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山河海阳”,合肥曾经还有哪些市辖区?

民生   历史   2024-11-25 11:30   安徽  

▲ 摄影:王牌




距今约1500年前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有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市”指古代的市场、市集。后来的读者每每读到此句时,既为木兰的孝顺勇敢叫好,亦不禁感慨当年商业的繁荣。千年以后,距木兰故里不远的合肥市,也出现了东市、西市、南市、北市齐聚的奇观,只不过它们在这里,均是市辖区的名字。于是便又有了新话题——除了“山河海阳”,合肥曾经还有哪些市辖区?

——引子


/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数字命名 /


1949年1月21日,合肥和平解放。1月31日,根据江淮区党委决定,成立中共合肥市委。2月1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成立,即宣告“合肥市”的诞生。为适应城市的管理与建设需要,合肥市下辖3区2镇: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一直属镇、第二直属镇。设区初期,各区人民政府机关尚未健全


· 合肥市人民政府机关设在原县政府内 ·
▲ 来源:资料图片

金斗河北至大东门及北门外大小岗为第一区(工业区)。洗马桥起,经和平桥巷、孝义巷、洗马塘巷、小南门至包公祠,东至城墙及金斗河以南为第二区(商业区)。金斗河南,范巷口、小南门以西,西至二里街的赵岗、仰湾为第三区。从大东门外至火车站为第一直属镇,小东门外沿河街道为第二直属镇。

· 合肥市现状图(1949年) ·

▲ 来源:资料图片(又心注)


· 合肥市辖四区基层组织一览表(1949年) ·

▲ 制表:又心


3月,第一直属镇与第二直属镇合并,改建为第四区。同时,根据市政府局、区长联席会议案精神,废除伪镇级组织和保甲制度,各区建立若干个街及村、乡等基层组织。9月,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不满10万人口不予设区”的规定,撤销区级建制,成立警政合一的9个派出所。1950年5月,全市改建为5个派出所。

· 合肥市辖警政合一派出所一览表(1949~1951年) ·

▲ 制表:又心


早期市辖区的演化与探索 /


1950年1月,组建城郊区,辖城东、东外、张洼等3个乡。早在1949年2月中旬,皖北行署为方便合肥新建机关、工厂、学校的征地工作,便将这3个乡自肥东县划归合肥市,由市民政局代管。1951年1月15日,城郊区人民政府成立,辖城东、东外、张洼及城南、金斗、德胜、北外、卫岗(从肥西划进)等8个乡。

·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指令(1951年) ·
▲ 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1951年8月,合肥市人口超过10万,经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决定和批准,恢复区级建制。11月,以原第一、二2区范围成立东市区人民政府,以原第三区范围成立西市区人民政府,以原第四区范围成立车站区人民政府。东市、西市、车站、城郊,再次恢复到“四区”的政区格局,此时市辖区管辖面积已远超从前。

· 合肥市人民政府报告稿(1951年) ·

▲ 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车站区”,名称延续了1949年3月成立的车站乡,以及同年9月成立的车站派出所。顾名思义,以其辖域内分布着火车站、汽车站而得名,此外三里街机场亦在附近,是当时合肥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1954年开始,一大批企业从上海陆续内迁合肥,而车站区是其主要目的地。


· 合肥火车站(1949年) ·

▲ 来源:《日昌百年》


1952年8月,原城郊区划分为东郊区、西郊区。1955年1月6日,东郊区和西郊区又合并为郊区。11月,市委根据有关“地方设立三级政府”的精神,撤销郊区人民政府,改设为郊区区公所。1955年4月至1956年5月间,根据《组织法》相关规定,除郊区外,各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相继更名为区人民委员会。

· 合肥市区略图(1957年) ·

▲ 来源:《图说合肥城市记忆》(又心注)


· 合肥市(1958年) ·

▲ 来源:《安徽分县图》(又心注)


1958年7月14日,中共合肥市委印发第49次常委会议《关于区划问题》的决议:取消郊区,以原3个市区、1个郊区为主,改为中市、东市、南市、北市4个区。其中,合并东市、西市两区,改称中市区;车站区改称东市区,并与南市区、北市区分配了原郊区管辖范围。由于某些原因,该决议并未执行。


· 中共合肥市委常委会议决议(1958年) ·
▲ 来源:合肥市蜀山区档案馆

1959年5月,从巢湖周围4个县沿湖地带划出部分农村,设立巢湖(水上)区。7月,郊区区公所改建为郊区人民委员会。当年底,为纪念毛主席视察蜀山人民公社一周年,遂计划将郊区更名为蜀山区,并着手改建工作。1960年3月17日,郊区正式更名为蜀山区,机构和区域未变,实际运营仅2个多月。

