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德育
沈文通
作 者:沈文通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系列丛书
No.1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一本关于寻根德育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德育的“根”为主线,阐述文化之根、社会之根、生命之根。
先从概念界定入手,再逐一从“文化之根、社会之根、生命之根”三个层面进行论述,主要采取论述的写作方法,结合我校经典诵读的实践活动,讲述班主任如何寻德育之根,提质增效,建设儒雅班级的教育愿景。
该书突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文化人,铸魂润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努力。
No.2
作者简介
沈文通,高中语文高级教师,阳西县第一中学语文科组长,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岭南师范学院省级教师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阳江市中小学德育指导中心成员。
曾获评“高考省优秀评卷员”、“阳江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优秀主持人”、“阳西县高中教学成果先进教师”、“阳西县教育科研优秀个人”等。
曾主持并结题省级课题两项,目前正主持2025年度省规划课题“联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
左
璜
序
言
“
努力向下生长
探寻德育之根
”
在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项目启动之时,初遇沈文通老师,一个朴实无华且十分儒雅的班主任形象就映入我的眼帘。当我问及沈老师,您带班有哪些宝贵的经验这一问题时,他毫不犹豫地就回答我两个字:“儒雅!”果然,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不自觉地融入个体的生命特质,又或者正因为有这样的班集体,会倒过来影响我们的班主任。因而,班集体的建设与班主任的成长,就是一种双向的奔赴。
于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沈老师的德育经验并将其提炼成品牌,我与沈老师进行深度地对话。“当前德育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我们的青少年在生命状态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对生命感到茫然,空心病、无感症开始泛滥。”的确,似乎我们对于德育、生命教育的强调从未间断过,然而与之相对的,学生对于生命的漠视、无意义感却又似乎有增无减。这些问题就驱使着沈老师不得不思考:德育的出路在何方?今天的德育,乃至未来的德育,都不应仅仅是传授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更应是深入探讨和培养个体内在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现代化德育应从人的本性和文化传统的根本出发,以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寻根德育”应运而生。
一
寻生命之根 赋予生命以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会将道德教育理解为规范、法则等的教育,殊不知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人们忽视了德育的根源于生命的生长。回到生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德育,我们不难发现,德育的工作内容就会涵盖学生价值观的选择与形成、学生对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认知与行为选择等。而这样一种生命的生长,必须依赖于意义的生成。何以赋能生命以意义? 德育如何帮助青少年寻找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当下我们所有德育工作者、所有班主任应该思考的终极问题。
基于这一问题,沈文通老师提出了“生命为本”的高中德育是一种将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放在首位的教育理念。这种德育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更加强调生命的尊严和权利,更加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更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生命关怀的意识与责任感。在实践中,文通老师通过社会服务或志愿者活动、研讨身边的校园事件以及班级内在的互动等形式,不断帮助青少年从体验生命的意义到感悟生命的意义,再到创造生命的意义,逐层发展起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在意义感的驱动下,学生在学习上更有动力了,对生活更有热情了,对未来更加憧憬了。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德育。
二
寻文化之根 给予生命以力量
回归学校教育的场景,文化的学习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然而,常年的选拔性考试,尤其是在高考,已经让文化学习彻底异化,从“以文化人”蜕变为“以文化分”。这种现象的持续,只会让今天的青少年在追逐文化学习的同时,慢慢衍生出对文化之根的淡漠。以文化学习为纽带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推动着孩子们正在远离文化的源头。于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沈文通老师,始终坚守要探寻文化的根,从传统的经典和优秀的文化中,通过诵读等方式来连接过去与未来,进而为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注入了文化的力量。
的确,德育与文化紧密相关,文化是德育之根。文化对德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高中德育教育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因此,沈文通老师常年坚持将传统文化经典与高中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这一课程包含创设情境、组织读者分享会、配套讲解与导读等模块。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不仅传承的是文化,更重要的是汲取了文化的力量,何以修身?何以养性?何以爱国?何以齐家?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融入在文化之根中。
三
寻文化之根 滋养生命以活力
我们都明白,每个人天生具有的情感、欲望、思想和行为倾向构成了他们的本性,所以生命是德育之根。但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懂得,社会环境和个体所处的具体情境对人的德行发展也有着深刻影响。毕竟一个人不是独立生活在世界上,他/她必然存在于某个社会世界之中。因此,根植于生命、养植于文化的道德品质,最终还需要回归社会,经受社会的检验。任何个体,都需要在现实社会中实践道德规范。那么,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各种道德的冲突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道德标准呢?基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沈文通老师提出要回归学生的素养教育。没有足够理性思维能力的人、不能面对真实社会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人,都是难以真正到达道德彼岸的。
因此,沈老师一方面坚持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创建一个和谐而富有文化氛围的“儒雅”班级,以集体建设为依托来推动学生社会层面道德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不断推动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是能真正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关键,也是扎根于社会来开展德育工作的灵魂所在。
今天,我们的”德育“应该向根处探寻。拨开纷繁复杂的种种现象,打破迅猛变革带来的种种迷思,我们呼吁和倡导的德育,必然是内置于培养每个生命内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德育,必然是根植于人性和文化传统的德育,也必然是回归生活世界、社会世界的德育。
未来,期待有更多的班主任老师能够与文通老师一起,在探寻德育之根的路上且思且行,使德育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成长,使德育成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左 璜 书于华南师范大学
✦
•
✦
“
以下为本书的目录,
供各位读者查阅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