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合肥的“出路”在何方?

民生   历史   2024-07-07 14:50   安徽  

▲ 摄影:王牌




恰如其字面意思,标题答案即是——“亳州路”!哈哈哈,各位都没想到吧?在清溪东路开通前,这里曾是合肥老城区西北方向唯一的出城通道,横跨南淝河的亳州路桥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天的亳州路桥已是一座畅行无阻的新桥了,而它的前身“肥宁桥”同这条“出路”一起,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大明王朝……

——引子


从水西门演变说起



肥宁桥不是偶然出现的,与历史上的庐州城七门之一“水西门”有着直接关系。上期《县桥》曾提到——五代杨吴时期,张崇建罗城,于天祐十一年(914)前后即“造西水阊门”。“阊”即阊阖,传说中西方的天门,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若按方向,这里多加个“西”字是显然说不通的,便为后者,或与吴王故里有关。

· 殷文圭《后唐张崇修庐州外罗城记》 ·

▲ 来源:《钦定全唐文》


按其地理区位,西水阊门应由水陆两门构成,水西门及西水关自此肇始。明代学者有称:“胡陟增置东西水关”,或称郭振“拓城”所立。然查《宋史》,胡舜陟知庐州伊始“修城治战具”,并未明确记载“增置水关”,有借机推测之嫌,但即便如此,用“增置”是不合适的——如前文所言,水关创建久矣。


· 胡舜陟传(节选) ·
▲ 来源:《宋史》


· 宋金紫光禄大夫太师(胡)舜陟公像 ·
▲ 来源:《安徽绩溪胡氏宗谱》


西水关立于肥河入城口,设2孔。一方面调节着城区河段(宋代称“市河”,明代称“金斗河”)的水流,起到拦蓄洪水、提供水源的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承接肥河上游的船闸入口,为航运交通提供便利,直接推动了庐州城市经济繁荣。而在西水关南侧另建有水西门,作为西北陆路上的出入通道。


· 水西门与西水关(《藏舟草色》) ·
▲ 作者:夏云


时间来到——明正德五年(1510),刘六、刘七起义。一度活跃在山东、河南,意欲南下……与此同时,徐钰出任庐州知府。到任刚3天,他便下令修缮城墙。战备内容还包括“葺器械、操矢石、治沟堑、立砦隘、塞水关”等,各项工事依次进行。自六年(1511)七月开工,至七年(1512)二月告成。


· 高诲《修城记》 ·
▲ 来源:万历《合肥县志》

期间,因水关“相其势不可守”,徐钰遂考虑堵塞之,并将肥河导入北濠,以确保城池安全。寮佐皆知肥河入城的重要意义,纷纷面露难色而不知所措。此时,有一风水先生打破了尴尬局面,据他说道:“水宜从龙,今河势穿中城而直下,堪舆家谓之‘水破天心’,法所甚忌,塞之便。”最终众人为城防作出妥协。


· 明代肥河改道示意图 ·

▲ 制图:又心


嘉庆《合肥县志》披露了更多细节。徐钰在塞水关的同时,废弃了原有旱西门(即旧水西门),于西水关北侧另辟水西门,设楼3楹,修筑瓮城,顶有石台。刚完工不久——七年(1512)五月,起义军由六安趋庐州,眼看城池固若金汤,不敢进犯转而北上定远,警报解除……一时化解了攻城危机。

· “旧水西门”与“水西门”(《合肥县傅郭城图》) ·
▲ 来源:嘉庆《合肥县志》

肥宁桥的诞生



通过塞水关一事,虽然让城池获得了暂时保全,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的。时人潘镗曾在《闭水西关记》中,对后人劝言:“嗣是者尚时加葺,以导其势焉,毋激之怒而或垫民居也。”让自然粗犷的河流改道走人工运河,其实是要承担较大风险的,而在各段城濠中,又以此次的东、北二濠为最浅最窄。

· 潘镗《闭水西关记》 ·
▲ 来源:万历《合肥县志》

· 明清时期庐州城护城河一览表 ·
▲ 制表:又心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嘉靖二十三年(1544),张瀚上任知府伊始,恰逢境内大旱。“发粟、省耕、禁粜贩、缓征输”,几番赈灾减税而“泽未究”,但问题恰恰出在了水源上——“行阡陌间,见平畴千里,遇雨则流散,莫解潴蓄”。于是便下令大修水利,“疏凿”河流,“长渠广堰”,虽仍有饥荒,但得以“小收”。

