气质才是最重要的
为此,她也参考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因为职业的关系,我可以收集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比如我会去找一些在国内口碑和声誉都不错的小学,咨询那里的老师,哪些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在小学会表现比较突出?”
在交谈中,Juliet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维多利亚幼儿园培养出来的孩子,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中西融合,全人教育的特点。孩子们在课堂上会表现得自信和落落大方,充分地享受着个性表达的乐趣;同时又有一定的规则感和秩序感,会为集体考虑,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孩子们所呈现出的学习自驱力、跨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优势,在进入小学乃至高年级之后逐渐显现出来。
这些专业的意见让Juliet认为,维多利亚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开设IB课程的幼儿园,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本土化情境中开展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在中西融合,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Harley 入园第一天
Harley和小伙伴们的
毕业照
同时,作为IB课程的实践者,园所内的每位老师都对于课程有着深入理解,有很多老师在集团服务超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是终身的IB教育者,正如维多利亚总校长孔博士所说“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者的态度、理想和精神,只要教育者抱持热忱、对孩子有爱,所带来的效果一定不会差”。
维多利亚
从1965年在香港开始做幼儿教育
迄今60年 经过三代传承
变化的是校舍的扩大和设施的现代化
不变的是家族三代人
对于教育初心的坚守
对每一个孩子的关爱
因此,Juliet认为维多利亚幼儿园就是Harley的理想学校。她的判断没有错,在维园的三年,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维园育人者自上而下,对孩子和家长的关心:总校长孔博士虽然base在香港,但是一有空总是会来到内地的维园观摩课程和探望师生;校董Melanie 每天会穿梭于不同的园区,给班级小朋友上英文课,或者参加孩子们邀请的活动。
“我还记得每年九月一日的开学典礼,为了给每个园区的小朋友及时地送上开学的祝福,孔校长和Melanie一大早就辗转奔波在苏州园和上海的四个园之间,给孩子们讲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行程排得相当满,包括毕业典礼,也是连轴转。印象中,他们从未缺席过孩子们任何一场重要的活动和仪式。”
开学第一天,孔校长、Melanie给孩子们送祝福
孔校长、Melanie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读绘本
提起维园的老师,Juliet回顾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小事:Harley在中班的时候,要录制一个几分钟讲故事的小视频参加活动。他在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抵触的。Juliet用了很多鼓励的方法都没有说服孩子。于是她向Harley的幼儿园老师求助,希望老师可以在学校里多鼓励他,帮助他克服镜头的恐惧感。Harley的班主任听到以后,非常尽心尽力,在学校中设计了一些环节引导他去挑战自我。在老师的鼓励下,哈雷也愈发自信,终于成功地录制了视频。
Harley用希腊语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Juliet感慨道“虽然这都是家校沟通中的小事,但是细节的教育往往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塑造。类似这样的家校沟通和合作还有许多,在维多利亚,家长可就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并且得到正向的反馈。”
02
维多利亚
国内双语教育的先行者
出生于中国和希腊结合的混血家庭,Harley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语言的挑战,不仅需要双母语的习得,还有英语的学习,如何平衡这三门语言的学习是Juliet要帮助Harley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国际教育中浸润多年,Juliet观察了无数混血孩子以及中国孩子双语学习的案例后发现:在国际学校,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会面临英文极好,中文很弱的情况。这是因为一方面,中文的学习就比英文要难,不仅要记发音规则,还有汉字的识记,是表音和表意两个系统在同时运行。孩子一旦遇到汉字识记的困难,就不愿意迎头赶上。
另一方面,有很多中国家庭为了让孩子尽早出国做准备,从小就把英语当成母语来学习,对中文学习不做要求,有些在高年级以后,甚至完全放弃了中文读写。
对此,Juliet是存疑的,学习英语对于申请国外大学,了解西方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母语文化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个人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一定要牺牲掉骨子里的东西和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呢?
