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外媒报道称,欧盟准备强迫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交出核心技术,至于理由,按照欧盟的说法就是,这与欧盟严格的清洁技术贸易制度有关。如果中国车企妥协,欧盟就会对该品牌予以补贴,但如果中国车企不妥协,那欧盟就会对该品牌继续征收高达35.3%关税。不难看出,欧盟此举就是在使用政治手段,逼迫中国车企交出技术。但这并非欧盟首番强抢中国电车的核心技术。
早在年中那会儿,欧盟就以所谓的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为由,对中国电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中国车企为了开拓欧洲市场,为了让欧方看得清楚,更是为了自证清白,中企对欧方发起的这个调查,也都十分配合,整理出了上万页的材料。这些材料都在证明,中国车企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补贴,而是源于技术和效率。
但即便如此,欧方竟还是以所谓的材料不足为由,要求中企提交包括电池配方、供应链布局信息等在内的更多材料。这些材料与欧方想要调查的所谓反补贴内容毫不相干,但却涉及电动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中企自然不会让欧盟得逞,没能得偿所愿的欧盟或是恼羞成怒,在不久后,就将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靴子彻底落地。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欧盟这一次强逼无果后,很有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制造更多的障碍。就在欧盟对中国车企苦苦相逼,话音刚落之际,德方却发声了。
德方声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这一决定,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而任何贸易战,都是不可承受之重。随后德方还将自己与欧盟做切割,声称,欧盟说这些措施,是在保护欧洲汽车行业,但德国车企并不想得到这样的保护。就连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多次表态,强烈反对欧盟对中国加税的官方措辞,并强调开放市场的重要性。
在欧盟强调统一的背景下,德方为何会成为一股清流呢?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德国本身就是汽车生产大国,德国汽车制造业离不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德经济合作密切,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连续8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高达2531亿欧元。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德之间如此巨大的经济合作,这注定了中德关系坏不到哪去,翻脸更是不可能的事。
这一次的G20峰会上,朔尔茨便找上了中方,和中方高层举行了会晤。会晤中,朔尔茨提出了两大愿景,一是希望同中方进一步发展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多边对话合作,妥善解决分歧,实现互利共赢。朔尔茨虽然没明说,但他暗示中德联合的意思非常明显。二是希望中欧通过对话谈判,尽快解决电动汽车问题,德方愿就此作出积极努力。德方愿意充当中欧矛盾的润滑剂,这是个好事。
中欧双方通过谈判、寻求妥善解决争端的可能性也确实存在,毕竟,双方谈判的大门都没有关闭。这说明,双方都还想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欧方能否拿出与中方相向而行的诚意。都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这句话是没错,但欧盟必须明白,不可能总是要中方先释放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