· 庐州府城(《庐州府图》) ·

▲ 来源:嘉靖《南畿志》


不料到了夏季,河水暴涨,大水冲毁了庄稼和房屋,百姓苦矣。见此情形,他不禁叹道:“此障其流而不知行者也。如涝何?”一不做二不休,张瀚果断决定:在水西门外建桥一座,横跨肥河;启用西水关故堤,使肥河重新“纵流入城市”,向东由东水关流出;疏浚西北12条河流,并汇入巢湖。此次治水成效显著。


· 大事记(节选)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除水西门桥外,张瀚亦于“濠西支流”及“大桥而北,贯城而东”各建小桥,“以杀其冲”。诸桥皆为石拱桥,其中大桥设3孔,长15丈3尺、宽1丈8尺、高3丈,而小桥设1孔,长3丈5尺、宽1丈2尺、高1丈3尺。工料等费用由官民共筹解决,“无科扰督责之繁而事集”。工程自二十五年(1546)二月始,至十月完成。


· 肥宁桥(《庐州府治之图》)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无为籍进士吴廷翰听闻此事后称:“兹水为民患久矣,至今而始宁。肥民亦庶几永宁乎!”欣然题下“肥宁桥”三个大字,遂得名也。张瀚对此则认为:“民生未易以宁,犹水。故曰防民者甚于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甚言不可障也。……水之止也聚,所欲其行也实,勿施其所恶,好恶因民而不与,是宁民。”

· 张瀚《肥宁桥记》 ·
▲ 来源:万历《合肥县志》

隆庆年间,人们在桥北首为张瀚建立生祠——“张公遗爱祠”(清代废为肥宁庵),内阁首辅王锡爵曾撰有《庐郡张公去思碑记》,以纪念其在庐州的德政事迹。万历《合肥县志》在刊录了《肥宁桥记》的情况下,却在《创设》中称:“淝宁桥,嘉靖乙巳(1545)知府张瀚建”,二者时间相差一年,不知何故。

· 张瀚宦迹图卷(局部) ·
▲ 作者:张瀚


· 王锡爵《庐郡张公去思碑记》 ·
▲ 来源:《王文肃公文集》


明清两战水西门



自肥宁桥落成后,由水西门过肥宁桥向合肥西北方向开辟了一条道路。从《肥邑疆域图》来看,此路经四里河、土山西麓(今岗集镇北)至寿州界(今吴山镇)附近,与铺路(清乾隆五十五年升级为驿路)汇合,后自肥宁桥北首分出一路,直接汇入铺路,以上即今亳州路及合淮路、四里河路部分路段的前身。

· 水西门外(《肥邑疆域图》) ·

▲ 来源:万历《合肥县志》


肥宁桥,肇建于明,清及民国沿用之,数百年风雨朝夕。而另一边的水西门与西水关就“热闹”了。自塞西水关后,各项功能尽失,河道逐渐淤塞,修浚兴废无常……往期多有提及,毋庸赘述。而水西门因偏离城市中心,且临近区域以圩田、村庄为主,人烟稀少,仅凭地形作守,城防略显薄弱,故多兴兵事。


· 水西门(1940年) ·
▲ 摄影:铃木实


崇祯十五年(1642),张献忠攻陷舒城,即欲谋取庐州。恰逢此时——提学御史徐之垣前来督察考试,遂乘机伪装成生员进入府城,计划里应外合。夜半三更,城外起义军由小蜀山飞驰城下,选拔13人由将军庙处登城后,大开西门放兵进城,徐之垣及知府郑履祥、知县潘登贵等人听闻连忙纷纷逃走……


· “将军庙”与“西平门”(《合肥县傅郭城图》) ·

▲ 来源:嘉庆《合肥县志》


将军庙位于旱西门与西平门之间(遗址在今环城西路与淮河西路交叉口)。庐州府通判赵兴基分守水西门,闻知形势变化,穿着朝衣朝冠,持刀下城楼与敌军战斗,斩杀数人并骂不绝口,最终因寡不敌众,身受重创而战死沙场。事后经名将史可法上奏朝廷后,赵兴基被追赠为河南佥事,其事迹亦载入《明史》。


· 赵兴基传 ·
▲ 来源:《明史》


200多年后,大战再次降临水西门。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十二日,太平军胡以晃、曾天养率部万众包围庐州。刚刚出任安徽巡抚的江忠源,于2天前由湖北赶到庐州,并将城防部署完毕,准备固守待援。考虑到“水西门垣卑狭,城外坡陇高……贼必据而附攻”,江忠源遂亲自领兵把守水西门。


