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印发《关于总结2024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八届教师活动)参与情况的通知》,滨城教师喜获佳绩。
在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专项课例评审中,全国共有138个课例获奖,天津市共26例获奖,其中,滨海新区17例。滨海新区获奖课例在全国占比为12.32%,在全市占比达65.38%。
在基础教育虚拟实验专项课例评审中,全市获奖课例3个,其中,滨海新区2例。
在基础教育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素质教育”(领航社素质课)评审中,全市获奖课例45个,其中,滨海新区10例,在全市占比为22.22%。滨海新区教体局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滨海新区教体局积极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关于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工作部署,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全域普及与深入发展。依托滨海新区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优势,区教体局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方向,落地“人工智能教育”的区域特色。2023年成功申报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制定“1+4+N”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规划,计划通过3年建设期,建设90所人工智能示范学校。此次获奖的17个人工智能课例均来自首批25所“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试点校,教师们共提交课例作品40个,获奖率为42.5%,彰显滨城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中勇于创新和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貌。
2024年,滨海新区整体打造区域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区AI普及模式”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一是已有项目的快速推进,“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试点校已达87所,两年完成申报计划的96.67%。二是结合新区实际拓展新的试点项目。37所学校获批央馆第三批“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校,22所学校成功入选“央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校。虚拟实验和领航社素质课试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们争分夺秒、刻苦钻研,快速推进央馆平台资源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仅用一个月时间即探索出课堂实践课例并获得部级奖项。
目前,滨海新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正以“人工智能课程”“虚拟实验”“领航社素质课”三个央馆试点区(校)项目为引领逐步展开,扎实推进。2025年,随着滨海新区人工智能课程项目试点校扩增至87所、虚拟实验和领航社素质课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滨城教师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力争取得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