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乌镇能办好戏剧节

旅行   旅游   2024-08-11 16:13   安徽  

“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2024年8月6日,乌镇。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今年的戏剧节将于10月17—27日举行,11天,11个国家的24部佳作,86场精彩演出,还有青年竞演、小镇对话、古镇嘉年华、戏剧集市,以及今年新增的戏梦粮仓。


今年的主题是“如磐”。前十届都是一字主题,从十一届开始升为二字,再往前,到70届的时候主题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赖声川语)。想一想似乎很遥远。


阿维尼翁戏剧节1947年创办今年78届了,爱丁堡艺术节1947年创办今年也是78届,柏林戏剧节1964年创办今年61届了……想一想似乎也很近。


第一届乌镇戏剧节,于2013年5月9日举办。


她更早的缘起,可以追溯到2007年的一场宿醉,黄磊与陈向宏一拍即合,说要做一个戏剧节。再往前,就是黄磊初识乌镇:2001年,黄磊坐飞机,看到杂志上繁体的乌镇,当时瞄了一眼误以为是“鸟镇”,看了文章才知道是乌镇。“第一次去乌镇,刚好是黄昏……我仿佛来过这里……”那年,乌镇东栅景区刚开业,而《似水年华》的播出吸引一众文艺青年追剧,乌镇也走入了文青的视线。


再往前追溯,乌镇与戏剧的结缘则要归因于洪升。


1704年,江宁织造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60岁的洪升应邀前去观赏。返程行经乌镇时,兴起醉酒登舟,坠水而死。


文章开篇的词句就是《长生殿》中的名句。


冥冥中似有回响。300多年后,一个出走半生的老人回归乌镇,最后终老于乌镇——比洪升幸运,他是真正的“终老温柔”。


新闻发布会前,我去木心美术馆看了“上海赋”特展,从1934-2024,90年间上海滩的影像变化,以及木心关于上海的辞赋,还有电视剧《繁花》故事,胡歌和木心真像啊。倒也不是特地为了看展,只是每次来乌镇,总要来美术馆转转,这里仿佛有种磁场,一进去心就静了。再看看木心的字、画,想想人事变迁、花果飘零,再想想当下,顿时释然:“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从美术馆出来,热气蒸腾,只是走几步,就汗流浃背。这是乌镇一年最热的时候,白天街巷里人不多,到了晚间人头攒动,如在戏剧节期间感受的人流一样多。季节暂且不论,我固执地认为最好的乌镇是:住在西栅里,早晚时分感受清净的枕水江南;住在乌村,又是一种江南;在戏剧节期间住在西栅里,感受梦幻的乌托邦;在戏剧节期间住在乌村,进是梦幻乌托邦,退则大隐隐入村——这是乌镇最佳的打开方式,一年只有11天。




戏剧不老



发布会上,孟京辉与黄磊说起了今年导演的年龄。赖声川说:这一组就叫“老人组”。黄磊立马接上:寿星组。


60岁的孟京辉《等待戈多》;70岁的赖声川《江/云·之/间》;85岁的铃木忠志《酒神》;88岁的巴尔巴《哈姆雷特的云》……


赖老师的表演工作坊今年成立40年,铃木老先生的利贺剧团今年建团49年,巴尔巴的欧丁剧团今年建团60年。孟和赖是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每年都在;铃木忠志和巴尔巴也都是乌镇戏剧节的常客。你要在乌镇的街头或剧场见到他们,你不会想到他们已是“老人”。


以杨婷、陈明昊为代表的中生代,以丁一腾为代表的更年轻的新生代,某种意义上,乌镇戏剧节已开始老中青的梯队建设。尤其是青年一代,实际才是乌镇戏剧节真正的缘起。黄磊回忆:“一切都是从2007年时我的一场宿醉开始,当时就萌生这么一个念头……就说要做一个青年的戏剧节……所以,乌镇戏剧节最开始的阶段,就是想要做一个青年人的戏剧节。”


