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旅途中,承载生命之树的年轮触融到时光节点上“古稀”的门铃;我知道:生命之树进入了暮年,此时人老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古稀”之词微扣我已脆弱的神经,引出思绪万千,闲暇之时凡事若有所思。
70个春秋的人生路,风风雨雨睹物如影的画面,不时的云浮在我的脑海,历历在目的往事,不时的觉醒我已经忘却的记忆,流连尘封已久的过往,形影如幕不时的挑动我的眼帘。
思来想去,在走过时光岁月的路途中,我曾因途的坎坷而迷茫,路的蹉跎而彷徨,是母亲“好好干”的嘱托让我有勇气选择坚强。
我曾憧憬过美好的未来,设计过崇高的理想,但面对生活、我选择了艰苦奋斗。
其实一路走来,我有过忧虑、有过惆怅和迷茫,但正是这些铭心的岁月让我至今难忘。
我是少年时经历“文革”的人群中的一员,走过小学,路过初中,但没学足预期的知识,有人说,那是被历史耽误的一代人。
七年小学、一年小学带帽初中、一年镇中初中,九年校园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首钢在我生活的县区“普招”,我和我的部分同学们走进了首都钢铁公司,被分配在位于迁安的首钢水厂铁矿,做了一名矿山工人。
在采矿、选矿、运输诸多工作岗位中,我选择了矿山生产工艺中的第一个工种“穿孔”。
我操作过仿“苏联”造的 Bc1型、By—202型穿孔机,操作过当时国内先进的KQ—150型潜孔钻机。
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解除了部分技术封锁,出口给我国部分露天矿山采矿设备,有牙轮钻机,大型挖掘机(电铲)和载重量为百吨的电动轮汽车等。
国家冶金工业部将全部采矿设备下拨给了“鞍钢”、“本钢”、和“首钢”三个单位。首钢水厂铁矿得到5台美国通用公司制造的、钻孔直径250毫米、可加压32吨的45—R型牙轮钻机。
调拨我矿的5台牙轮钻机,最后一批到港。因此、到港时间晚于拨给“鞍钢”“本钢”的牙轮钻机、电铲、电动轮汽车2至3年,使我们有机会到“鞍钢”学习45—R型牙轮钻机的使用、维护和操作。
1975年我和我的工友们去到了鞍钢东鞍山铁矿,实地学习操作驾驶牙轮钻机。从那时起,围绕牙轮钻机的操作和维护修理工作,成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为此我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我在45—R型牙轮钻机岗位的照片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虽然经历了九年的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初级中学教育,但“文革”停课闹革命,学制缩短等影响,学习的文化知识不足,不被社会认可。
进入矿山后,我们经历了矿山教育部门的初中文化知识考试、矿教育科补习班学习结业考试后,企业才承认了我们是“初中生”。
结业证书(1)
结业证书(2)
上面是我的两张结业证书。
采矿设备技术不断进步,知识点倍增,为了满足工作需要,我知道需要补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
我借阅、购买了与钻机相关的专业书籍,开始了漫长的读书学习。
我读了机械原理、机械基础、机械识图、制图、地质、矿物、金属材料、电工、钳工、铆工等技术书籍,也包括“七二一大学”部分教材和数理统计等书籍。
我现存的部分读过的书籍
在此期间,我借阅了矿地测科资料室收藏的第一期、第二期勘探报告,为我在观察钻机的牙轮钻头在不同种类岩石条件下的应用、柱齿磨损、轴承损坏及钻头使用寿命轨迹的记录统计奠定了基础。
牙轮钻头图片
设备安装是了解学习钻机总体构造、弄通各部结构、组件及系统功能的最佳机会。我全程观摩了我矿5台45—R型牙轮钻机中4台的安装工作,组织本矿参加安装的钳工、电工、电气焊等工作人员及协助我矿安装的首钢矿业二机运公司的吊车司机及起重工作人员,配合衡阳有色冶金机械设备厂安装队,进行了YZ—55型大型牙轮钻机的安装调试,直至验收和投入使用。
我矿第一台45—R型牙轮钻机安装时,正值我颈椎病严重,持续的头痛肩脊痛,周身无力(曾因工高空坠落脊柱受伤、腰椎骨折),有时每迈一步都非常艰难,走一、二百米必需要休息一会,为此我到矿山医院检查治疗,并拍了X光片,但此时美国通用公司工程师到矿山来指导设备安装调试,为了不耽误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没有再去查看检查结果和进一步治疗,忍痛坚持现场观摩学习。