· “巢湖区开展夏季捕鱼”(1959年) ·
▲ 来源:《合肥日报》


· “蜀山区大批干部走上生产第一线”(1960年) ·
▲ 来源:《合肥日报》


1960年5月底,合肥市实行城市人民公社化。根据市委指示,东市区更名为南市区,车站区更名为东市区,蜀山区更名为北市区,西市区名称不变。各区成立人民公社管委会,与既有的区人委系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人民公社下辖若干个分社。于是便诞生了引言提到的“奇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4区。


· “南市”与“北市”(1960年) ·
▲ 来源:《合肥日报》


· 城市人民公社化(1960年) ·
▲ 摄影:马昭运


1961年4月,撤销巢湖区。1963年5月至8月间,撤销各城市人民公社和下属分社。5月,恢复成立郊区区公所。8月,根据市人委《关于南市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南市区更名为中市区。“文革”开始后,各区党政机关遭受冲击而陷于瘫痪,不久即成立各区革命委员会,各区区名均未改变。


· 合肥市人民委员会文件(1963年) ·
▲ 来源:合肥市蜀山区档案馆


· 合肥市人民委员会文件(1963年) ·
▲ 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 改革开放以来:“山河海阳”的形成 /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各区革委会仍然存在。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各区改革命委员会为人民政府,并同时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此后,中市区、东市区、西市区和郊区亦稳定了下来。


· “郊区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1979年) ·
▲ 来源:《合肥报》

1985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合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调整部分市区区划的通知》。将原属西市区管辖的光明、益民、安庆路、亳州路4个街道划归中市区,原中市区管辖的巢湖路、包河2个街道以及郊区部分村庄划归西市区。至此,西市区完全退出城墙以内范围,开启跨越环城公园、拥抱一环路的新时代。

· 中共合肥市委文件(1985年) ·

▲ 来源:合肥市蜀山区档案馆


· 西市区行政区域示意图(1985年) ·
▲ 来源:《合肥市蜀山区志》


上世纪80、90年代,以“X市区”命名市辖区的现象已十分少见。省内也只有蚌埠市与合肥市相同,下辖中市区、西市区、东市区和郊区。各市辖区中,或以山水命名,如八公山、烈山、铜官山、花山、雨山、黄山、马塘等,或以集镇命名,如田家庵、谢家集、潘集、金家庄、屯溪等,其他亦与在地文化有关。


· 安徽省各地级市辖区一览表(1989年) ·
▲ 制表:又心


或许正因这种“独特性”,引发当时人们广泛的思考。一方面,城市空间已不适应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尤其是实行“城乡分离”——市区与郊区并举,给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成为阻碍。另一方面,使用简易方向命名市辖区,与其他城市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亦与合肥文化深厚的城市形象不相符合。


· 合肥市郊区图(1991年) ·

▲ 来源:《合肥市郊区志》


于是——2002年3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合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安徽省人民政府调整合肥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市区面积扩大了76.3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4.62万人。原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和郊区,分别更名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沿用至今,各区名称未变。

· 中共合肥市委文件(2002年) ·
▲ 来源:合肥市蜀山区档案馆


庐阳区,取自合肥旧时别称“庐阳”,详见《“霸都”不好听?且看千年合肥有哪些别名雅号?》一文。瑶海区,取自位于区境内的“瑶海公园”,而该公园以地处原七里塘村姚海冲自然村,并结合“天上瑶池”的传说,故得名。蜀山区和包河区,取自位于区境内的“大蜀山”和“包河”,往期多有提及,在此不作敷述。四区区名各取第二个字,合称“山河海阳”,因“阳”“洋”同音,亦作“山河海洋(阳)”。


· 大蜀山(2023年) ·

▲ 摄影:王牌


/ 札记 /


本篇梳理了合肥市辖区名称演变历程,个别时间段稍稍提及部分辖域情况,但不以其为主,将另行撰文作详细探讨。引言提到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是这一路历程中的一道缩影,亦为市辖区的探索与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有学者曾撰文称,在计划经济时代,郊区环抱市区的区划格局,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保证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中心城区建设上功不可没。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城市的向外发展,则与郊区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 合肥市郊区政府 ·

▲ 来源:《合肥市郊区志》


2002年“山河海阳”的出现,基本奠定了合肥全新的城市版图,绘就了“大城”的雏形,千年古城迎来复兴,产业新城日新月异。高新区、经开区、新站高新区、政务区、滨湖新区……合肥自此踏上了从“环城”到“环湖”的新时代!2011年,随着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合肥正式喊出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口号!迄今仍深入人心。


