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金秋时节,我市广袤大地绘就了一幅幅稻浪翻滚的好“丰”景。广陵区沙头镇晨兴村搭乘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工程——扬州大学广陵基地建设的快车,打造了优质大米品牌,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重增长。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扬州大学广陵基地一期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扬州大学农学院的专家正站在田间,与晨兴村的村民面对面交流,传授水稻种植与收割的专业知识。
种植这个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肥料的控制,成熟了以后,我们就要及时收获。
据介绍,作为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工程,扬州大学广陵基地一期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的带领下,农学院近200名师生来到晨兴村,开展水稻生产前沿技术研发和集成、优质新品种选育与筛选等工作,截止目前,培育审定的品种已经达到8个。这些优质水稻品种不仅口感好、营养丰富,而且产量可观,能对抗恶劣天气,具备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特质。
扬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朱金燕:像我们的扬紫6号,它的口感以及特殊营养成分方面,比普通的常规品种更健康,扬大7号在品质这一块有一定优势,而且像今年持续的高温,然后后期10月份又是多雨寡照,高温没有影响它的结实率,寡照也没有影响它的灌浆速度,应该说产量和品质这块得到了保证。
据了解,基地规划面积1000亩,目前已建成:一期170亩,主要用于科研与创新实验;二期306亩,作为创新技术的示范窗口,为新技术、新品种提供观摩学习的场地。有了高品质水稻的加持,晨兴村迎来了商机,他们应时而动,注册了自有品牌——晨兴大米,组织人员封装,并设计礼盒出售,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此外,通过土地流转、劳务雇佣,实现了村民收入的多渠道增长。
沙头镇晨兴村党总支副书记 杲梦君:按照750一亩的单价发给他们,总的租金额达到40多万,除了租金收入外,我们平时基地农忙时也需要大量村民帮忙收割 ,他们收入能额外增加1.8万到两三万一年。
晨兴村村民 朱永玲:收入肯定高了很多,土地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有的人家两亩多,三亩多地,效益是很低的。
沙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沙头镇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党支部书记 田俊:通过地方、学校还有企业进行合作,加大我们稻麦 农业产业化的运作,特别就是说我们从种到收到加工这块,要加大我们稻米的品牌化,提高稻米知名度,通过我们这个基地的示范,最终目的就是辐射带动全镇乃至于全区种植水平的提高,还有产业化的运作、从“产+销”一体化、产业化运行。
关注“扬帆手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