在这个岗位5年中,我坚持学习、钻研技术,在首钢总公司举办的技术业务比赛中,两届获得“首钢技术能手”称号。
我获得的首钢技术能手证书
1980年后我进入了职能组,主要参与钻机巡检、检零修及易损件的记录等,联络委托机件制作加工及制品验收,钻机小修、大修总体工作。
我去“鞍钢”学习钻机大修的介绍信
45—R钻机工作多年后,随机进口的牙轮钻头已消耗殆尽,再进口要耗用外汇,从冶金部到各钻头使用单位,开始选择在矿山使用国内制造的牙轮钻头。
国内制造牙轮钻头的单位主要有:冶金工业部下属的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厂、鞍钢钻头厂、本钢钻头厂、株洲钻头厂等。制造的钻头品种少,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不同的矿山地质条件下的钻孔作业。
冶金工业部组织鞍钢、本钢、首钢使用牙轮钻机的矿山和武汉钻头制造厂联合组成“牙轮钻头研究小组”,每年一次年会,交流情况。
我的工作中多了一项配合师傅观察解析、统计记录牙轮钻头在我矿的使用过程及使用寿命。
十多台牙轮钻机分布在走向(直线距离)4公里左右、每级12米高的多个采掘平台上,我每天的设备巡检、每次的故障查看,每台设备的零修检修,爬上爬下,走来走去,徒步不少于五公里。
每次上钻机巡检,我会先坐在驾驶室里、聆听熟悉已久的钻孔声音,察觉回转、加压有否异常;然后甄听主减速机的轴承、齿轮运转是否正常;走进机房巡视主、副电机、电气、变压器,气控、液控,排岩的主空气压缩机工作是否稳定;车下查看一次钻机移动行走,了解行走传动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上世纪80年代初,为满足加强企业管理的需求,首钢矿山公司相关处室组织大石河铁矿和水厂铁矿,修订各工种工作岗位规程,我被选派参与《牙轮钻机岗位规程》的修订。我查阅整理资料,执笔编写了3万多字、适应多种牙轮钻机岗位的《牙轮钻机岗位规程》。
1987年我被推选为首钢水厂鉄矿技术委员会委员,并被推选为首钢矿山公司技术委员会委员。当选两级技术委员会委员后,我在拿着单位最低工薪的条件下默默地工作。
首钢的责任制考核,对我们这些两地分居的职工很不利,每月考核出勤,当地职工因在家门口,可以不休礼拜天,我们则需要礼拜天休假回家,因此不仅奖金少,涨级也排名靠后,工资挂率少,所以收入最低。
1987年首钢矿业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付主任委员以及委员名单
1986年始,我对我矿使用的全部牙轮钻机近十年来应用的每个钻头统计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钻头的使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1987年、在冶金工业部主办的《金属矿山》刊物,发表了4千多字的论文《牙轮钻头使用效果分析》。论文中我用文字、回归分析图、表格及经验公式等形式,总结了各种钻头在我矿的使用效果。
1988—1990年间,我在首钢矿业公司主办的《首钢矿山技术》刊物上发表了《影响牙轮钻头寿命的因素》、《牙轮钻机耗电分析》、《牙轮钻机使用管理》的论文,在机械工业部下属的洛阳矿山机械研究所主办的《矿山机械》刊物上发表了《牙轮钻机行走传动二轴及轴承的改进》等文章。
我是用业余时间写作完成每一篇文章的。由于原有工伤,经常性的头痛、脊背痛时常发作,记忆减退,思维经常断弦。因此在班后,晚上同住一宿舍的工友夜班,宿舍里只有我一人时,我常利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熬夜统计、计算、整理、分析日积月累的资料。由于颈椎疼痛,手臂耐力减退,影响我低头伏案写作,时常写二三百字笔就会从我的手中滑落。
我坚持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自设研究课题,并且在对钻机部件的改代制图、送协作工段制作加工等,我都陪伴师傅们到深夜,防止出现问题影响进度。
第一次技术改造是在1973年,那时,我是一名KQ—150型潜孔钻机司机,钻机钻孔作业时除尘用的扑尘罩,扑尘效果不佳且频繁损坏。我根据钻机的钻孔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设计了一个全新型的扑尘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自学机械识图及制图,并开始自行设计、绘制了第一个扑尘罩的图纸。该扑尘罩还被其它矿山采用。
