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没有抑郁倾向,从“周日晚上”就能看出来……

文摘   2024-09-28 23:31   甘肃  

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很多妈妈来向我咨询孩子不想上学的事。

我发现大部分的父母都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忽略了孩子不想上学这件事的【情感需求】。

如果您也有类似的疑问,欢迎预约我的直播间,领取0-6岁聪明养育的育儿资料。

这7个信号如果你观察到了,说明你的孩子正在默不作声地向父母求助:

1. 反抗父母

无论事情大小,孩子会处处选择跟父母对着干,无端地对父母发火、甚至辱骂。

另一种极端是孩子会因为一点小事直接摔筷子离开,问他什么都不说,冷暴力处理所有的问题。

更严重的,孩子会开始拖延作业,找原因不去学校,或者不停地向父母撒谎等等。

2. 自我封闭

孩子总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不和同学交往。

不允许妈妈收拾自己的房间,有时候会黑白颠倒,头不洗,饭不吃,不与父母交流。

这个过程中孩子还可能成天打游戏、玩手机或者看各种没有营养的小说等等。

3. 情绪消极

孩子的语言往往是负面的。

对自己的未来、学业甚至自己的状态表达毫不关心。

对周围的环境比如学校、老师、同学一直抱怨,消极厌世。

当父母用各种方式鼓励孩子时,孩子会更加消极地告诉父母他拒绝父母的帮助,而且绝对不会改变,劝说父母早早放弃自己。

在这样的孩子身上我们看不见任何生机:

他没有兴趣爱好,甚至没有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的人。

4. 成绩断崖式下降

原本成绩优异的孩子突然间成绩大幅度下降,还会故意躲避父母有关学习的讨论,变得突然厌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之前接过的一个咨询中,父母在提到自己的孩子成绩大幅度下降后,我们开始了沟通。

在一次次的沟通后,妈妈发现孩子成绩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孩子因一门考试不符合老师的预期而遭到了老师的语言霸凌。

导致这个孩子受到了更多同学的排挤,同学甚至嘲笑她像失宠的妃子被打入了冷宫。

当孩子受到了伤害无处诉说,父母又只想着解决问题而忽略孩子的情感表达,就会把孩子继续推入深渊,长出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5. 身体不适

心理上的问题往往还会带有躯体化的感受。

比如孩子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乏力、失眠、嗜睡、体重下降、肚子痛等身体上的不适。

但往往父母都会把这些当做借口,不停地逼迫孩子去上学。

这样的做法会持续切割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链接。

孩子与父母断联后,不会选择跟父母求助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因为孩子知道:

“我爸妈肯定不会理解的。”

这也是我在咨询时听到的最多的,也最心疼的一句话。

6. 自残倾向

当孩子对生活、学习、父母极度不信任、厌倦、想要逃离之后,他内心的难过、失落、绝望无法表达。

同时父母又只会歇斯底里地要求自己听话时,孩子大概率会开始表现出自残的行为。

常常会说活着没意思,经常通过伤害自己来威胁家人,获得慰藉。

很多孩子在跟我聊过之后会问我:

“小芳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感受?”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在经历着自我疗愈。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低谷。

上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好,但原因是我想早点考出去离开家。

每当我的家庭养育环境让我感觉到窒息时我都会把拳头攥紧狠狠地撞墙,或者用小刀故意划伤自己。

我记得很清楚,一次我妈妈看到我手上的伤并没有关心我的感受而是大声斥责到:

“你就是心术不正,神经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就是不孝!”

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总能跟来访者迅速共情的原因。

7. 表情迟钝

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孩子基本上很久都不会笑了,表情是僵硬的,整个人无精打采的,眼神里看不见任何光。

这其实就是孩子在求助。

但即使这样,有的父母还是会说:

“我养你吃,养你穿,你天天掉个脸不知道给谁看!”

别用小时候你受到的教养方式来养育你的孩子。

想要父母养育类型测试表的父母,记得后台联系我。

脱掉“代际遗传”的壳,让我们的孩子活成他自己吧!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袁小芳聪明养育
不务正业的北大生物学博士,带1万妈妈打破育儿认知差培养高脑力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