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4 年 12 月 18 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稀疏地洒在大地上。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参军入伍纪念日。
五十二年前的今天,在昌黎县这片热土上,七百余名满怀壮志的热血青年,心中怀揣着对国防事业的无限崇敬与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毅然踏上了参军之路。
1972 年 12 月 16 日,指挥公社的 48 位新兵,在靖安工委领取了崭新的军装。那军装的绿色,如同春天里生机勃勃的田野,承载着家乡人民的希望与梦想。当日下午,靖安的新兵们整齐集合,聆听靖安工委武装部庞勋部长的殷切嘱托。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扛好革命枪,为昌黎争光!”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新兵的心中。
次日,是我们出征前与亲友道别的时光。我身着崭新的军装,走在熟悉的乡间小道上。每到一处,亲友们都亲热的打着招呼,那充满羡慕与不舍的眼神,让我对军营充满了向往,也更加坚定了在部队建功立业的决心。
18 日,我们在各个大队的护送下,齐聚昌黎县委党校。夜幕降临,昌黎县大礼堂内灯火辉煌,一场专为欢送新兵而举办的文艺节目正在上演。舞台上,演员们用精彩的表演诉说着对新兵的祝福与期望;舞台下,我们这些即将远行的新兵们,心中忐忑不安,既充满了对家乡的留恋,又憧憬着对未来军旅生涯的无限遐想。演出结束后,我们在党校内打起地铺,等待出征。
19 日清晨,天色微明,我们向着昌黎火车站出发。一路上,欢呼声、口号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欢送的家属和群众。我的父亲默默地跟在我身旁,虽然没有言语,但父子间那深情对视的眼神,却传递着无尽的关怀与不舍。那一刻,我深知,我即将背负着家人的期望,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
进入昌黎火车站,七百多名新兵整齐地站满了整个站台,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身穿绿色军装,让我们充满生机与希望。随着列车缓缓启动,铁轨撞击声由慢到快,奏响了一曲离别的乐章。望着渐渐远去的家园,我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亲爱的家人们,请放心,我定不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军营。
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间抵达了天津北站。在凯旋礼堂广场集合后,我们换乘敞篷卡车,向着市区进发。卡车上,红旗飘扬,歌声震天,吸引了无数市民的目光。当卡车驶过天津电视台时,远处传来震耳欲聋的锣鼓声。远远望去,天津大学北门,首长和老班长们正列队欢迎我们,他们敲锣打鼓,那热烈的场景,让我们初到异乡的不安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军旅生活的无限期待。
新兵营集训,是我们军旅生涯的重要起点,地点设在天津大学校园。每日清晨六点,清脆的起床号准时划破夜空的宁静,我们迅速列队出早操。那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声,在校园内回荡,展现出我们新兵的朝气与活力。
而开饭时刻,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各个连队集合在饭堂前,饭前一支歌是部队雷打不动的老传统。大家齐声高歌,歌声响彻云霄,唱出了军人的豪迈与激情。唱完歌后,依次进入饭堂,近千人的饭堂内,顿时响起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曲。战友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窝头小米粥高粱米饭,有时剩下两三个窝头,大家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其实谁也没吃饱,最后班长下命令把窝头掰开分着吃。彰显了我们无私大爱革命精神,那浓浓的战友情谊,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训练场上,我们不畏严寒,摸爬滚打,苦练军事技能。练射击时,寒风呼啸,夹杂着沙砾无情地打在脸上,但我们纹丝不动,眼神坚定地瞄准前方目标。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在训练场上多付出,才能在战场上少流血。收操时的场景同样壮观,各个连队的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归营的土路,在队伍行进过后,烟尘滚滚,仿佛是一支支铁甲车队驶过,彰显出军人的威武与雄壮。
三个月的新兵集训,让我们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华丽转身。我被分配到天津警备区独立师二团六连,当时连队驻地在河西区光明里 97 号,执勤点位于尖山路十八号,主要任务是监护部分与林 x 有关的人员。同时,连队还肩负着警备区营建施工的重任。在警备区大院尖山礼堂的建设工地上,每一块砖瓦都浸透着我们的辛勤汗水。夏日骄阳似火,我们挥汗如雨,搬运建筑材料;冬日寒风刺骨,我们搬砖和灰,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没有丝毫退缩,因为我们是军人,肩负着使命与担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领导的关怀与战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在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五年,我被任命为班长。当时班里有好几名七一年的老兵,作为七三年兵的我,深知责任重大。我时刻以身作则,无论是训练还是执勤,都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带动全班各项工作。在我的带领下,班级的军政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受到了老兵们的一致认可与支持,由于表现突出,我多次受到连营嘉奖。
七五年春,我被连里上报提干名额。然而,由于我是新战士,部队优先考虑年龄较大的同志提拔,我以“再考验锻炼一下”为由,遗憾地与提干机会擦肩而过。但我并未气馁,在同年秋天,我再次被上报提干。经过政审、体检等一系列严格程序,我全部合格,营首长也找我进行了谈话。就在我满心期待团里下达命令之时,军委一声令下,部队进行整编,整顿臃肿干部队伍,超编干部面临精简。我的提干希望再次破灭,但我始终保持着满腔的革命热情,没有丝毫抱怨,继续带领全班圆满完成连队的执勤、训练等各项任务。
七五年下半年,部队进行整编,我们二团由原来的 1781 部队番号改编为 51190,六连改编为七连,换防到南郊农场。初春时节,寒意尚未消散,为了给二团后勤保障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我们承担种植水稻的任务。三四月份,天还很冷,我们赤脚下田育秧插秧。冰冷的水没过脚踝,刺骨的寒冷让人不禁打颤,但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齐心协力,你追我赶,在水田里忙碌着。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来临,放眼望去,金黄色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像是害羞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望着打谷场上堆积如山的稻谷,我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所有的汗水与辛劳都化作了满心的喜悦与自豪,因为我们深知,付出是值得的,我们为部队的后勤保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77 年 3 月 18 日,这是我老兵退伍的日子,也是一个充满离别愁绪的日子。我和退伍老兵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含泪与战友们挥手告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站在卡车上,我再次深情地望向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南郊农场,这片我们曾经挥洒青春汗水、奉献热血年华的土地。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我们深深的足迹;每一段回忆,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的心里熠熠生辉。
几年的军营生活,如同一座熊熊燃烧的熔炉,使我从一位懵懂的农村毛头小伙,逐步成长为一名坚毅的军人。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我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收获了坚强与担当,懂得了责任与使命。
如今,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我的双鬓,头发花白,但那段激情燃烧的军营岁月,始终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我最大的骄傲与自豪。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如同一首激昂的战歌,在我心中永远奏响。
我将永远铭记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传承军人的优良品质,让军魂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
1、深切怀念我的母亲
2、第一张军装照
3、修贾河的难忘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