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一所学校里,一名女生被新转来的男生用锥子、圆规扎了200多针。图片源自新闻媒体
学校表示,这个事件发生在半年前,该调查的都调查过了。这下全体霸凌者都看到了,扎同学大腿200针,不算霸凌!女孩家长把视频发到了网上,学校迫于舆论压力,对这件事又开启了重新调查。被霸凌者没有得到安抚,霸凌者没有受到惩罚,成了那“没有被看到的97%”。很多网友愤怒质问,什么叫“达不到霸凌标准”?霸凌什么时候出台了“标准”?在教育部网站上,可以下载到一份《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指导手册》,长达176页。手册讨论了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如何发现和干预欺凌,如何保护孩子远离欺凌,针对已经发生的欺凌如何处理等等等等,非常详细全面。这两点是判断是否构成欺凌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所有欺凌事件都符合这两个要素,从欺凌者视角存在身心攻击,从被欺凌者视角存在遭受痛苦。但如果仅仅具备这两个条件,还算不上欺凌,而是被定义为“欺凌萌芽”。如果在一个“欺凌萌芽”事件中,还可以观察到“以强凌弱”、“重复实施”的现象,那么就可以定性为“标准欺凌”事件。最外面的圈,“存在围观者”和“不限于校内”,属于是附属要素。存在这两个要素,可以对欺凌事件做出更确切的判断,即定义为“典型欺凌”事件。手册还强调说,即便不去考虑这两个附属要素,欺凌定义也依然成立。又∵ 核心要素和次级要素为“标准欺凌事件”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咱不懂就问,真心请教,判定“未达到校园欺凌标准”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思路又是什么?这个新闻,让我联想到了一个礼拜前看到的另一个事件。广东的一所学校,开学让学生们签一份《反对校园欺凌承诺书》。《承诺书》里有这么一句,“若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坚决不拍照、不录视频”。有网友问,这意思是孩子被霸凌了,也不能保留证据吗?主打一个既然没法保证解决问题,那就去解决曝光问题的人。后来学校迫于舆论压力,以及当地教育部门的责令,撤回了承诺书。换成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目的是“避免影响学生学习”。这种“承诺”,本来就是四舍五入约等于承诺了个寂寞。重要的是,这反应了一些学校面对霸凌问题的解决思路——似乎对他们来说,被媒体曝光于众,比孩子受到了实际伤害,更让他们惧怕和担忧。这不仅会助长霸凌者的气焰,也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我知道读者里有很多老师和校长,我真心建议下载这份《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指导手册》参考学习,父母有空也可以看看。实操性非常强,包含大量方法和案例,绝对不是空喊口号废话文学,也比让学生签什么“承诺书”有意义多了。也就是说,当欺凌还没有真正发生,如何识别和防微杜渐。霸凌者不会一上来就拳打脚踢,而是会先试探受害者的底线。推你一把啊,扯你头发啊,把你新买的橡皮丢到窗户外头啊等等。很多老师可能觉得,这些就是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不至于上纲上线。但如果是针对某个人反复发生的行为,这就是“欺凌未萌”,也就是霸凌前兆。A同学坐校车时,B同学说“这是我的位置,你不许坐”,并且B同学在一段时期内经常这样说。校车老师虽然对B同学进行了教育,但由于不是学校老师, B同学也不理会。虽然在这个案例中,欺凌的核心要素“身心攻击”和“遭受痛苦”还没有很明显呈现出来,但是已经具备了欺凌的雏形。因为“欺凌未萌”的特点在于,如果老师不及时有效地干涉制止,很可能会演变为严重的校园欺凌。预防霸凌的关键,是通过教育、关注和干预,把欺凌扼杀在摇篮里。而不是通过限制拍照录像,把被欺凌者的维权途径,扼杀在摇篮里。📍📖 你可能还喜欢读
🍪 据说现在中产家庭遍地“烂尾娃”,作为80后烂尾本人,我实在忍不住说几句
谢谢你们点的小红心❤️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