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崇拜是孕育中华文化精神的基因,是华夏儿女植根内心的需求和信仰。
作为多山的国家,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山岳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山是中国人的美学,也是中国人的哲学与宗教,更是中国人的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城市亦如此。
如果要为合肥选一座山,具有象征和符号意义,匹配合肥人的精神结构,哪座山才是合肥人心中的“市山”呢?
“黄山是合肥人的‘市山’。”
在近日合肥的一场活动上,听到很多人说一年要爬十几次黄山,忽然有了这个想法。
黄山与合肥的双向奔赴。
黄山,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欣赏山水之美的模式。可以说是所有人向往的山岳仙境,是很多人“一生至少来一次”的首选。
合肥,是黄山最重要的客源地,也是对黄山最有感情的城市。一个大型山岳景区,都会与一个大城市深度绑定,这个城市的经济、人口和文化资源,都是其最重要的基本盘。黄山周边,无论是从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除了合肥还能有谁呢。
最重要的伙伴,最重要目的地,黄山与合肥都具有深度链接的前提条件和未来想象空间。
4月6-7日,黄山在合肥办了场活动“黄山春游季•城市互动秀”。一天是市集,与市民互动交流;一天是交流会,与合肥头部企业代表座谈沟通。
市集上,有丰富的黄山新产品和新体验。现场每个人都对黄山表达出了热烈的情感,现场氛围浓烈,热情高涨。交流会上,企业界朋友更是表达了对黄山的深情厚谊。有些企业家说自己接待境内外客户,一年要爬几十次黄山。每个人都以“我们的黄山”开端,丝毫不见外。
从“世界的黄山”暂时回到“合肥人的黄山”。一个一年要攀爬几十次的山,不是心中的“市山”还能是什么呢?
这是一次黄山与合肥的双向奔赴。
黄山需要合肥,合肥也需要黄山。
在这个奔腾的时代,合肥以“霸都”之名,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迭代,但它的野心,仅靠科创是无法满足的。霸都,需要大尺度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
山水形胜,物理空间上“水”,合肥早有动作,已经揽五大湖之一的巢湖入怀成为城市内湖,这等气魄和格局,国内无二。
但合肥一直缺乏像样的山岳,实现合肥人内心的崇拜与想象。对标“水”,合肥精神空间上的“山”,只能舍近求远,在省域内,舍黄山还有其谁。
要说还是省里高明,直接开始“大黄山”建设。按照大黄山的地域范围,合肥与大黄山已然接壤,实实在在的亲密伙伴。
大合肥和大黄山,安徽的两极,彼此需要,相互成就。
不是去黄山,而是回黄山。
春天的草木,夏天的晚凉,秋天的明月,冬天的瑞雪。
山总在那里,城市总在那里,人却无法一直在那里,他总是寻求逃离,而进山则天然是隐逸,是远离现实的捷径。一个合肥人,总是在一年四季产生上黄山的冲动。二十四节气,就是二十四次邀约。
事实上,黄山,在合肥人心中的距离感早已模糊。一到周末,京台高速上都是皖A的车,京福高铁上都是“肥漂”的人,他们以一种近乎执拗的奔赴,消解工作与生活,日常与附近,物质与精神。
对他们来说,这不是去黄山,而是回黄山。
合肥懂你的奋斗,黄山懂你的疲惫。
为什么要回黄山?
为什么合肥人的市山是黄山?
或许这是一种答案。
(完)
作者丨zun
题图丨《中国国家地理》
往期阅读
欢迎点赞、在读和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