在这样的认知下,Juliet非常重视Harley中文和希腊文的学习。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习得环境,在家里,Juliet只对孩子讲中文普通话,先生对Harley只说希腊文,并且Juliet从哈雷出生开始,就非常重视阅读。为此,她重新设计了落地的书架,目的是为了让Harley可以随时随地拿到书,并且她还精心挑选了中文和希腊文的绘本和书籍,逐步激发孩子对于母语的兴趣。
爸爸带着Harley读希腊语绘本
Harley在家里的阅读圈内读绘本
Juliet带着孩子一起阅读
为了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在Harley两岁的时候,Juliet组织发起了公益活动“同伴读书会”。大孩子带着小朋友们一起阅读绘本,并用游戏的方式将故事表演出来,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对阅读的喜爱。此外,Juliet也带着孩子去了市郊,和当地的小伙伴们一起阅读。
维多利亚的双语教学模式也正完全符合她的理念和期望。从1965年起,维多利亚一直强调平衡多种语言的学习,同时也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文化背景。多年来,在双语教育的研究方面,维多利亚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在英文方面,幼儿园有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TC课程体系的支持,Harley从小班开始就养成了英文阅读的习惯,每周都会从维多利亚的图书馆借书回家看,目前自主阅读英文桥梁书完全没有问题;幼儿园每天早晨还有morning reading, 外教会带着孩子们学习自然拼读。“我们从来没有在外面机构专门补习过英语,因为我们觉得跟着维园的节奏去学习,很扎实,也很放心。Harley也是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在走。”
Harley在园内上晨读课
中国语言文学启蒙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让Juliet赞不绝口的课程。“传统文化系列如母语周、传统文化绘本阅读、中国特色节日体验等,都给孩子提供了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机会。”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小主播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当主播,练演讲”的机会,“Harley原本是个有camera shy的孩子,但是经过“刻意的练习”,他的中、英文演讲能力越来越流畅。”
回顾Harley在维园的双语学习经历,Juliet认为,维园特别适合那些想让孩子中文母语与英语习得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家长。中文和英文的课程可以互为参照,IB也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进而使孩子达到高阶思维的提升。因为两种文化的浸润,维园也给孩子们埋下了走向世界的种子。
Harley 分享阅读读后感
03
在维多利亚
找到志同道合的“育儿盟友”
因为工作的关系,Juliet接触和认识了很多家长,在相处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家长都是在成为父母后,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教育,重新回归课堂,有的去读了正面管教,有的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有的甚至还去读了一个教育学的硕士学位。
在这些家长的身上,Juliet看到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鼓励式的教育方法以及通透包容的智慧,“这些家长的心路历程,让我越来越意识到,养育孩子是一段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孩子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Juliet和孩子共同成长:在育有Harley后,Juliet攻读了EMBA
在维多利亚的三年,Juliet作为维园家长,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家庭。这些家庭中,有的是维园家委会的代表,有的在维多利亚IB社群中相识,也有的在维园组织的育儿讲座和工作坊中相熟。“不同于有些学校单一的家校合作方式,在维园,你总是有很多的机会链接到志同道合的人,无论是园长、老师,还是家长。” Juliet感慨道。
记得三年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正值维多利亚IB教育20周年,为了能让家长和师生第一时间收获有价值的学术交流和教育资讯,维园组织了多达20场的线上讲座活动,邀请了幼儿教育界的专家,集团各园长和教师,优秀毕业生和家长代表,共同探讨幼儿创新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因这场声势浩大的学术盛宴,维园进一步搭建了IB学习社群。
IB社群每天定点定时
推送一些教育内容
从科学育儿的前沿研究
到具体操作的实用指南
从学术讨论到亲子活动的推荐
我总是会第一时间
找到适合我们家庭的资讯
不仅能学习到最新的IB教育理念
还能参考学校的示范
然后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调整
除了IB社群,维多利亚开展的公益研学项目,也让Juliet印象深刻。三年前,维多利亚发起了“维之阅读”的慈善活动,组织维校的孩子们和来自贫困县中心学校孩子进行线上英语共读,并且在每年的五一假期,还会组织家长和孩子亲赴结对学校进行交流访问。
“传统的公益项目都是孩子们捐钱捐物,家长深入活动的机会不多,但是在维园,我看到了一种buff叠满的公益形式,比如跨年级的孩子们结对成为朋友,我们这些来自维校的家长们,因为公益研学聚在了一起,也因为在活动中彼此照顾和支持而加深了友谊,成为很好的朋友。”
IB社群和研学项目的推行,让维校不同年级的家庭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让平时泛泛而交的家长,总是因为不同形式的活动而不断地相见相熟相知,最后成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盟友。
Juliet 参与了希腊研学、 云南公益研学、爸爸篮球赛等活动
近年来,有关教育内卷的现象日益凸显,家长们和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虽然Juliet在国际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内卷,她也会感慨:“现在的教育资讯信息,纷繁复杂,家长很难做到精准地识别与判断,同时,我们又不断被不同的个体和群体所影响,从而会焦虑。”
幸运的是,在维多利亚,通过各种活动,Juliet结识了一群“科学育娃”的家长盟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管是全职深耕某一领域的专家,还是中年跨界转行斜杠精英,亦或是全职照顾家庭的角色,他们都对教育充满着热情。在学校的支持下,这群宝藏家长发起了维多利亚的家长学院“时习学院”,通过定期举办教育工作坊,学术讲座,来引导家长共同学习前沿、科学的教育主题。“时习学院”社群每天也会发布”维家心语”,旨在通过分享温暖而富有哲理的话语,鼓励父母采用良好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
有了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灵感
也扩大了自己对于不同行业的认知
维多利亚让大家聚集在一起
整合资源 互信互助
共同滋养了养育孩子的土壤
真正做到了家校共育
自1965年,维多利亚在铜锣湾建校,从最初的8位创校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成长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育集团。
60年来
维多利亚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第一所在香港实行
中英双语教育模式的幼儿园
第一所在香港举行升国旗仪式
并引入普通话课程的学校
第一所在上海建立的
中外合资幼儿园(上海维华幼儿园)
大陆第一家被IB认证的双语幼儿园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维家三代爱国爱港的传承接力,也是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开拓创新的成果。
从大湾区到深沪苏杭,从云南到山西,维多利亚让爱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流动,让课程在不同的校区之间无缝链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多元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
Juliet提到维多利亚即将迎来的60周年校庆,不禁感慨:
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一名来自维多利亚的家长,这三年我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也亲历了学校的发展。
在维多利亚这本纵贯60年的大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扎根中国,融汇世界的教育典范,也看到了一代代维亚学子们自信从容的面庞。
未来,我希望以更多的参与和支持,为维多利亚的教育事业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