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各地庙会开启狂欢模式,谁的家乡最彪悍? | 豫记

文摘   2025-01-29 18:01   河南  

正月无疑是河南一年中最热闹的月份。


东西南北中,中原大地上的锣鼓鞭炮足以扬起黄土地所有的热情。

 

赶热闹,从来不怕人多。过年除了走亲戚,还有哪些地方更热闹呢?


如果今年你还不知道河南正月的正确打开方式,那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告诉你,这些地方请随意挑些逛吧,不会让你失望。



王又又 | 撰文




01/

浚县正月古庙会


时间: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

地点:河南·浚县


浚县庙会又叫大伾山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是由于之前人们上香拜佛而形成的庙会。


这伾山大佛可真是大佛,据说比龙门卢舍那大佛还要大,每年正月里来上香的人是络绎不绝。


 

有“华北第一古庙会”之称的浚县庙会也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庙会上,踩高跷、耍狮子、扭秧歌演出不断;饿了还有饸饹面、子馍等特色小吃;小孩哭闹也有泥咕咕这种“国宝”级的玩具。


吃罢玩罢,再去求个平安,还能在惬意吗?


怪不得就连加拿大的学者都忍不住感叹:“浚县庙会,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也是浚县民间社火表演的重头戏。


大早起,演员们就被喊醒扮上相,然后到县城的文治阁会合,沿东大街出城,终点是大伾山半山腰的吕祖祠门口。

 

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歌和背歌、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对丰富和完善汉族宫廷民间舞蹈史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8年,浚县民间社火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02/

道口正月古庙会


时间:正月二十九

地点:河南·道口

 

道口由于是黄河渡口,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发展成颇具影响力的商业集镇。


以前没有电灯这种高级的玩意,大家都用明火,容易发生火灾。商业重地,发生火灾那损失可惨重去了。


于是,很多人会祭祀火神,以保平安。


据说,这也正月里华北地区最后一个庙会。


 

集会上,抬阁演出让人大开眼界,“火神”庙前的大戏,满足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赶完集,买个烧鸡,晚上回家来上两盅,解乏安神。




03/

马街书会


时间:正月十三

地点:河南·宝丰

 

马街书会又叫“马街十三会”,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

 

很多人不知道“书会”是做什么的。


卖书?其实,书会原为读书的地方,到南宋时期演变成曲艺、小说人才交流素材互相切磋的场所。


参加书会的有“先生”、“才人”、“名公”、“老郎”,身份不同,称呼也不同。


 

总之,经代代相传,来马街书会的艺人自元代起就没有断过。


每到正月十三,来自全国的说书艺人在马路边、麦秸地,扎下摊子就开始了说唱。


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平话、徐州琴书、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曲目丰富多彩,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




04/

杜寨书会


时间:正月十三

地点:河南·许昌

 

形成于公元10年前后的杜寨书会比马街书会在1560年时便已初具规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会。


 

书会的主角是说唱艺人,但得实惠的确是当地的老百姓。


书会上不仅有人卖书说书,一些商家趁着书会把种子、化肥也送到了田间地头。


百姓来到书会不仅可以串门听书,还能为来年的农活儿置办物资,可不止方便了一星半点。




05/

九流渡添仓会

时间:正月十八到正月二十

地点:河南·浚县

 

九流渡添仓会又叫“浚县添仓会”,起于明朝兴于清末。


最初起源于一个叫“刘家渡”的地方,可随着后来外来人口的增多,刘家渡逐渐发展成九个村子。


于是,现在的添仓会是由九个村子轮流主办。


 

农历十八,大家将水神火神请出,放鞭炮,烧茴香。水神、火神移驾龙辇,周游九村,九村民众顶礼膜拜,并奉上自家捏的花糕面食,上香敬神,总会首恭读祭文。


十九,敲响玄武庙的洪钟大鼓,5000多人出动,社火表演直到午夜,还要燃放百米长的长鞭。


二十日,九村会首集中神棚,恭敬水神火神归位。


三天下来,热闹非凡。




06/

仓颉庙会


时间:正月二十四

地点:河南·南乐

 

