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无数次四牌楼,你留意到三坊庙巷了吗?

民生   历史   2024-11-16 15:15   安徽  

▲ 摄影:又心




若说起合肥最火爆的商业街区,淮河路步行街一“发话”,四下里无人再敢言语。合肥老城这道靓丽的风景线,继传承千年商业文化后,又受到现代城市交通的惠泽——两条地铁线路纵横连接其首尾。其中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以四牌楼站联系淮河路步行街西首,此段由长江中路、宿州路,并经四牌楼、基督教堂、鼓楼、十字街等节点,自然而巧妙地形成一条文化深厚的漫游路线。正是在这条路线上,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三坊庙巷”,你留意到了吗?

——引子


/ 三坊庙与五显庙 /


翻阅历代典籍,“三坊庙”似乎只是合肥的“独家记忆”。无论是庙名,还是后来衍生的巷名,都紧紧与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回头来看——古人的命名密码,要么反映其地理位置和建筑特征,要么体现了宗教信仰和文化寓意,有些则受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等等。与上述情形相比,三坊庙则显得有些“特殊”。


· 三坊庙巷(2018年) ·
▲ 摄影:又心

何谓“三坊”?民间曾流传一则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合肥城内发生一起无头凶杀案,罪犯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致使查案进入瓶颈,县官一时糊涂多次错抓了人。后来,朝廷派来一位清官,一上任就开展了三次微服私访,终于查到真凶,并将其绳之以法。后人为纪念他,在这里建立“三访庙”,久之演变为“三坊庙”。

· 色正芒寒 ·

▲ 摄影:王牌


这个故事反映了旧时民众对于清官的企盼和推崇,与当时贪腐横行、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当然,民间故事毕竟只是“故事”,无法准确地反映名称由来的真实情况——史志未见“三访庙”,更无相关记载。倒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府县志中,点明了一条重要线索:“五显庙,俗称三坊庙”。


· “五显庙”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何谓“五显”?五显神,别称五显大帝、五显灵官、五路财神等,隋唐时期发迹于婺源、德兴一带,后经徽州商人的传播,其信仰从地方走向全国,继而得到了朝廷(尤其是宋、明两朝)的认可和封赐。关于五显神之姓名,历来说法不一,有宋萧永福五子、齐柴姓五兄弟、陈顾野王五子、五姓江洋大盗、五兄弟中行五等诸说,也有以华光菩萨为五显者,不一而足。


· 五显神 ·

▲ 来源:五显祖庭


明代,五显庙在各地分布已较为普遍。以庐州府为例,其管辖的合肥、舒城、庐江、巢县、无为、六安、霍山、英山等州县,均有崇祀五显的记录,并突破了道家限定,为其他信仰所接纳。建筑形式有寺、庙、庵、殿、楼等,分布亦遍及城乡,整体数量不菲。值得一提的是,今舒城县五显镇,便以五显庙而得名。

· 五显镇 ·

▲ 摄影:张凌云


综上可知,三坊庙的本质为“五显庙”,祀奉五显神。在明万历元年(1573)修成的《合肥县志》中,曾记作“三妨庙”。万历三年(1575)《庐州府志》则改为“三坊庙”。“妨”,本义指损害、阻碍,迷信者以为因命相、时辰、方位等凶像而人造成的灾厄,显然表贬义,结合前后记载,应系作者笔误。


· “五显庙” ·
▲ 来源:万历《合肥县志》


既然确信名为“三坊”,祀主亦与现实人物无关,故而当重探字面本身。“坊”,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指街巷、里弄。据史载,北魏已出现“坊”的称呼。隋唐时期,以“坊”正式取代“里”,成为城市居民编户单位。明代庐州府城计19坊——大胆推测,此庙或为其中3坊居民集资所建,或位于3坊交界处,有待再考。


