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粮仓自5月份开业以来,一直很火爆,俨然是合肥文商旅的顶流、新一代王者。
但对他的批评同样很多,没什么文化,在地性不强,太商业化了。
凡是去过的人,对这些批评都或多或少认可。打眼过去,新粮仓里确实都是些吃喝玩乐的业态,且以吃喝为主。如果从文创园区的角度来看,岂止是太商业化了,那根本就是商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新粮仓是“文化商业合集”。“集”的概念现在很流行,几个民宿聚集在一起的叫宿集,一些吃喝玩乐商家聚集在一起的就叫商业合集。重点不是合集,而是“文化商业”,很多人看到这四个字,就以为是文化+商业两个名词。其实,在这里“文化”二字是形容词,是商业的前缀,与商业不是“和”的关系。这两个字仅仅是显得这个名称好听一点。
去繁就简一句话:新粮仓要做的就是商业。
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过这么纯粹的项目了。
我喜欢新粮仓,我认为现在新粮仓的成功,就是“一切向钱看”,是“钱”的胜利。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纯粹的、公开的赞赏这种行为,并期待更多项目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钱之道”。
在商言商新月光
新粮仓项目是新月光集团打造的。
新粮仓所在地原是安徽省机械化粮库,30年左右的存在。以城市更新的名义,盘活存量资产,新月光集团承租接手了这个项目,投入自有资金对其改造升级,最终于今年5月份开门营业。
请注意这里面的几个关键信息。首先,新月光是付租金来把这块地方承租下来的,据招标信息,一年租金1700多万;其次,新月光自掏腰包来改造升级,据说花了一个多亿;最后,这个粮库有30年历史,虽然公开招标时说“工业遗产”,但30年的年龄怎么算也就是个年纪大一点的建筑。
新月光以这样大手笔来干这个项目,有没有情怀?当然有。但新月光人很理性,情怀服务于理性,文化服务于商业。这地方要更新好,实现项目的永续发展,前提就是要保证商业上的成功,既要自循环,还要闭环。就是说,只能自己造血,谁也不能指望。这就决定了项目从一开始,要考虑的就是生存。生存不了,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所以项目在设计和招商环节,都是从有利经营和挣钱的角度出发,哪怕是做网红打卡点的设计,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留存更多时间来消费。可能有点急功近利,但在商言商。没有人会批评一个商业中心、商场,没有文化,也不会批评他怎么没有在地性,更不会批评他怎么这么商业化……
在商言商。这是顶层设计,也是底层逻辑。
有利的外部因素
一个项目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外部的有利因素。
新粮仓的成功,至少有三个有利的外部因素。
巨大的流量兜底。新粮仓所在区域,周边中高档小区云集,居住人口众多,是项目流量的基本盘。而一路之隔的1912,是非常成熟的青年消费场域,在合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也对新粮仓有流量溢出。这些稳定的消费人群,保障了新粮仓的稳定人流量。
地理位置的可识别性。在合肥市区具有“一说就明白”的地理位置,可识别性非常强。这一点至关重要。新粮仓所在地,有一些明显的城市意象:地标如大蜀山、道路如黄山路、节点如1912街区。这些城市意象叠加,但凡对合肥有一点点了解的人, 都很容易找到来此的方向。清晰的地理位置,让进入无障碍。
周边成熟的配套,解决了消费的后顾之忧。这一点通常很多人都会忽略。我们去城市的某个点,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最后都有一个硬需求,就是吃喝。但很多园区或商业体,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存在,周边的配套很少或者也没有什么特点,没有什么印象。那就存在一个风险:这个地方的吃喝都不满意,但步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这就尴尬了。再动车的话,还不如回家。不动车的话,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又不愿意将就。烦,愉快的时光被打破了。新粮仓+1912,就很好解决了这点,步行范围内,好吃好喝的太多了,而且1912这边的餐饮都是经历了多轮淘汰筛选,踩雷的几率很小,有效托底了“我来这个地方,总能吃顿满意的”心理预期。
新粮仓“中场休息”独立书店©牛犇
值得关注的三点启示
尊重钱,尊重商业:民企直接投钱做城市更新或类似项目,盈利是目标,保底是不能亏吧,这就是尊重商业、尊重市场。我们太多干大项目的企业(此处以国资为多),首先不考虑的就是投资和回报,动不动就是投资十来个亿,然后给出一堆鬼都不信的经营测算数据,类似“建成后预计年营收10亿、纳税1亿、解决10万人就业,年入园1亿人次;带动周边产业综合收益超100亿……”这样的,在一些规划方案里,经常看到。
他们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尊重领导,尊重专家,尊重未来,就是不尊重商业,不尊重市场,不尊重钱。
坚持实用主义:少谈宏大的,多谈微观的。少谈抽象的,多谈具体的。少创新些概念,多解决些问题。一个项目,不管是文旅项目,还是商业项目,亦或是现在流行的所谓“新物种”——文商旅融合型新兴项目,核心的根本难道不是用户对项目“用” 起来吗?
新粮仓的氛围设计和产品包装,是遵循工具化的实用主义,是简单的快乐崇拜,是多巴胺的激活,是年轻人的赛博朋克,是高饱和的Y2K人生……
淡化文化:最怕项目谈文化,最怕老板讲情怀。可以不客气地说,一半以上失败的项目,都至少有一点这方面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谈,也不是不能讲。文化赋能,文化转化,做不到就不要讲。
文化在旅游和商业领域,可以有,但要做到浅显不浅薄,好玩不厚重。要融入到场景,融入到体验。
一半人在批评他没文化,一半人在吃喝玩乐打卡。新粮仓,并不是没有那种高大上的文化艺术内容,实际上,设计之初就预留空间,从开业至今,也一直在做相关的策划内容,也舍得投入,从商业角度看,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再说,谁又规定吃喝玩乐就不是文化?
不谈挣钱的项目就是耍流氓。
在挣钱的道路上,新粮仓,毁誉参半,任重道远。请守住底线,坚持初心,逐利而行。新粮仓最终呈现的是由空间、内容、产品与服务共同打造的体验,而美好的体验向来缺乏,因而珍贵,更需要付费。
祝新粮仓越来越好,早日挣钱。(完)
作者丨张遵宝
题图丨新粮仓
往期阅读
欢迎点赞、在读和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