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20年来为何还没有形成高度的共识?

学术   2024-11-12 22:27   江苏  





《“故都”新声:北京的左翼进步思想及其呈现形态(1927-1937)》,裴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出





程美东,男,1969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评为讲师,2002年被评为副教授,2005年被破格晋升教授,200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人选、教育部思政课择优计划人选、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


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国情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分教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献研究会周恩来研究分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常委、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晋冀鲁豫边区革命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


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独著、主编《中国现代化思想史》《现代化之路——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当代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审视》《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梦”研究》等著作20余部,其中《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梦研究》《当代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审视——以社会事件治理为视角》等书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现代化之路——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一书获北京市党史成果二等奖。主持“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百年历程与历史经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011)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学科权威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纸理论版发表文章近30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原文标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思考——裴植《“故都”新声》序

本文作者: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24年11月6日第10版 书评周刊 社科

特别说明:本次发文系接受投稿或公益采编,仅作资讯学习交流、促进成果宣介之用,版权归原单位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撤

终审:“中社学人”责编曹野
 

中社学人
• 全国性马列政治哲学、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政产学研用综合服务平台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