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后发现:猝死的人都有的12个心梗预兆,转给所有人!

健康   2024-10-23 00:01   河北  

《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曾刊登了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1. 猝死诱因:情绪太激动或身体太劳累 研究发现,猝死的主要诱因包括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是血容量改变(8.95%)。此外,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猝死。  2. 心源性猝死最常

猝死的原因中,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占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后是脑源性猝死(9.21%)。3. 猝死前可能有症状  在猝死前,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和体征。其中,突然发作(20.10%)和在休息睡眠中(16.71%)是最常见的表现。其他症状包括呕吐(7.49%)、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4. 慢性疾病是猝死诱因  在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中,高血压最常见(37.95%),其次是心脏病(30.02%)和糖尿病(23.79%)。此外,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猝死。  5. 30岁~63岁是心源性猝死高发年龄段 30岁~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人们处于疾病形成的高危时期,加上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嗜烟好酒等因素,容易导致“三高”,进而引发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因此,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中年人,别让自己太激动!】 情绪波动大的人往往性格急躁,容易生气,甚至在生气时暴跳如雷。这种情绪波动不仅影响人际关系,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一位媒体人的公公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过调查发现,病房里的其他患者也有同样的性格特点:脾气急躁,情绪波动大。生气时心脏血流会增加 一倍,导致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等问题。人到中年,要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激动。  【中年人,别让自己太劳累!】 人到中年,往往是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最大的时候。为了赚钱养家,很多人会忽略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度劳累。然而,长时间的高压工作和精神紧绷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心率加快,甚至产生心律失常。部分突发性心脏病患者猝死就是因为连续熬夜、情绪激动、紧张,诱发了功能失调,冠状动脉痉挛,心脏突然缺血而猝死。中年人忙碌的时候记得对自己好一点,要注意休息和放松,避免过度劳累。【中年人,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很多信号,人到中年要特别留意。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可能表现为短暂的心绞痛、吞咽费劲、胸闷、压迫感、心慌、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此外,还可能出现低血压、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经过平静休息后常可缓解。中年人再忙再累都不要忘了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就医。做过8000例手术医生总结的12个心梗预兆转给所有人!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仅有3万例能获得及时救治,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而吸烟过多、暴饮暴食、过度劳累、压力过大等容易引发心梗。据统计,约有50%心梗患者因自身或家属的原因,最终失去生命。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家属学会心梗的急救方法,牢记3个步骤。①立即拨打120 尽量不要自行到医院,因为随意搬动患者可能会出现意外,提高院外死亡率。另外,不是所有医院都具备救治心梗的条件,如果盲目送到医院,最后发现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将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后,患者或家属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行急救。②原地等待救援 让患者平躺,如果是在室内,还要打开窗户通风透气,以免导致缺氧。必要时可进行心肺复苏,防止患者大脑缺氧,使大脑细胞迅速死亡。③配合医生的工作 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尽快在手术协议上签字,让患者尽快接受手术,脱离生命危险。莫忽视!这12种症状也可能是心梗征兆!但我们忽略的是,还有很多心梗预兆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下面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总结的千奇百怪的的心梗预兆,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在巨大危机来临之前,识别早期信号,就像地震的预报一样,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日后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第一个奇怪症状:双耳突聋 临床上心绞痛患者,有很多都会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双耳嗡嗡响,术后马上症状消失。所以,听力突然下降,是心绞痛的一个早期症状。第二个奇怪症状:脐周疼痛 脐周疼痛常被误认为阑尾炎,临床上有脐周疼痛,送医后诊断为心梗的病例。脐周疼痛,对于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梗前兆。第三个奇怪症状:脚底疼痛 脚底针刺一样的疼痛,也是心绞痛的一个表现。这种症状虽然不多见,但是千人千面,心脏报警的途径也是千变万化。第四个奇怪症状:睁不开眼睛 石家庄有个中年男性,8年睁不开眼睛。四处求医找不到原因。后来突发脑梗住院治疗。幸好脑梗不是很严重,在神内住了几天就没有大碍了。但眼睛还是睁不开,随后到眼科,眼科诊断是倒睫。把眼睫毛拔除之后,眼睛还是睁不开。别说睁不开,掰都掰不开。后来找到张健医生这里。