“有一天我看到青年竞演的演员就在草地上排练……看着年轻人手拉手转圈跳舞,我就站在那儿看着他们,看了许久。我在想为什么会看得这么着迷?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从来不会认真地看自己,而是着急去看世界。等到有一天我们到了这个年龄,看到那些年轻人就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乌镇戏剧节是为‘青年’人做的,青年不是年龄上的,而是精神层面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戏剧不老。爱戏剧的人不老。





戏剧节对乌镇的影响



每年都会有人问乌镇戏剧节发人、主席陈向宏先生,戏剧节对乌镇的影响。今年发布会上,同样的问题,陈总的回答非常精准和推心置腹——值得每一个文旅从业者学习和思考。


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有戏剧节的乌镇和没有戏剧节的乌镇是不一样的。”从宏观上肯定戏剧节对乌镇的至关重要。用陈总的话就是“乌镇戏剧节是乌镇向文化古镇转变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动作……现在中国的古镇最大的就是“同质化”,都是一些传统的文化保护。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接纳当代的文化,多种艺术形式……”如果要书写乌镇的历史,戏剧节就是一个一分为二的节点,是改变历史的创举。


“戏剧节改变了乌镇的气质。”这里的气质改变,我的理解就是“品牌升级”。以往乌镇就是一个江南古镇,是江南无数古镇之一,有了戏剧节,乌镇就是那“一个”乌镇,不再是“之一”。它的品牌认知和受众心智已发生改变。戏剧节让乌镇更加灵动,更加有人文精神,让年轻人了解乌镇、来到乌镇。陈总在发布会说了一个概念:精神黄金周——每年乌镇戏剧节已经成为我们许许多多青年人、中年人,还有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每年的“精神黄金周”。就像每年一个黄金周假期一样,他攒了很多假期,预留了很多时间,就是为了一场奔赴,到乌镇来看乌镇戏剧节。


“戏剧节让乌镇基业长青。”为什么我说陈总推心置腹,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办一次成功的活动很容易,办十次成功的活动也不难,难的是这活动与自己的企业发展高度契合、良性促动、双向奔赴。因为有乌镇戏剧节,这个小镇可以超越很多东西,超越我们以往传统小镇能做的一些事情,或者说我们甚至能和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一样,能够成为拥有自己的文化IP,然后让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不管是陈向宏还是黄磊,都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表达过,乌镇戏剧节要办成百年戏剧节,要超越乌镇成为独立的存在。百年乌镇戏剧节,乌镇的基业至少也能长青百年





为什么乌镇能办好戏剧节?



十一岁的乌镇戏剧节,论其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都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在它之前,国内有很多地方都在办戏剧节,在它之后,也有更多地方在办,你知道的不多,出圈的更少。所以,为什么乌镇能办好戏剧节?


乌镇有一种强大的“造梦力”。


现在经常说的文旅项目很空,需要填充内容,但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什么内容才与自己的项目契合,是个很难选择的问题。考验的是决策者的“造梦力”。文旅无新鲜事,大家玩的花样,都大致相仿。你说周庄、西塘、南浔与乌镇在风景上有多大差别?都是江南水乡,视觉上的差别不大。所不同的,就是各个古镇所集中呈现出来一整套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和调性、活动的内容和影响、文化和精神层面……那种不可言说的气质。


乌镇首先造的就是一个理想古镇的梦。楚门的世界,乌托邦,是精雕细琢的小镇,几年前有篇文章很火“乌镇是假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的,是经过精心策划、仔细设计,以及强大的场景营造和服务保障。“某种形态上,游客对古镇的爱,是‘伪爱’。他们从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逃离到古镇,但还是要过自己熟悉的生活,所以你必须还得给他们提供都市生活的便捷。”


乌镇还造的就是一种理想生活方式。大家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密集接收各种文化艺术和旅游休闲内容的供给,让你瞬时沉浸在一种不曾有过的体验之中。在一定的小镇时光,这种体验就成了你暂时的生活。如同戏剧构成了小镇的内容,小镇又会成为戏剧的舞台,而我们行走其间的人,谁又不是这个舞台的角色呢。


从最开始的“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到“来过,未曾离开——乌镇”。乌镇造的梦,是古镇梦、水乡梦,是戏剧梦、文化梦,是古典诗意的江南梦,是旷达如寄的人生梦。