· 相翁都督大人(江忠源)玉照 ·
▲ 作者:佚名

太平军在庐州城外遍筑木城土垒,并在护城河上扎木筏、搭浮桥。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地雷炸毁大西门城墙十余丈,因被阻未能入城。翌年(1854)一月九日,又炸毁水西门城墙8丈余,守城清军面临“军饷告竭,借贷无穷,于药无多,诸物不备,援兵虽集,未能直抵城下”的绝境,一度军心涣散、斗志尽失。

· 太平军攻克庐州(一) ·

▲ 来源:《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


一月十四日深夜,太平军在水西门发起总攻。首先用地雷炸毁城墙数十丈,顺其缺口一涌而上。突破口以外的太平军“自南门缘梯入”,很快占领了四周城墙。江忠源拔刀欲自刎,被左右亲兵阻止,都司马良勋背着他逃走。转战至水关桥时,已身受七处创伤,遂投入桥下金斗河(即“古塘”“关塘”)而死。

· 太平军攻克庐州(二) ·
▲ 来源:《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


“城破捐身葬碧溪,潺潺流水永含凄。丰碑高峙垂杨岸,日暮愁闻杜宇啼。”江忠源死后,被追赠为总督、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忠烈。同治二年(1862),在前大街旧县丞署东(今长江中路300号)创建“江公祠”,并在水关桥(今杏花小区内)建立碑亭,即“江公亭”,刻有曾国藩书“江忠烈公殉难处”。


· 水西门与江公亭(1956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从肥宁桥到亳州路桥



新中国成立初期,肥宁桥保存完好。省劳改部门创办的新生钢厂,兴建于肥宁桥北首西侧(今世纪家园附近)。后由该厂管辖的劳改人员,在桥北原有土路的基础上,开拓土埂、填平洼地建成马路。1956年5月15日,合肥市人民委员会布告为“亳州路”(即环城西路至建华窑厂段),长约1470米,宽约20至23米。


· 肥宁桥(1954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而在“亳州路”诞生2年前——1954年夏,肥宁桥中孔被大水冲毁。随后,有关部门将中孔改建为撑架式木桥。后因该木桥腐朽,行车危险,遂于1957年在其上游30米处,新建一座半永久性支梁木结构的下承式撑架木桥,总长46.2米,宽5.5米,以维持短期内交通运输需要。新旧二桥一度构成“双桥”模式。

· 肥宁桥(1965年) ·
▲ 摄影:金石声

“大跃进”口号提出后,1958年6月28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利用党费和结余经费在合肥市北郊(今柏景湾附近兴建省委机关钢铁厂。1961年11月并入合肥特殊钢厂,即合钢三厂的前身。同一时期,濉溪路、亳州路一带还分布着部分食品加工工业和化工工业,初步形成合肥三大工业区之一——北郊工业区。

· 省委机关钢铁厂(1959年) ·
▲ 摄影:董青


1976年底,由于新桥木质腐朽,遂告知禁止车辆通行,进出北郊和市区的车辆需至阜阳路桥绕道4公里以上。为此,市政府决定在木桥上游50米处建新桥(后改在原肥宁桥基址上)。该桥由市规划设计院吴贻松设计,1981年4月由市基建局组织施工。翌年4月30日,大桥竣工通车,工程投资122.88万元。


· 肥宁桥(1979年) ·
▲ 来源: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成的亳州路桥,上部结构为应力RCT型支架桥,3跨净孔分别为中孔跨径25米,两边孔跨径各20米,桥总长76.8米(含桥台),桥面宽16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两边人行道宽各2米。桥面总面积1228.9平方米,梁底标高18.5米,下部结构系RC桥墩。设计荷载汽车15吨,挂车80吨,防震烈度7度。


· “亳州路大桥今日举行通车典礼”(1982年) ·

▲ 来源:《合肥晚报》


原石拱桥和木桥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拆除。1985年12月,华佗塑像落成于亳州路桥首,作者程慰慈。该塑像高5米多,华佗左手揣着药葫芦,右手拿着手术刀,坐在岩石上,仿佛正在问诊,是继张辽塑像后又一尊纪念性雕塑。塑像曾参加1984年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览会,广受业内专家好评。


· “华佗塑像在亳州路桥落成”(1985年) ·
▲ 来源:《合肥晚报》


· 华佗塑像(1987年) ·
▲ 来源:寻觅安徽的似水流年

再来说说水西门和西水关。水西门及旱西门于1952年随城墙拆毁,今亳州路桥南首即水西门遗址,沿环城西路向南百余米——与阜南路交叉口即旱西门遗址,自此段至长江中路止,可以清晰看出地势,这便是古城墙基址。而西水关于1955年移建至六安路北首,并改名为北门闸。水关内的金斗河西段于上世纪80、90年代相继填埋湮没,最后仅存的杏花泵站内半亩关塘则于本世纪初消失……