· “坊十九” ·

▲ 来源:万历《合肥县志》


/ 庐江巷与三坊庙巷 /


目前来看,关于“三坊庙”的具体位置,最早见于万历《合肥县志》:“在庐江巷口北”,而“庐江巷”并非首见,嘉靖《南畿志》提到的“巷十有二”中便有此巷。诸志虽未直接表明巷名来历,但在当时——显然还没有以管辖州县来命名街巷的传统,那么便与隋庐江郡移治合肥有关,后合肥亦因之别称“庐江”“庐郡”等。

· “庐江巷” ·
▲ 来源:嘉靖《南畿志》


庐江巷为东西走向,按前文描述,三坊庙应位于巷东首西北角或巷西首东北角,此巷西起饭巷(今徽州大道范巷口以北段),东讫未知。直到清康熙《庐州府志》新记有“五显庙巷”,城内五显庙独此一座,故该巷应系三坊庙巷的前身,为南北走向,而三坊庙便自然而然地便坐落在——庐江巷与五显庙巷交会处西北角。


· 明代五显庙位置推测示意图 ·
▲ 制图:又心


据雍正《合肥县志》记载:城内“石灰桥三,一五显庙巷……”参考1949年《合肥市区图》,三坊庙巷北首以北,西鼓楼巷(或曾与三坊庙巷相通)侧有一小桥,通抵金斗河北岸,“石灰桥”或即此桥。嘉庆《合肥县志》始见“三坊庙巷”,但分为两处:其一为“拱辰门内北门大街”街西第8巷,再者为“后大街”街南巷道。


· “三坊庙巷” ·

▲ 来源:嘉庆《合肥县志》


嘉庆《合肥县志》也提到了“庐江巷”和“万福庵巷”,分别为“南薰门内大街”(即明代“饭巷”)街东第4巷和第5巷。至此,三坊庙附近的街巷结构便清晰了——三坊庙巷北起后大街(今安庆路),与万福庵巷交会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经庐江巷,南抵前大街(今长江中路);一路折向东,抵鼓楼街(今宿州路)。


· 清代三坊庙位置推测示意图 ·

▲ 制图:又心


有人曾提出万福庵即三坊庙的延续,很明显这是错误的解读。万福庵,清顺治五年(1648)建,至新中国成立后仍存,《合肥老城志略》考证称:“遗址在今徽州路东三坊庙巷北侧二十米左右,庵房二进,解放初期庵废为群众俱乐部”。万福庵巷亦以此庵得名,与庐江巷为平行的两条巷道,即今三坊庙巷西段。

· 徽州路北段(1950年代) ·

▲ 来源:资料图片


此外,在清初诸志中,“三坊庙”与“万福庵”同时出现,且描述二者方位有别,前者为“尚节楼东”,后者为“尚节楼南”,显然为两处公共建筑。嘉庆《合肥县志》仅存“三坊庙巷”,不见“三坊庙”的踪影。此志被誉为“《合肥县志》中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结论最准确的一部”,应非遗漏之过,实则古庙已消失。


· 明清旧志关于三坊庙与万福庵记载一览表 ·
▲ 制表:又心


/ 三坊庙巷之变 /


时间来到抗战胜利后,逍遥浴池在合肥城内开门营业。此浴池坐南朝北,大门开在后大街上,后门通三坊庙巷,东距古楼拐约10余米,浴池一时远近闻名,人们遂将三坊庙巷与万福庵巷合二为一,并称“逍遥巷”。附近因背街区域皆以民居为主,除逍遥浴池外,时亦有新生、三星、镇淮、淮清等多家浴池分布。

· 合肥中央浴池广告(1947年) ·
▲ 来源:《皖报》

· “逍遥巷”与“三坊庙巷”(1949年) ·
▲ 来源:《合肥市区图》


至于南北走向的三坊庙巷,名称依旧未变。但在《合肥老城志略》中,曾提到此巷南段又名“三元巷”,未说明巷名来历。翻遍旧志书籍,也仅此书有相关记载,不知所故。另篇(长江路上曾有“一二三四”)曾推测,是否与北宋合肥人杨寘“连中三元”存在关联?但缺少史实依据,不得而知,只能留待后考了。


