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狂甩超70亿不良资产!招联消金业绩下滑、资产质量承压

文摘   财经   2024-12-27 12:17   江西  

2024年12月24日,银登网发布了招联消费金融2024年第10期、第12期、第23期、第24期和第25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的转让结果公告。公告显示,第23期、第24期、第25期的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还本息总额合计14.19亿元,受让方为黑龙江国瑞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第10期、第12期的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还本息总额合计10.21亿元,受让方为吉林省盛融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这几笔不良贷款的起始总价仅为1.59亿元,相当于未偿还本息总额24.4亿元的0.65折。如此大幅折价,凸显了这些不良资产在市场上的吸引力有限,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招联消费金融在资产质量管控上的困境。长期积压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其财务稳健性面临的重大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招联消费金融已累计在银登网发布了26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涉及未偿还本息总额高达75.87亿元。如此频繁的转让行为,清楚地表明了公司面临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更为严重的是,“打骨折”式转让背后,折射出公司正在经历资产规模和业绩的双重下滑,而不良资产风险却在持续上升。


业绩下滑、资产质量承压


招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资本由最初的20亿元增至2020年底的38.69亿元。2021年,招商银行受让永隆银行25.85%的股份后,与中国联通共同持有公司50%的股权。同期,公司通过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增资,注册资本进一步提升至100亿元。同年,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依据2022年净资产152.24亿元折股为100亿股,其余52.24亿元计入资本公积,并更名为“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继承了原公司所有债权债务。截至目前,招联消费金融的实收资本为100亿元,且没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图 招联消费金融股权架构图。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


作为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发起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自成立以来,凭借股东在业务和资金的强力支持,取得了显著的快速发展。公司总资产在过去三年持续增长,但2024年出现回落。截至2023年底,总资产从2021年的1496.98亿元增至2023年的1764.21亿元,资产管理成效显著。然而,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降至1578.01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86亿元,环比下降8.91%,这反映出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


贷款和垫款方面,招联消费金融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从2021年的1416.08亿元增至2022年的1546.77亿元,再到2023年的1670.6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但增速逐年下降。2021年增速为38.28%,2022年降至9.23%,2023年进一步放缓至8.01%。

图 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和发放贷款及垫款。

数据来源:招联消费金融财报。


尽管招联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在2021至2023年持续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且2024年上半年出现下滑。从2021年的159.3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96.02亿元,但同比增速逐年下降,从2021年的24.32%降至12.00%。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92.68亿元,同比下降1.05%,显示出增长势头的减弱。


在净利润方面,呈现同样的趋势。从2021年的30.63亿元增至2023年的36.00亿元,同比增长率从83.66%逐步降至8.14%。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7.24亿元,同比减少7.41%。

图 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数据来源:招联消费金融财报。


导致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用减值损失的持续增加。从2021年的102.5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3.83亿元,再到2023年的130.61亿元,增幅明显。这一趋势表明,招联消费金融的资产质量面临更大压力,对盈利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拖累。

图 招联消费金融信用减值损失。

数据来源:招联消费金融财报。


此外,招联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拨备覆盖率下降,进一步反映出信贷资产质量的压力。从2021年的1.83%增至2023年的2.45%,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从2021年的443.27%降至2023年的364.05%,尽管仍处于较高水平,但下降趋势表明公司应对不良贷款的缓冲能力有所削弱。

图 招联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数据来源:招联消费金融财报。


总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在增长的背后面临着显著的挑战,尤其是在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方面。信用减值损失的持续增加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反映出公司风控体系的薄弱,盈利增速明显放缓,且2024年上半年出现下滑。虽然公司依然保持一定的市场地位,但在当前经营压力下,能否有效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仍是其能否维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机构之家原创,版权归机构之家所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稿件事宜请联系jigouzhijia@jxbwnews.com或15921188343
推荐阅读


1.无锡银行董事长审批仍悬而未决!系行长卸任数月后紧急召回
2.赵世宏转战权益惨败!鹏扬基金频变阵,戴杰能否引爆“鲶鱼效应”?
3.首单改造产业园REITs获批 华夏金隅智造工场REIT来袭

机构之家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
 最新文章