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又心
书接上文
· “包公祠”(《府治合肥县城图》) ·
▲ 来源:康熙《庐州府志》
此前——乾隆三十六年(1771),准礼部咨,为包孝肃公祠设立奉祀生一名,负责其祭祀事务。嘉庆六年(1801),知县左辅到任伊始,即下令将包公祠整修一新。又利用祠西颓基建屋3间,恢复“回澜轩”旧制,为官员、士人休息及饮宴之处(即官厅)。按《江南通志》,回澜轩“盖为公设也”。
· 左辅《修包孝肃祠堂记》 ·
▲ 来源:嘉庆《合肥县志》
· 回澜轩(2020年) ·
▲ 摄影:高博
紧接着——咸丰三年、四年及八年(1853~1854,1858),太平军数次攻打庐州,包公祠再遭强烈破坏,一时“祠宇荡然无存”。同治二年(1863),浙江提督鲍超率军抵达庐州后,寻访包公祠旧址,见状即解囊捐资重建。因“城甫克复,无从购料”,因陋就简仅建成正殿两进,“为祭祀之所”。
· 太平军攻克庐州(1854年) ·
▲ 来源:《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
光绪八年(1882),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因母亲病故返回家乡合肥。里居期间,他目睹了包公祠残墙碎瓦,决意捐资重建。与其兄湖广总督李瀚章筹捐2800两银,委托光禄寺署正张文燕负责此事,经知府黄云协助,九年(1883)开工,仅5个月的时间即建成,建筑规模空前宏大。翌年(1884),李鸿章亲撰《重修包孝肃祠记》,刻碑立于祠右。
· 香花墩图 ·
▲ 来源:光绪《香花墩志》
· 李国蘅《香花墩井亭记》 ·
▲ 来源:民国《香花墩志》
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府龚镇湘在包公祠东南濒河处建流芳亭,此处即明代流芳台旧址。此外——包公祠东旧有亭,祀奉包公夫人及子、媳。道光重修时,亭废乃移祀至祠西精舍3间,并追祀包公三代,以示尊崇。按王尚辰诗自注,香花墩前旧有清心亭、直道坊。诸如此类,皆终止于咸丰之乱。
· 香花墩图(1916年) ·
再者即墩,除“香花墩”外,时因包公祠又有“包墩”之称。墩以石桥通南岸大门,大门与照壁夹路相望,此路即前文所言的南郊大道——自南薰门出,过桥至包河南岸(即南门口)一分为二:一路缘岗向西南,通往茶亭(今稻香楼宾馆门前);一路沿河向东北,折北至时雍门外,约合今包公园内东西道路。
关于包公祠建筑群,还有一些细节可言。诸如,照壁题狂草“正气常存”四字。大门旁有耳房两小间,供守祠者居住。大门左壁有嫁入包族的周、丁二氏节孝牌坊。正门题“孝肃祠”三字,两侧分题“廉顽”“立懦”横额。正殿木龛中有包公塑像两尊,一坐一立,龛东侧有遗像石刻(高约6尺),殿内匾额、楹联颇多。
· 庐州包孝肃祠 ·
▲ 来源:资料图片
回澜轩无题匾,墙上刻有《宋史·包拯列传》,廊边设有休息椅,供游人坐憩。祠中还设有茶座,可品茗。井亭,系圆空式,题名为“香花井”,又称“廉泉井”。经数十年流传后,廉泉故事更加完整,但杜撰色彩明显。每年春夏,香花墩“丰草绿茵,树木葱茏”,包公河“绿叶平铺,香风拂面”,时人比于西子湖畔。
· “合肥包公祠”(1946年) ·
▲ 来源:《东南日报》
· 包公祠(1946年) ·
▲ 摄影:林安乾
· 包公祠(1947年) ·
▲ 摄影:甘来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年(1935),合肥修建通往南乡的乡村土大路,时称南郊公路(即今芜湖路),路基宽7米,路面宽3.5米,泥结碎石铺就,晴天可勉强通车。三十四年(1945)底,省公路局迁往合肥后,这条公路得到了恢复。包公祠门前有路与之相通,丁字路口处设“合肥包孝肃公祠”牌坊,系李品仙重修时所建。坊后两旁原有包公后裔住宅,抗日战争期间“全遭烧毁殆尽”。
· 包公祠(1947年) ·
▲ 来源:《安徽省会警察局辖区全图》(黄欣提供)
· 包公祠牌坊(1948年) ·
▲ 来源:合肥包公园
1950年,合肥市立第五初级小学(今合肥市青年路小学)在包公祠内创立。1953年,市政府决定在包河兴建公园。1954年,包河公园修建委员会成立,由省政府拨款20万元,于3月即动工整修包河。一年中完成浚河土方13.57万立方米,将香花墩东西两端延伸百余米。1956年,修葺包公祠,筑砌包河驳岸。1961年,包公祠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期间,包公祠遭到严重破坏,除主体建筑保留外,包公塑像和石刻像被砸,匾额被毁,廉泉亭被拆。1966年,公园改称“人民公园”。1979年,恢复原名,重修包公祠、回澜轩、廉泉。1980年,在祠西新建曲桥,沟通包河两岸。1981年,重建流芳亭。同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包公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修葺一新的包公祠”(1980年) ·
▲ 来源:《合肥报》
· 包公祠(1987年) ·
▲ 来源:《合肥概览》
自1979年重修起,有关部门陆续复制了一部分碑记、楹联、匾额及石像等,置于祠内。大殿正中端坐包公塑像,高8尺,比原像稍大,呈古铜色,正气凛然。像前悬挂“色正芒寒”“庐阳正气”“节亮风清”三方横匾。1984年,塑像西侧增制“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复制品,上悬“铁面冰心”横匾。东西两厢设为陈列室。
· 包公祠(2023年) ·
▲ 来源:合肥文化旅游发布
此外——祠东侧的廉泉亭,为六角钻尖亭,亭上天花板中雕有一圆形彩绘龙像,栩栩如生,正对井口。祠西南濒河处的流芳亭,为歇山亭,倒挂上雕梁画栋,三面临空,配“美人靠”,西壁有“尺幅窗”,亭内设一圆石桌,配四只坐凳。1991年,包公史实故事彩塑馆(1999年改为包公故事蜡像馆)在祠东侧落成……
在海内外修建的包公祠庙中,合肥包公祠可以说是修建年代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所。自北宋治平三年(1066)庐州兴化寺仁岳禅师创立包孝肃公祠,迄今已有958年的历史。而今址——按明弘治元年(1488)庐州知府宋鉴创立包公书院,至今亦有536年。古风古韵犹存,文化底蕴深厚,亦不失新气象。
· 包公祠(2023年) ·
▲ 摄影:王牌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 特别企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