· “三元巷” ·

▲ 来源:《合肥老城志略》


万福庵巷与庐江巷间原有一土丘,为蔡姓所占,俗称“蔡大山”。因长期水土流失,至此时已平为高地,比街道仅高出1米,故民间改称为“蔡大园”,曾为大鼓书艺人卖艺之场所。1949年3月,皖北区合肥人民文化馆(即今合肥市文化馆)成立,馆址设在古楼街21号。馆内共有房屋50间,后扩展到蔡大园一带。


· 合肥市中心文化馆(1949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建馆初期,馆内建一篮球场,常年举行“周末球赛”。又将荒废的菜园地(即蔡大园)加以平整,搭一露天剧场,定期举办“周末晚会”。鉴于观众较多,采取售票观看,每券5分。1952年6月,原皖南电影队队长路向民一行,在露天剧场以“肥光电影院临时露天电影场”的名义放映电影。10月,因天气转凉停映。

· 合肥中心文化馆文娱晚会演员证(1952年) ·

▲ 来源:《图说合肥城市记忆》


1954年1月,合肥市邮电局办公楼竣工投用。1956年12月,合肥百货大楼开工建设……至此,三坊庙巷南段在“一五”计划建设的浪潮中湮没,遗址即今百货大楼与邮政大厦交界处。昔日“十”字形街巷结构演变为“丄”,而如前文所言,万福庵(道士李崇云在“文革”中去世)已不复存在,万福庵巷遂并入三坊庙巷。


· 百货大楼建设现场(1958年) ·
▲ 摄影:吴允芬


1987年,安徽省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建筑“金斗城”(1994年改名为“绿都商城”)在此开工建设。该项目北至淮河路,中跨安庆路东段(今金斗街),南至三坊庙巷,东至宿州路,西至徽州路(今徽州大道)。三坊庙巷北段巷道及东西段北侧民居皆于此后彻底消失,仅留存东西走向约150米的巷道,以混凝土铺成。


· 金斗城建设现场(1990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 绿都商城(2004年) ·

▲ 摄影:shawnlee1976


接前文——露天剧场。1962年初,合肥市图书馆迁市文化馆(淮河路馆址)。因设施、环境不适用,又迁徽州路134号(蔡大园)。1968年12月,市图书馆并入市文化馆。1973年2月25日,市图书馆恢复建制,时馆舍仅剩破旧平房9间,难以开展工作。12月,经市政府批准,原址新建大楼,面积2200平方米。


· 合肥市图书馆(2003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1978年10月1日,市图书馆四层大楼竣工开放。至1985年,市图书馆已由解放初期的简易书报室,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图书馆。1998年,经市计委批准立项,市图书馆易地新建,选址琥珀山庄北出入口处,占地7800平方米。2002年2月4日交付,2003年5月1日对外开放。后市图书馆旧址改建为商场。

· 合肥市图书馆(2020年) ·

▲ 摄影:王牌


· 合肥市图书馆旧址(2023年) ·
▲ 摄影:又心

/ 札记 /


2015年,市政部门对三坊庙巷等11条小街巷启动改造。其中三坊庙巷被设定为中式古典风格,道路更换中式古典风格铺装,原管位新建排水管。北侧清洗立面后,用整体格栅遮挡机柜,南侧立面重新粉刷装饰,采用中式风格。路较宽处增加圆木桩树池、石桌椅,树池内种植桂花,并增加中式风格的照明路灯。

· 三坊庙巷及周边地区(1979年) ·
▲ 来源: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曾在巷内生活过的老人们回忆道,当年巷道两旁都是民居,一行梧桐分布其间,一到夏天的傍晚,人们便聚集在树下乘凉、休息。上世纪50年代,随着合肥文化馆入驻,这里又成为合肥文化活动中心……时至今日,巷内虽难复当年“热闹”,但市井烟火未变,一棵老梧桐仍伫立在西巷口,向来往行人诉说着这里的故事,“无庙可寻”但未改的巷名,给人无限遐想,印象十足……

· 三坊庙巷(2018年) ·
▲ 摄影:又心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三坊庙巷(2020年) ·
▲ 摄影:又心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 特别企划 -