乌镇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力”。


很多人都参加过各种活动,最熟悉的就是一个活动中,各种指导单位、主办承办支持单位,还有开幕式、闭幕式上的各位领导的致辞,甚至活动名称也是各种“暨”,总之就是冗长,以及正确的废话。


这些在乌镇戏剧节,统统没有。主题前文说了,现在是两个字,活动名称就是多少届+乌镇戏剧节,主办单位始终就是一个文化乌镇公司,开幕式永远就几个发起人,简单说几句,敲下锣,看戏。



这真的是乌镇或陈向宏的厉害之处。做旅游,乌镇人专业,搞戏剧,不懂。那就完全信任专业人士,把权限完全给到,让他们攒。让专业的人干,给年轻人看。这种“信任力”真不是简简单单说几句就可以做到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戏剧人与乌镇的双向奔赴。乌镇信任他们,他们也信任乌镇,懂得艺术与商业、戏剧节与日常经营的分寸。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乌镇,珍惜乌镇。所有参与其中的导演、编剧、演员、志愿者、媒体记者等等,都以“我们的乌镇”自居,都是自己的事。


乌镇运营管理上有句话:将最大善意释放给游客。一直善意,就能收获善意;一直信任,就能收获信任。


乌镇有一种可怕的“克制力”。


最最重要的一点,乌镇始终保持一种可怕的克制力。在做大做强的氛围下,这太难能可贵了。


首先克制的就是商业上的冲动。乌镇戏剧节从没有冠名,用几位发起人的话就是以后也不会有。甚至每年乌镇酒店房间和戏票的套餐产品都是限定在一定范围,不是说为了卖房间就把票都给你经营了。今年只有7%的戏票是配给酒店房间套餐的。你只要稍微算下,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种克制。“乌镇戏剧节是独一无二的。在我心中,戏剧节就是戏剧节。我从来没有把戏剧节和商业捆绑在一起,也不想多提文旅融合。乌镇戏剧节就是一个纯粹的戏剧节。一年300多天忙忙碌碌,如果能有10天属于艺术,那对这个小镇而言是很幸福的。”


其次克制的是世俗化、媚俗化,乌镇始终坚持戏剧节的纯粹。乌镇戏剧节有它的文化形象,它不媚俗,而且一点都不沉闷,一点都不轻浮。每年都有很多观众表示,很多剧看不懂,就不能多请点通俗意义上大家都看得懂的剧吗。也有人问为什么不关注当下,为什么没有现实题材,或者不回应一些热点话题。用孟导和赖老师的话就是,乌镇戏剧节有一种“凌厉”的感觉,它的作品不是你的心灵鸡汤那么简单,实际上是伴随着你成长。是潜移默化的关注世界,润物无声的关怀人类。


最最重要的克制,就是求大、求新、求变。今年是乌镇戏剧节第十一届,按中国人的习惯,新一个十年的起步,是不是该有个十年规划啥的,也有媒体问几位发起人,但大家都不喜欢谈这些。乌镇戏剧节习惯的是一年一年挪着走,虽然大家信誓旦旦要办百年戏剧节,但也从没有一个百年的宏大规划。一成不变固然不好,老是变又何尝不是毒药。赖声川老师回答的特别好:“我们一向稳定成长,我们觉得戏剧节不在大,事情不一定要新,好就对了,只要办得好,这就是我们的重点。”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


乌镇戏剧节值得你千里奔赴。尤其是文旅人,都应该去看一次。


乌镇到处都是水,剧场也像一面镜子,会看到自己——去乌镇戏剧节吧,至少给一次机会,好好看看自己。(完



今年乌镇戏剧节开票信息


首轮开票时间为

8月17日10时


第二轮开票时间为

9月3日10时


大麦平台


作者丨张遵宝

题图丨第十届乌镇戏剧节嘉年华巡游


往期阅读

三瓜公社(濒临死亡)启示录

合肥马拉松,配不上合肥

安徽三个明星村的不同命运

“大黄山”能走多远?

文旅局,请说人话



欢迎点赞、在读和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城乡更新局
关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 关注这个时代的宏大与渺小。 关注我们自己,关注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