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孔子有个河南老大哥,被东方第一励志奇书尊为标杆 | 豫记
文摘
2024-12-26 18:13
河南
《了凡四训》中,提到了一位了不起的河南人,名叫蘧伯玉。
了凡先生更是将其视为古人自律改过的标杆式人物。
蘧伯玉
与孔子所倡导的儒家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观念相符,也因此得到了孔子的赞赏。
王仙客|撰文
01/
《了凡四训》盛赞了一位河南人
《了凡四训》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明末以来,该书广泛流传,影响了无数后世学子和志士仁人。
清代名臣曾国藩早年读到《了凡四训》后,终生奉行其教诲,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书。
日本学者安冈正笃对该书也推崇备至,认为它是“治国宝典”和“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
有“日本经营之圣”美誉的当代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也是了凡的“粉丝”,他早年学习《了凡四训》,深深服膺,顿悟人生活法,用以指导修炼自己与管理企业,一手缔造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红牛之父”、天丝集团创始人许书标要求家族子孙必须学习和熟读《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鼓励人们冲破宿命论的束缚,通过不懈努力改变命运,强调自省自律的重要性,认为改过自新是修德要求和“知行合一”的践履,并提倡行善积德,谦虚做人,脚踏实地。
在以“改过”为主题的章节里,《了凡四训》提到了一位了不起的河南人,名叫蘧伯玉。
了凡先生将其视为古人自律改过的标杆式人物: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
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蘧公祠遗址在春秋时期先贤君子蘧伯玉故里孟岗镇伯玉村。现有牌坊、蘧公雕像、碑刻多处,是国内外蘧氏后人祭祀蘧公所在,祠内遗存的明嘉靖和万历时期重修蘧公祠碑刻尤为珍贵。图源:长垣政协网)
02/
他是儒圣孔子的老师、朋友和庇护者
蘧伯玉,名瑗,字伯玉(新乡市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人),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因其贤德而闻名于诸侯。
春秋时期,卫国只是一个侧身于列强的小国,在大国争霸的纷乱之世,能在夹缝中求存并不容易,孔子到了卫国,发现这里国泰民安,治理得井井有条,很是震惊,也很钦佩。
众所周知,当时的卫国国君卫灵公主打一个“爆脾气”的人设,但这不影响百姓安居乐业。
因为卫国还有一批优秀的大臣在辅助国君治理国家,其中就有蘧伯玉这样的“脊梁”式的人物。
蘧伯玉生于公元前585年左右,卒于公元前484年以后,是位年逾百岁的寿星仁者。
他出身于名门贵族,一生侍奉卫献公、殇公、灵公三代国君。
卫国大夫史鱼非常欣赏蘧伯玉,临终向儿子留下遗命,以“尸谏”的形式,打动了卫灵公重用蘧伯玉。孔子称赞史鱼是最秉直的人。
孔子在鲁国失势之后,先到了卫国。在庇护孔子的贵人里,就有蘧伯玉。
孔子比蘧伯玉小29岁,他带弟子周游列国之前,与蘧伯玉分别在鲁国和卫国为官,那时二人就已互派使者致问了,用一个成语来讲,叫“神交已久”。
据学者考证,在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中,有10年在卫国(今长垣县境内),其中两次住在蘧伯玉家,前后达9年。
尤其是孔子第二次从外地回到卫国,蘧伯玉已年高隐退,孔子再次在其家设帐授徒,可见二人关系之密切。
“中国儒商”的先祖子贡,是蘧伯玉的外甥,蘧伯玉亲手把外甥交给孔子为徒,显然也是高度认可孔子的道德学识。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严事,即师事。蘧伯玉和老子并列,被孔子尊为老师,当然有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论语》中被孔子直接称为“君子”的只有四个人,蘧伯玉是其中之一;孔庙祭典中排在东庑第一位的蘧瑗,即是蘧伯玉。
这并不意味着蘧伯玉是儒家的人,相反,蘧伯玉“弗治而治”的思想开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先河。
美西大统领杰斐逊曾讲,管得最少的官府就是最好的官府,东方早有这样的智慧。
不折腾百姓,并非高深的执政理念,但几岁小儿说得,几十岁老人却未必能做得,蘧伯玉起码是坚持这个原则的。
他上面还有大领导“霸道总裁”卫灵公,卫灵公脾气不好,用人却很有一套。
《孔子家语》记载, 鲁哀公曾颇为自负地问孔子:“现在的国君谁最贤?”
孔子回答:“最贤的我还没见过,相比之下应该是卫灵公吧?”他的理由,就是卫灵公知人善任。
卫灵公对于来自鲁国的孔子,会不会重用呢?