回望2023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合肥雅号 | 合肥古称

大气地名(上) | 大气地名(下)

数字地名(上) | 数字地名(下)


- 山河湖海 -
山(上) | 山(下)
大蜀山 | 小蜀山 | 四顶山 | 姥山
卫山 | 撮造山 | 金斗冈
南淝河(上) | 南淝河(下)
派河(上) | 派河(下)
曹操河 | 虹桥河金斗河 | 九曲水
小史河 | 板桥河逍遥津 | 淮浦渡
石头塘 | 梁家池 | 龚大塘雨花塘

包河 | 银河 | 石河黑池坝

堰城坝 | 县桥鼓楼桥 | 永乐桥

廻龙桥 | 小史桥 | 肥宁桥 | 虹桥

官渡桥 | 戴安桥


- 城门水关 -

金斗门威武门 | 南薰门拱辰门

旧水西门水西门

东水关 | 西水关


- 楼台亭阁 -

合肥十大楼阁

府署 | 府学金斗驿

县署 | 县丞署

镇淮楼 | 五凤楼 | 尚节楼 | 三牌楼

四牌楼 | 思惠楼 | 秦淮楼 | 稻香楼

大钟楼 | 教弩台 | 子胥台 | 节妇台

望湖亭 | 江公亭来仙阁 | 逍遥阁
清风阁(上) | 清风阁(下)
大花园 | 蘧庄 | 洪家花园 | 浮庄

- 坛庙寺观 -
山川坛 | 郡厉坛 | 先农坛
圣姥庙 | 伍子胥庙 | 府文庙 | 府城隍庙
龙王庙 | 二郎庙 | 太平庙 | 关帝庙
 中圣宫 | 天后宫
包公祠(上) | 包公祠(下)

三孝祠 | 龚氏祠 | 范氏祠

万寿寺 | 明教寺 | 开福寺 | 朝霞寺
宝佛寺 | 宝莲寺 | 华藏净寺 | 三里庵

- 街巷里弄 -
拱辰街 | 横街 | 双岗街 | 二里街
坝上街崇德街 | 县桥街
百花井巷 | 二郎庙巷 | 北油坊巷 | 撮造山巷
九狮河巷 | 河滨园巷 | 操兵巷 | 花园巷
团结巷 | 哑巴巷 | 勤劳巷 | 仁爱巷
一人巷 | 双井巷 | 三元巷 | 四古巷
爱国巷 | 人民巷 | 廻龙巷 | 龚湾巷

- 地标商圈 -
三孝口 | 七桂塘 | 城隍庙 | 范巷口
四牌楼 | 三牌楼 | 百花井 | 大钟楼
三里庵 | 南七 | 骆岗 | 花冲
磨店(上) | 磨店(下)

- 老 字 号 -
洪远记 | 王太和 | 刘鸿盛 | 南门小学
联一书社 | 四牌楼书店 | 解放电影院

- 城市风俗 -
合肥非遗 | 合肥酒史

- 区县地名 -
长丰县(上) | 长丰县(下)
水湖镇 | 上派镇

注:以上为“合肥城市地理”系列文章的关键词合集,部分文章存在同时触发多个关键词的情况。各栏目及链接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合肥城市地理”亦开通了原创图文合集,欢迎大家订阅!


· ENJOY ·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南畿志》《庐州府志》《六安州志》《无为州志》《合肥县志《舒城县志》《庐江县志》《巢县志》《霍山县志》《英山县志》《皖报》《合肥市区图》《合肥文化志汇编资料》《合肥市电影志》《合肥电信志》《安徽省合肥市地名志》《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市志》《合肥市邮政志》《合肥群众文化50年》《图说合肥城市记忆》《合肥市庐阳区志》及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日本内阁文库犹他家谱学会、湖北省图书馆、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合肥市图书馆、五显祖庭、上海财神庙、王牌美篇、舒城风云、往期文章等

合肥全攻略
衣食住行玩乐购,尽在合肥全攻略,它是你的精品生活指南,全能服务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