张健医生为他检查评估之后,发现是心衰。造影检查,心脏上的一根重要血管,前降支,堵了99%。马上手术通开。术后一小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病人的眼睛睁开了!难道眼睛睁不开和心脏缺血有关系?曾经有病人跟张健医生说,术后眼睛清亮了,能看到病房的窗帘了,而且非常的清楚。张健医生说,虽然无法考证心脏缺血和眼睛之间的关系,但是医生脑子里要有这根弦。对于患者来说,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睁不开了,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脏。第五个奇怪症状:左腿酸麻胀疼 此外,左腿酸胀这个症状,可能也是心梗预兆。所以左腿的酸麻胀痛,对于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血管问题。第六个奇怪症状:胸口被胶带缠绕 心肌缺血就会导致喘不上气,束缚感,总觉得胸口像是缠了一圈透明胶带。第七个奇怪症状:牙痛 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长春的一个患者,经常发作性左下颌牙痛。在口腔科查过多次没有问题。后来在张健医生这里诊断心肌缺血。之后每次牙痛发作,就含服消心痛。一两分钟牙痛就缓解了。后来做了手术打通了血管,从此之后牙痛消失。医生提醒,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确实存在牙病,特别容易误诊漏诊,带来的危害更大。因为牙病的部位牙医会建议拔牙,而拔牙要使用麻药,麻药是收缩血管的药物,但是心肌缺血再收缩血管,雪上加霜,可能会导致猝死。第八个奇怪症状:头晕 内蒙乌海一个公务员,头晕多年。颅内造影,CT,磁共振等等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后来放弃了治疗,实在是查不到。偶然他在兰州一家大型医院做体检,发现冠脉的前降支有狭窄。于是找到张健医生,做了冠脉的介入治疗。没想到术后头晕症状很快缓解并消失。第九个奇怪症状:肩胛骨疼 一个女性患者,总说她的肩胛骨好像漏风一样,丝丝地疼痛。开始以为是类风湿之类的问题,但是机缘巧合检查了心血管,发现还是心血管问题。治疗之后,不疼了。第十个奇怪症状:左上肢无力 北京的一个中年男性孙先生,平时开车很多。有一天开车走在北四环的时候,突然觉得左侧肩膀和左上肢又酸又麻,还胀得难受。左手把方向盘的时候,明显不对劲,使不上力气。孙先生第一反应是去骨科。检查有没有骨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等等,但是一圈检查下来,都好好的。可是左侧的酸麻胀痛感觉一直都在,活动按摩没有任何效果。后来有医生建议,你是不是检查一下心脏?孙先生找到一家综合医院的心内科,做冠脉造影,发现右冠有50%狭窄。因为没到常规的手术指征,也就没做任何处理。但是孙先生的症状过了这么久,没有丝毫减轻。他辗转打听到张健医生,经过检查,基本确定他的左侧上肢酸麻胀痛,就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在狭窄处做了一枚支架后,血运重建,孙先生的症状马上消失了。其实孙先生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表现就是左侧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难受,酸胀,有的使不上力气,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改善之后,症状很快消失。第十一个奇怪症状:突然变懒,乏力 这个症状在高龄老人当中比较常见。没有其它不适,常见的离心脏近的典型症状,都没有。唯一的感觉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动,犯懒,这时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问题。第十二个奇怪症状:头疼 山东一位老年女性。后脑勺疼,活动走路就会头疼。围绕头疼和血压做了很多检查治疗。颅内血管各种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神内给予药物治疗,解决不了。只要走快了,走急了,走远了,就头疼。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后来做动态血压监测,没有发现明显升高,排除头疼是血压升高导致。偶然机会检查心血管,发现右冠出现严重狭窄而且钙化。处理之后,头痛消失了。走远走急走快,头不疼了。我们对于心梗的认识,心绞痛的认识,要放开思路,不能仅仅盯住心疼胸闷。如果自己是高危人群,出现了以上奇怪的症状,脑子里一定要多根弦儿,是不是心脏的问题?也许,缠斗多时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最关键的是,及早发现心肌缺血的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能够避免后面排山倒海一样的发作,避免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哪些人群容易患心梗?90%的心梗与以下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因素相关(如下图),这些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容易患心梗:预防心梗,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在这里特别强调如下三点:低盐低钠、高钾饮食 低盐低钠饮食 WHO和第五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的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5克。尤其注意隐形盐,如甜品、熟食、快餐、调料等。高钾饮食 钾有助于钠的排泄,利于降压。富含钾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油菜、白菜)、菌类(蘑菇、木耳)、水果(橘子、香蕉)等。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血管清道夫,可清除血液中坏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远离心梗和脑梗。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坚果类(核桃等)和鱼类(甲鱼和深海鱼)等。不可长期强高度运动 联想到之前研究人工智能的专家孙剑博士猝死,年仅45岁,不得不让人对当代年轻人的身体感到担忧,也再一次印证了我常说保养真言:生命在于运动,不在于剧烈运动。上面提到的这两位逝者,都是各自领域有一定建树的壮年人士,按理来说不应该和猝死联系上,但两位平时健康状况良好,甚至长期坚持夜跑,动辄5-10公里运动量,在此情况下突然心梗,让人不得不对高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况下,坚持高强度健身是有利还是有害产生了疑问。因此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切不可盲目“跟风夜跑”!研究表明,每天走6000步,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心梗16字救命口诀 那么如何识别胸痛,如何知道各种不舒服,它可能是心绞痛,有可能是心梗前兆呢?牢记16个字口诀:劳力诱发,休息缓解,服药缓解,2分以上。END

健康I新生活
专注于营养与健康事业,让您和家人远离重大疾病,获得真正的健康,并享受自由的人生!给您新的健康理念,走向健康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