孔子离开鲁国之后先到的国家就是卫国,在卫居住十个月之后,孔子并没有得到卫灵公的重用,或许,当时卫灵公还不够了解他。
孔子有了去晋国的想法,他带着弟子经过匡蒲之地时,适逢公叔戌率蒲人反叛卫灵公,公叔戌害怕孔子及其弟子帮助卫灵公,派兵将其围困。
当时孔子已是国际闻名的“游学天团”大导师,他带着一帮弟子和铁杆粉丝团,走到哪里都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孔子学生里有位公良孺堪称“榜一大哥”级别的土豪,经济实力和战斗实力双双爆棚,不是一般的能打,《史记》记载,“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斗甚疾。”
但颜回这样的弟子体格就很弱,孔子一度以为失散的颜回被打死了。
《论语·先进》载:“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当代学者钱穆先生考证,“子畏于匡”与“蒲人拘孔”说的是同一件事,发生在长垣县,该县有匡城蒲乡。
蒲人一看孔子的队伍这么能打,也心生敬畏,双方达成盟约,孔子答应不去卫国国都(通风报信),蒲人不再围困。
但孔子很快就违背了这一盟约,一向不语“怪力乱神”的他,还为此事讲出了“要盟也,神不听”的千古名言。
因为蘧伯玉的信到了。
经过蘧伯玉等人的努力周旋,卫灵公邀请孔子返回卫国国都。为了显示诚意,卫灵公亲自迎接孔子。
被一国之君迎至国都郊外,是孔子流亡生涯中绝无仅有的一次殊荣。可以说,孔子此次遇难呈祥,贵人就有蘧伯玉,这位老大哥是真办事、真给力啊!
03/
伯玉知非,千古典范
卫灵公和南子这一对男女在历史上是有名的风流。
他们主宰着卫国的政权,但没有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可见人家不糊涂,而是把私德和公域分得很清楚,对此,孔子很是佩服。
南子在当时也是妥妥的大女主形象,并不亚于芈月和武媚娘。而蘧伯玉,大概就相当于“卫国的狄仁杰”这样的角色。
蘧伯玉力荐的孔子,在卫国受到了礼敬。
孔子在鲁国俸粟六万斗,卫国照旧,但卫国不可能成为孔子政治改革的试验田,他在卫灵公那里没有得到实权。
分析其原因,一是卫国并不缺贤才,二是孔子来自异国,卫灵公对其尚未产生足够的信任,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孔子打造“礼乐之邦”的理念,与卫灵公富国强兵的追求并不一致。
卫灵公宠爱的南子,也很尊敬孔子。
南子虽然风流,但政治眼光和手腕并不差。
孔子见南子,成为聚讼千年的著名八卦。
由于南子的风评太差,孔子私下里见南子,还招来弟子的一顿猛怼,差点儿人设崩塌。连身边的弟子都这样,也难怪后人编排孔子和南子的绯闻。
(电影《孔子》画面截图,导演胡玫,主演周润发、周迅)
孔子曾跟随卫灵公和南子一起街游,卫灵公和南子坐前面的车,孔子坐后面的车。
卫灵公和南子上街,如同美西大统领里根和南希夫人上街一样拉风。
看到卫国国都群众见了南子如同当今娱乐圈追星一样疯狂,他发出了“吾未见好色如好德者”的感慨,这或许是在内涵人家卫都民众精神思想肤浅庸俗——他们已经是大美女南子的“脑残粉”,就不太容易成为孔夫子的“死忠粉”了。
孔子后来悻悻然离开卫国,但他一直没有说南子的坏话。
可见,“卫国的芈月/武媚娘”赢得了孔子的尊重,她是有实力有气场的,高手之间打一个照面,就知道对方的段位。
八卦插播到此结束,接着讲孔子的老师兼老大哥——蘧伯玉。
蘧伯玉的气场也不是一般的强大,南子是钦服的,她老远就能感受到蘧伯玉的气场。
南子,美貌与聪明并重的奇女子,能听声辨人,她对蘧伯玉的深刻了解与高度欣赏,或可一比武媚娘对狄仁杰的态度。
蘧伯玉在历史上留下了“夜车止阙”的故事。
对此,南子评价说,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不欺暗处,不糊弄,用今天的话讲,蘧伯玉表里如一,绝对的正直,不是白天一套晚上一套的“两面人”。
蘧伯玉的道德自律,是公认的,不仅卫国“第一夫人”深深钦佩,儒家至圣先师也深深钦佩。
他严于改过的精神,通过经典流传了下来。
《论语·宪问》记载,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来拜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近况,来人回答说:“他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却苦于做不到。”
来人走后,孔子对弟子盛赞这位使者,认为这是了解蘧伯玉的人。
一般人总是喜欢挑别人的错,盯着别人的毛病,而蘧伯玉却整天盯着自己的短处,近乎强迫症一般改正自己的过失,道德洁癖只针对自己——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圣贤的本色,蘧伯玉活出了圣贤的样子。
孔子对这位老师的高度尊敬和频频点赞,通过弟子的记录流传下来,让后世的人们了解到蘧伯玉自律是认真的,不是自己欺骗自己,不是自己糊弄自己,他每天都在自律,用今天的话讲,他对自己太狠了。
正是这种严格的自律,成就了蘧伯玉浑厚磅礴的能量气场。
厚德载物,一个国家的福报,要靠君子的福泽来承托。