· 西水关(1965年) ·
▲ 摄影:金石声

札记



近年来,有关部门将环城西路跨阜南路的立交桥命名为“水西门桥”,犹如当年宿州路桥被命名“拱辰门桥”,究其本质——都是为了所谓赋予“文化”而强加附会。后者至少还可以辩称,原桥早已不在了,原址上亦未设桥……而前者又怎么说呢?基于原水西门桥建成的亳州路桥,又为何不能改为“水西门桥”或者“肥宁桥”呢?一边想“讲故事”,另一边又在作错误的引导,“故事”又怎么能“讲得通”“讲得对”呢?不能因为今天“出路”变多了,便忘了当年“来时的路”啊!


· 水西门桥(2023年) ·
▲ 摄影:李昌盛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亳州路桥(2023年) ·

▲ 摄影:又心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 特别企划 -

回望2023 | 合肥雅号 | 十大楼阁


- 山河湖海 -

大蜀山 | 小蜀山 | 四顶山 | 姥山

卫山 | 撮造山 | 金斗冈

南淝河(上) | 南淝河(下)

曹操河 | 虹桥河金斗河 | 九曲水

小史河 | 板桥河逍遥津 | 淮浦渡

石头塘 | 梁家池 | 龚大塘雨花塘

包河 | 银河 | 石河黑池坝

堰城坝 | 县桥鼓楼桥 | 永乐桥

廻龙桥 | 小史桥 | 虹桥 | 官渡桥

戴安桥


- 楼台亭阁 -

府署 | 府学金斗驿

县署 | 县丞署

镇淮楼 | 五凤楼 | 尚节楼 | 三牌楼

四牌楼 | 思惠楼 | 秦淮楼 | 稻香楼

大钟楼 | 教弩台 | 子胥台 | 节妇台

望湖亭 | 来仙阁 | 逍遥阁
清风阁(上) | 清风阁(下)
大花园 | 蘧庄 | 洪家花园 | 浮庄

- 坛庙寺观 -
山川坛 | 郡厉坛 | 先农坛
圣姥庙 | 伍子胥庙 | 府文庙 | 府城隍庙
龙王庙 | 二郎庙 | 太平庙
 中圣宫 | 天后宫
包公祠(上) | 包公祠(下)

三孝祠 | 龚氏祠 | 范氏祠

万寿寺 | 明教寺 | 开福寺 | 朝霞寺
宝佛寺 | 宝莲寺 | 华藏净寺 | 三里庵

- 街巷里弄 -
拱辰街 | 横街 | 双岗街 | 二里街
坝上街崇德街 | 县桥街
百花井巷 | 二郎庙巷 | 北油坊巷 | 撮造山巷
九狮河巷 | 河滨园巷 | 操兵巷 | 花园巷
团结巷 | 哑巴巷 | 勤劳巷 | 仁爱巷
一人巷 | 双井巷 | 三元巷 | 四古巷
爱国巷 | 人民巷 | 廻龙巷 | 龚湾巷

- 地标商圈 -
三孝口 | 七桂塘 | 城隍庙 | 范巷口
四牌楼 | 三牌楼 | 百花井 | 大钟楼
三里庵 | 南七 | 骆岗 | 花冲
磨店(上) | 磨店(下)

- 老 字 号 -
洪远记 | 王太和 | 刘鸿盛 | 南门小学
联一书社 | 四牌楼书店 | 解放电影院

- 区县地名 -
长丰县(上) | 长丰县(下)

注:以上为“合肥城市地理”系列文章的关键词合集,部分文章存在同时触发多个关键词的情况。各栏目及链接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合肥城市地理”亦开通了原创图文合集,欢迎大家订阅!


· ENJOY ·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全唐文》《宋会要》《宋史》《明史》《南畿志》《庐州府志》《合肥县志》《张瀚宦迹图卷》《王文肃公文集》《张献忠陷庐州纪》《安徽绩溪胡氏宗谱》《合肥名胜杂咏》《写真周报》《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安徽省志·军事志》《合肥市志》《合肥晚报》《合肥概览》《合肥老城志略》《合钢志》及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全国报刊索引、孔夫子旧书网、日本内阁文库、犹他家谱学会、北京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图书馆、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画报、合肥市图书馆、合肥市亳州路小学、寻觅安徽的似水流年、浴光喵、往期文章等

合肥全攻略
衣食住行玩乐购,尽在合肥全攻略,它是你的精品生活指南,全能服务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