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盘中放雷

文摘   财经   2024-06-03 19:01   北京  

点击上方关注「hi研报」→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每天不错过hi研报干货~

1
小蓝复盘 
直播预告:今晚10点,某音(主力行为学),不见不散。
指数虽然翘尾翻红,但走势并不乐观。晚上10点我们做一个详细解读。
先看一组神奇数据。整个5月份,平均每个交易日出一个雷,要么警示函要么立案调查。今天更是罕见的盘中出问询函,朗源股份直接20厘米跌停。
这时候就出现一个奇葩的现象,网上流传的潜在问题股名单,不断扩大。从最开始的一两百家,甚至扩大到了上千家。以前考60分以下算有问题,现在考80分,都不让人放心。
而这件事的本质,就是去年,把分数线从80分降低到60分,一堆差学生进来了。今年又提高回去了,需要清退一批。但一进一退,吃肉的是股东和保荐机构,买单的是散户。
而回到市场,今天跟周五对比一下,是完全反过来了。周五个股反弹,指数绿,今天是个股跌,深指和创业板顽强飘红。按照周五视频的计划,会在上午给一个反抽5天线的退场机会,而指数也是摸了一下,就萎靡了。
背后的本质,就是个跷跷板的轮动反弹而已。
还是分ab阵营来看。A是代表国内,B是代表不看好国内,也就是出海,高股息和美股映射。
周五就是a部分小反弹,题材反弹更多,但b是跌的。今天则是反过来。相当于过去一周a和b同时破位后,分两天做了个破位反抽。
那么我们就挨个说一下不同板块。
对于高位强势股来说,以ai,出海,猪肉为代表,属于破位反抽性质,不是企稳。
对于连续回落的地产,消费来说,属于周五小反弹后,继续跌。
最后题材方面,则是被持续发酵的问题股搞怕了,内部分化,微盘股大跌,估计最新的一些热门,比如ai pc,机器人等存在回落压力。
综合来看,目前位置,中期整理结束还需要一两周,短期轻仓观望为主,要么在题材上快进快出,要么等待下一个超跌出现。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尾盘拉沪深300翘尾的游戏又出现了,这就搞的没意思了。
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真的病好了,是不需要拄拐杖的。另一方面,小盘跌成哈士奇,就靠着拉高股息保指数,这样真的能有牛市吗?周末媒体狂吹长江某力,但很多人也许忘了,上一个被吹的价投神话,还是三年前的长春某新……
最后还是我们的仪式感,点亮爱心,你永远可以相信小蓝。
2
卫星互联网
卫星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实行“先登先占”。理论上,近地轨道可容纳6万颗卫星,就看谁有能力,制造更多卫星,发射更多卫星。

一般情况下,卫星联网距地面越近,需要更多的低轨卫星组网,才能降低延迟(最好是50ms 以下),解决上网的“最后一公里”,比如视频画面不卡顿。只是这样一来,卫星的寿命也会降低(starklink 的寿命只有 5 年)。这个竞争中,卫星也由“科研产品”转变为“工业品”,需要每年补充(发射)新的卫星。
目前,天上这张网主要是中美在 PK(其他国家规划的卫星发射数量基本在千级别)。美国主要是马斯克的Starlink,我国主要依赖“国家队”。
先说美国这边。23 年总共发射了 2238 颗卫星,预计24 年发射次数超过200 次。
其中,Starlink的经营数据是这样的:全球用户突破 300 万(20240521),同比翻倍,24 年营收预估超 60亿美元。
截止今年1 月,Starlink在轨卫星 5400 颗,发射目标是4.2 万颗,推算下来,每年需要补充 8400 颗卫星,如果是猎鹰九号送的话,每年140 次。虽然次数多,但Space X 每颗卫星的平均发射成本能做到1000美元/kg左右。
近期的核心看点是6 月 5 日Starlink第四次试飞。
接下来我们说说国内。
先看下最近几年行业发生的大事。2020年,发改委首次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2021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统筹组网建设计划。2023年,工信部将卫星互联网设备正式纳入进网许可管理范围。2024年,商业航天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但发展到现阶段,产业仍处于在轨验证阶段,未来还会继续发射试验星并进行验证,还没到快速组网部署阶段。比如,去年我国只发射了 197 颗卫星(一年只生产不到 100 颗卫星),今年截止 5 月 31 日,仅发射 27 次,预计全年发射次数超100 次(大概是美国的一半),预计下半年将进入密集发射期,2025年左右国内将产生一个接近Starlink的星网。

目前我国已建成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发射场,其中海南文昌是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计划2024年实现常态化发射,发射中心建设有2个工位,按每年发射16次设计,1号工位用于发射长征八号火箭(运载能力在6-7吨之间,出厂周期12个月),2号工位用于发射9个厂商的十几型火箭。
即使目前的发展进度,发射成本还是高。就拿今年3月的数据,长征八号火箭发射的鹊桥二号成本约为每公斤9000-10500美元。相比Space X 的1000美元/kg左右,还是高了许多。
但好在卫星的制造速度有跟上。2023年12月,某G60卫星数字工厂成功生产了首批卫星。预计该工厂每1.5天生产1颗卫星,年产量有望达到300颗。
另外,最近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的鸿鹄三号星座计划(1 万颗卫星,中国版starklink)。
该星座是国内继星网 GW 计划和上海 G60 星座提案后实体计划的第三个超万颗卫星巨型星座,算是新的催化剂。另外,其母公司研发的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三号,预计将在 25 年首飞。
二是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成立。看下股权结构图就知道意义了。

特别申明


本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买卖任何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资决策建议,且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本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

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号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对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依据或使用本号所载资料造成的任何后果,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号发布的内容仅为hi研报团队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研报是座宝藏,带你深挖背后的价值
下午6点,hi研报与你不见不散
点击关注,获得更多免费工具和干货知识

hi研报
研报是座宝藏,带你深挖背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