吴国公子季札出使晋国途中到卫国拜访蘧伯玉,了解到蘧伯玉每到晚上都要静坐思过之后,留下了“卫多君子,未有患也”的名言。
蘧伯玉的清操自励,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象级案例。
《庄子·则阳》拿蘧伯玉作为讨论课题:“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西汉《淮南子》也留下了记录:“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伯玉知非的典故,也被历代文人墨客写进诗词。
白居易有诗云“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苏东坡也不只一次在诗中赞叹:“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吾年凛凛今几余,知非不去惭卫蘧”。
蘧伯玉修身立德,“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堪称正人君子,也堪称中华民族道德自律的标杆,所以千百年来,他能够被无数后人景仰。
明代袁了凡之所以能够逆天改命,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效法前贤、自律改过。
在留给后人的思想遗产里,了凡先生强调了自律改过的重要性,蘧伯玉的道德光芒,从此也在《了凡四训》这部经典里熠熠生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豫记媒体人宋广辉精心力作
请大家多多支持老乡新书,
微店购买请登录“双螺旋文化小店”
推荐阅读
河南人为啥对鲤鱼情有独钟?| 豫记
中国唯一的炖菜之乡为啥在信阳?| 豫记
© THE END
投稿邮箱:
yujimedia@163.com
商务合作:16696661121
豫记
全球河南人的文化食粮。让世界了解河南,让河南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
河南各地庙会开启狂欢模式,谁的家乡最彪悍? | 豫记
把河南从南走到北,年夜饭会有多少不同的吃法?| 豫记
河南农村过年舞火龙,不仅大有来头,还非常讲究 | 豫记
河南人过年,没法不蒸馍 | 豫记
河南各地的老家过年一定要吃啥? | 豫记
过年要办的事儿那么多,为啥办年货最重要? | 豫记
在河南,为啥越穷的地方过年越不让放炮? | 豫记
小年祭灶的正确姿势,其中的门道你知道多少? | 豫记
扣碗对河南人有多重要? | 豫记
每年大寒,磨年面是庄户人家的头等大事 | 豫记
黄河两岸装着河南人的大半乡愁 | 豫记
近两千年来中国汉字最大的功臣,是这两位河南老乡 | 豫记
信阳人靠一个罐子,撑起过年的半桌美食 | 豫记
河南小镇藏着LV、香奈儿等世界奢侈品供应商,谁是带头大哥? | 豫记
来自河南的河图洛书,不但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世界计算机语言的发明? | 豫记
2025河南广电“星耀国风盛典”隆重举行 | 豫记
欧洲人最佩服的科学家,来自河南焦作? | 豫记
河南“民间焰火之最”,为什么非确山打铁花莫属? | 豫记
河南人为啥选择胡辣汤? | 豫记
腊八除了腊八粥,还有啥节日限定美食? | 豫记
在河南,周口人为啥嫩抱团? | 豫记
平顶山小村有群成吉思汗后人,发现中原最大蒙古族贵族墓 | 豫记
2025,我们将会如何度过? | 豫记
喻新安 | 河南,继往开来又一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豫记2025新年献辞
河南中不中? | 豫记
新飞集团暴雷且破产,彻底没救了?| 豫记
最新乡的味道是烧饼? | 豫记
孔子有个河南老大哥,被东方第一励志奇书尊为标杆 | 豫记
河南人为啥对鲤鱼情有独钟? | 豫记
中国唯一的炖菜之乡为啥在信阳? | 豫记
为信阳市茶叶协会与金星啤酒合力创新点赞!|豫记快评
一提郑州全河南都不服!为什么?| 桐话河南
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八景”?| 豫记
盈利50年的新野纺织为何突然爆雷并迅速退市? | 豫记
信阳毛尖争议各方应重回谈判桌,莫让河南形象染尘 | 豫记快评
天选之地安阳不认输,更不服输! | 豫记
喻新安:黄河科技学院离别雪梅校长整一年!| 豫记
一个前安阳市委书记眼中的安阳|豫记
一个滑县人的旅游体验:殷墟是世界级的,安阳差了点? | 豫记
河南是时候用这粒“米”顶起一个万亿产业王国了 | 豫记
郑州列入八大古都二十周年,为什么一直都有不服? | 豫记
郑州到底是不是商朝的开国都城亳都? | 豫记
河南奶茶攻陷东南亚!| 豫记
信阳毛尖品牌维权会不会误伤友军?| 豫记
叫了1300多年的郑州和33年的郑县,你为啥只记住郑县?|豫记
中国古代最后一场国考是怎么考的?|豫记
冬天的萝卜为啥被视为“小人参” | 豫记
没有空调暖气的年代,人们靠啥取暖?| 豫记
河南的冬天带点绿! | 豫记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