仓颉庙会,毋庸置疑是纪念仓颉的。


每年的正月二十四,南乐县仓颉陵庙前总会热闹非凡。


大家除了祭祀这位造字圣人,还会有集会。


 

集会上,面塑、面人、柳编、赛狗等传统民俗文化吸引着很多人前来观看。


特别是面塑、面人,很多小孩子见了便走不动路。


除此之外,很多来赶仓颉庙会的人都会在仓颉陵庙前的一棵大树上挂一根红绳,以祈求来年的吉祥安康。

 



07/

大营社火


时间:正月

地点:河南·三门峡

 

大营社火是三门峡陕县大营村在春节的一项民俗游艺活动。


大营村可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大村之一。


相传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和官兵逐鹿中原,频临大营。为了自卫,村民捐款筑起东西南北四寨,结社而居。


清同治九年(1870年)筑寨告成,村民为庆祝这一盛事,经协商,北社出百马,西社踩高跷,南社扮平垛(芯子),东社演坠子,组合一体进行游乐,村民称为“社合”或“社互”。


 

表演队伍通常都是“百马”开道、高跷前行、平垛居中、坠子尾随。


坠子表演虽是最后出场,却是表演的压轴重戏,通常以以幽默、诙谐、讽刺的手法揭露社会弊端,被大家誉为“活的漫画”。


相比一般的社火,大营社火还有绘画、书法、刺绣、剪纸类的表演。




08/

东西常骂社火


时间: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

地点:河南·三门峡

 

骂社火,堪为河南地区春节奇景。


从初二开始,两村人员双方交替,脸上涂上颜色,敲锣打鼓地去到对方村子挑衅。


 

挑衅者反穿皮袄,意思自己是畜生,不是人,不管说出什么话,都请对方不要怪罪。


骂虚不骂实,专骂对方的社火头子,骂的越狠,说明对对方越敬重。


骂的内容,不外乎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偷盗犯罪、奸情淫秽。通过互骂这种形式,互相监督。

 

恐怕,全国上下也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肆无忌惮的骂人不被打吧!

 



09/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


时间:正月十五

地点:河南·安阳

 

九曲黄河灯展会可不是我们脑海中以为的灯会。


它是由365盏灯,排兵布阵组成。


灯阵是用木头椽子作灯柱,上面点上灯,按图在八亩大小的平地上,形成一个大方阵;然后用破布条或绳索将灯柱连接起来。


 

阵式为31路,和周易九宫八卦的方位有关,阵内有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及中宫共九宫。


同时,灯阵也有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意思。

 

这个灯会的重点不在看,在玩儿,需要人深入灯阵其中。


边走边赏灯舞、转九曲,大约两个小时才能走出灯阵。

 



10/

王海鳌山灯会


时间:正月初九

地点:河南·濮阳

 

首先,这个灯会今年仅供大家神思,不供大家游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海鳌山灯会只有龙年才会举办,每十二年才举行一次。


灯会起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渤海有五座大山,玉皇大帝命十五只巨鳌将山驼走,谁知,五座大山动都不带动的。


于是,民众就用灯火扎成鳌山的样子,并逐渐形成了灯会。


 

话说,这个灯会虽然历史悠久,但曾经一度失传。


以上这些,还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提到的,其实,在河南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新年的盛会远远不止这些。


例如陕州地坑院灯会、洛阳牡丹灯会等。总之,不论你在河南哪里,总有一处地方适合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来自河南的河图洛书,不但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世界计算机语言的发明?| 豫记
欧洲人最佩服的科学家,来自河南焦作?|  豫记

© THE END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商务合作:16696661121

豫记
全球河南人的文化食粮。让世界了解河南,让河南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