· 合肥市委市政府(2021年) ·

▲ 摄影:王牌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合肥市地图(2023年) ·

▲ 来源: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 特别企划 -

回望2023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合肥雅号 | 合肥古称

大气地名(上) | 大气地名(下)

数字地名(上) | 数字地名(下)


- 山河湖海 -
山(上) | 山(下)
大蜀山 | 小蜀山 | 四顶山 | 姥山
卫山 | 笔架山蔡大山 | 撮造山
金斗冈
南淝河(上) | 南淝河(下)
派河(上) | 派河(下)
曹操河 | 虹桥河金斗河 | 九曲水
小史河 | 板桥河逍遥津 | 淮浦渡
石头塘 | 梁家池 | 龚大塘雨花塘

包河 | 银河 | 石河黑池坝

堰城坝 | 县桥鼓楼桥 | 永乐桥

廻龙桥 | 小史桥 | 肥宁桥 | 虹桥

官渡桥 | 戴安桥


- 城门水关 -

金斗门威武门 | 南薰门拱辰门

旧水西门水西门

东水关 | 西水关


- 楼台亭阁 -

合肥十大楼阁

府署 | 府学金斗驿

县署 | 县丞署

镇淮楼 | 五凤楼 | 尚节楼 | 三牌楼

四牌楼 | 思惠楼 | 秦淮楼 | 稻香楼

大钟楼 | 教弩台 | 子胥台 | 节妇台

望湖亭 | 江公亭来仙阁 | 逍遥阁
清风阁(上) | 清风阁(下)
大花园 | 蘧庄 | 洪家花园 | 浮庄

- 坛庙寺观 -
山川坛 | 郡厉坛 | 先农坛
圣姥庙 | 伍子胥庙 | 府文庙 | 府城隍庙
龙王庙 | 二郎庙 | 太平庙 | 关帝庙
三坊庙
 中圣宫 | 天后宫
包公祠(上) | 包公祠(下)

三孝祠 | 龚氏祠 | 范氏祠

万寿寺 | 明教寺 | 开福寺 | 朝霞寺
宝佛寺 | 宝莲寺 | 华藏净寺 | 三里庵
万福庵

- 街巷里弄 -
拱辰街 | 横街 | 双岗街 | 二里街
坝上街崇德街 | 县桥街
百花井巷 | 二郎庙巷 | 北油坊巷 | 撮造山巷
九狮河巷 | 河滨园巷 | 操兵巷 | 花园巷
团结巷 | 哑巴巷 | 勤劳巷 | 仁爱巷
一人巷 | 双井巷 | 三元巷 | 四古巷
庐江巷 | 三坊庙巷 | 万福庵巷
爱国巷 | 人民巷 | 廻龙巷 | 龚湾巷

- 地标商圈 -
三孝口 | 七桂塘 | 城隍庙 | 范巷口
四牌楼 | 三牌楼 | 百花井 | 大钟楼
三里庵 | 南七 | 骆岗 | 花冲
磨店(上) | 磨店(下)

- 老 字 号 -
洪远记 | 王太和 | 刘鸿盛 | 南门小学
联一书社 | 四牌楼书店 | 解放电影院

- 城市风俗 -
合肥非遗 | 合肥酒史

- 区县地名 -
长丰县(上) | 长丰县(下)
水湖镇 | 上派镇

注:以上为“合肥城市地理”系列文章的关键词合集,部分文章存在同时触发多个关键词的情况。各栏目及链接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合肥城市地理”亦开通了原创图文合集,欢迎大家订阅!


· ENJOY ·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安徽分县图》《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蚌埠市志》《合肥日报》《合肥晚报》《合肥报》《合肥市志《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合肥市组织史资料》《合肥市政府志》《合肥老城志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合肥市东市区组织史资料》《合肥市郊区志》《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合肥市中市区组织史资料》《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合肥市西市区组织史资料》《合肥市蜀山区志》《合肥市瑶海区志》《合肥市包河区志》《合肥市庐阳区志》《图说合肥城市记忆》《日昌百年》及中国政府网、中国知名摄影家作品档案网、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合肥市图书馆、合肥市档案馆(档案观止)、合肥市蜀山区档案馆、空想无限、王牌美篇、往期文章等

合肥全攻略
衣食住行玩乐购,尽在合肥全攻略,它是你的精品生活指南,全能服务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