我自行绘制的扑尘罩图纸
我根据工作需要,逐年自费购买的部分工具书
接触45—R牙轮钻机以来,我仔细查阅了由长沙矿山研究院、鞍钢矿山研究院联合拆解测绘、绘制的整机全部的20多册结构构造、零件部件的解析图纸,为参与我矿45—R型牙轮钻机、部件国产化改代工作打下了基础。
我每月定时到机动科备件库查看45—R型牙轮钻机备件的库存、国产化备件的储备、牙轮钻头的备用是否充足等,做到心中有数,不至因备件储备不足影响钻机生产运行。
1986年2月,由衡阳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厂制造的,钻孔直径310—380毫米、整机重量140吨、钻孔压力55吨的YZ—55型大型牙轮钻机,在投入使用一年零两个月时,钻机移动时行走传动二轴外轴承损坏。
二轴外轴承采用外径225毫米的双列滚柱轴承,因碎裂损坏了机体,无法满足轴承座原组装精度,停产等待处理意见。
有关科室联络衡阳机械厂无果。经对拆解后的机体、传动轴及损坏的轴承仔细查看,我认为原采用的滚柱轴承,不能满足矿山参差不齐、高低不平的钻机作业平台移动行走条件,因此我决定对轴和轴承进行改造。
我想,行走传动运转速度低,采用承载力强的滑动轴承可以保证安全运转。我绘制了改造设计图,在原损坏轴承的安装机体处,增加滑动轴承座,安装滑动轴承,改造传动轴使之与滑动轴承内径尺寸配合。
寻找能满足加工制作轴承、轴承座的毛坯料,送机加工工段加工制作的几天里,我一直跟随师傅们工作到深夜。从轴承损坏、调料、机件加工到安装只用了六天时间就恢复了生产。运转一阶段后测定轴承没有明显磨损,满足一个大修周期更换一次的条件。
传动轴及轴承改造前的装配图
传动轴轴承、轴承座及轴的改造图纸
45—R型牙轮钻机使用十多年来,在不同岩层构成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由于30吨的钻孔压力和不稳定的扭矩作用,随机进口的几十付加压推动齿轮轴组件和回转减速机连接支架相继损坏,经几次改进没解决问题,我观察思考后,设计了新的改进方案,即将四个角状支柱改为两个板状支架和附件,从而使加压齿轮轴架与回转减速箱连接稳固,按此方案对设备实施改造后,上述零部件不再有损坏。改进方案发表在《首钢矿山技术》刊物上。
由于对设备技术性能较熟悉,我还经常被派出参与设备备件的采购,负责对前来参观学习的学生做生产技术讲解,有时还被派出参加相关技术交流会议及参与新设备、进口设备的技术考察。
下面是外出工作的介绍信:
去沈阳联系制作替代进口的主空压机风温表的介绍信
因我单位距公司较远申请不便,公司还为我外出联系备件业务方便准备了空白介绍信
首钢空白介绍信
参加有关会议的介绍信
1980年参加冶金部情报网的进口矿山设备使用情况考察委派函
1990年底我完成了《牙轮钻机使用管理》的专业文章,在《首钢矿山技术》发表后,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劳累,使原本就一身伤病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住,我病倒了。从此离别了我深爱的工作岗位—一个从来没有被认可的岗位。
我病倒之后,医院建议我休息。自此我就开始休假了。
《牙轮钻机使用管理》全文
我把工作中想解决的问题的思路示意、计算分析、大纲手稿留在了单位:
近几年在网络搜索我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时,看到了还有知网、百度等网页留有我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牙轮钻头使用效果分析》和《YZ—55型牙轮钻机行走传动二轴轴承改造》的文章,是《宁波大学图书馆信息中心》发在网上的。对此我很欣慰,感谢社会中还有我的工作印记!我无所求,为此我感到青春无悔!
下面是载有我文章的网页:
(1)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我发表的论文之一
(3)我发表的论文之二
《完》
本文曾于2024年1月1日发表于《美篇》,更新于2024年11月13日。本号略有修改。
作者系河北昌黎人,原昌黎镇中1970届初中毕业生。1971年初进入首都钢铁公司矿业公司水厂铁矿,2009年于首钢水厂铁矿退休。现居昌黎。
作者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