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了核磁共振的原理和它在肺结节筛查中的作用。总结成一句话:核磁共振检查暂时还不能替代低剂量胸部CT来筛查肺结节。说白了目前看核磁共振在肺结节筛查中还真起不到啥作用。
然而,如果朋友们有家人或朋友因为肺结节或肺癌来医院诊治过,往往在一系列检查中总能看到核磁共振的身影,这就说明在日常肺肿瘤性病变的诊疗过程中,核磁共振对于我们胸外科医生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能够为患者提供帮助。那我们今天就说说核磁共振目前能应用于哪些情况。
头颅MR每个疑似肺癌患者不可替代的必要检查
当我们筛查发现肺部肿瘤性病变,考虑有可能是肺癌时。首先,要完善的一系列相关化验检查中就有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而且,在一众检查中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存在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必要性体现在:不论是哪种病理类型的肺癌,恶性程度都比较高。当肺部病灶很小时,就有出现脑部转移的可能。所以,患有肺部肿瘤性病变的患者,在治疗前明确是否已经出现脑部转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进一步诊疗方案。
不可替代性是指:我们常用的CT,甚至价格高昂的PET-CT,都不能替代头颅MR。因为MR的成像原理(详见上一期《核磁共振MR在肺结节的筛查中能起到啥作用?》),核磁共振在检查脑部疾病时有先天优势,有研究指出小于2mm的脑部肺癌转移病灶,通过核磁共振检查都能够发现。
普通CT影像中的明暗不同,体现的是不同组织的不同密度。然而,肺癌脑部转移灶的密度与正常脑部组织类似,所以CT在脑部的分辨率很低,很难发现很小的转移灶。
PET-CT是通过恶性肿瘤病灶的糖代谢比正常组织旺盛,来发现恶性肿瘤。然而,人类的大脑一直处于旺盛的糖代谢状态,所以PET-CT也很难发现很小的肺癌转移病灶。
胸部MR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
有很大一部分肺癌患者的肿瘤在被发现时,已经不能直接手术根治了。其中有一部分相对较早期的,可以采取新辅助治疗的手段,争取降低肺癌分期,从而谋求手术根治的机会。另一部分,分期较晚,会直接采取姑息治疗。一般会选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等治疗手段。能及时准备的评估治疗的效果,在肺癌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以CT为主要手段的方式,来评估治疗的效果。但经研究发现,CT影像表现很难准确反映恶性肿瘤的功能,从而准确判断治疗效果。有些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病灶虽有所缩小,但仍有明显病灶留存。而当手术切除病灶,会出现切除的病灶内已无肺癌细胞的情况,说明前面的新辅助治疗已经杀灭了该处的肺癌细胞。这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CT影像很难准确判断治疗措施的效果。 如果采取PET-CT检查,确实能够比较准备的判断治疗效果,但它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存在较高放射性,很难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
胸部MR因为其成像原理,通过不同参数的调整,能够较准确的反应病灶部位肺癌细胞的功能。并且具备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无辐射暴露特点,适于多次复查随访,可以作为肺癌疗效预测及评估的有效工具。但目前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仍较少,我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胸部MR的作用会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
门诊:周五下午、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